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文明之光2——阅读笔记

已有 1405 次阅读 2020-3-2 09:21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文明之光-2
【 作 者 】吴军
【 ISBN 】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 第一版

笔记

自古希腊时起,人类便奠定了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但是那个时代的各种文明(包括希腊文明本身)对科学方法的应用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人类甚至对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的理解也很含糊,那是一个科学与巫术共存的时代。
而中世纪则更是充斥着黑暗与迷信的非理性。
牛顿是划分迷信和科学、非理性与理性的里程碑。在他前后,伽利略、笛卡尔和拉瓦锡等众多科学巨人和牛顿一起开创了人类的科学时代。他们不仅对科学本身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确立了科学的方法。有了这些科学的方法,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笛卡尔将科学发展的规律总结为:

  • 1.首先提出问题;

  • 2.然后进行实验;

  • 3.从实验中得到结论和解释;

  • 4.将结论推广并且普遍化;

  • 5.在实践中找出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 


虽然劳民伤财且失败不断,炼金术也并非完全徒劳无功。在中国,它催生了火药的发明;而在西方,通过炼金术,人们找到了各种各样的矿物质,积累了化学实验的经验和实验方法,并且发明了许多实验设备。 
在从炼金术到化学的转变过程中,科学的方法起了关键作用。
炼金术士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定量分析这种实验的结果,量杯、天平、比重计和各种简单的测量工具被用于他们的实验,有了这些定量的记录和分析,后人便可以重复前人的实验结果。这一点成为了后世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
定量分析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在科学上从尊重权威变成尊重事实。 


拉瓦锡在化学发展史上建立了不朽功绩。他一生强调实验是认识的基础,他的治学原则是:“不靠猜想,而要根据事实”,“没有充分的实验根据,从不推导严格的定律”。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拉瓦锡强调要严格遵循合乎逻辑的步骤,才能对实验结果予以正确解释。后世评价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甚至认为他之于化学,犹如牛顿之于物理学。 


如果一个人标榜自己和科研规范一致,同时又明确地违背了这些规范,那就会被称作伪科学家了。
伪科学家们一般都缺乏开放性,逃避同行评议,甚至表现为学霸作风,压制不同看法,视批评者为敌人,攻击批评者的动机或人格。
而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争论的双方不是以科学的依据,而是动用公众和媒体的力量来进行辩论,这些都不是科学的做法。 


科学更看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在科学上,偶然正确的结论,比必然错误的结论更可怕。从后者,人们可以搞清楚错误的原因,并且在今后改进或者完善,而前者对科学的发展并没有帮助。因此,真正的科学家之间的争论,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而是要给出一种验证的方法,使得任何人都能按照这种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 


普法战争在老毛奇的指挥下大获全胜。毛奇认为胜利的原因并非军队组织得好,或者指挥得好那么简单。他在自己的军事论著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影响至今的作战指导思想,即被后人称为“毛奇式的外线战略”的战略战术。而运用这种指导思想的前提,却是看似跟军事并无太大关系的两项发明——铁路和电报。
铁路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物理的距离,而电报则缩短了人们之间通信的距离。 


从普鲁士开始,现代国家的战争决策从一两个将军手里转到了总参谋部,这种格局延续至今。这样一来,战争决策就由个人行为变成了“专家”的集体行为,战争中偶然性的错误大大减少。 


电的使用只是近两百年的事情。在人类历史上,这恰恰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两百年,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电。 


在19世纪以前的两次产业革命都首先源自动力革命。农业革命是通过畜力代替人力,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在英国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其核心是蒸汽动力取代畜力和水力,机械代替人工。而当电力作为工业的主要动力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时,便引发了美国的工业革命,也称为人类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的发现和应用极大地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并且延伸了人类的脑力。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但是可以概括成三个方面:

  • 作为动力或者能量;

  • 靠电的特殊属性,催生出一大批新工业,包括化工、材料、冶金和建筑业等;

  • 电是今天最有活力的信息产业的基本条件,计算机和通信产业都离不开电。

电的发现和使用可以媲美人类早期火的使用。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和文明的发展,而电的使用让我们从黑暗走向光明。 


综合考虑成本、清洁性和安全性,公平地讲核能是最好的能源。核燃料在地球上的储量并不低,至少够人类用千百万年。
当前及未来几十年里,唯一能与核能竞争的是风能(因此中国发展风能的政策是非常正确的)。但是风能受季节性影响较大,而且输电不方便,因为有利于风力发电的地方常常人迹罕至。
水电站对环境影响较大,争议也越来越大,如今,全世界拆大坝(一般在发达国家)和建大坝(一般在发展中国家)的趋势并存。
在短期内,最不可能取代传统能源的是炒得最热的太阳能,除了成本非常高根本无法盈利以外,太阳能占地面积非常大,或者说单位面积发电量非常有限,而且还受季节性和天气变化影响很大,很难提供稳定的电量。太阳能电池虽然对于使用者(美国和欧盟)来讲是环保的,对制造者来讲(中国)却是非常不环保的,因此这种提倡环保的做法多少有点以邻为壑。 


法国是目前世界上核电比例最高的国家,核电占整个发电量的78%,2011年为4210亿度(千瓦时)。由于核电的成本低廉,法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力输出国,每年电力出口的收入约30亿欧元。 


美苏太空竞赛产生了很多结果:

  • 人类飞出了地球。

  • 培养了美国、前苏联和世界很多国家的一代科技人才,造就了今天的高科技时代。我们今天使用的很多东西,最初都是为太空探索的需要而发明的。

  • 太空竞赛造成了很多浪费和不可持续发展的投入。 


透过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感受到近代人文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以及产生不同音乐的时代的变迁。
绘画的发展曾经历过由“天上”到“天上人间”,再到“人间天上”的过程,而所谓天上人间,就是通过宗教的题材反映现实的生活。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的阶段。 


巴洛克,源于西班牙语的Barocco,本意是不圆的珍珠,引申的意思是“有很多细节”,它最初用来形容文艺复兴后期那些豪华的建筑及其精致细腻的装饰风格。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贝多芬传》序 罗曼· 罗兰 


毕加索在晚年之后的绘画风格变得越发简洁而超脱,在他的笔下无论是人还是物都只剩下了简单的轮廓、简单的色彩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各种符号式的几何图形,这似乎反映出他那种看透人生的生活态度。
毕加索一生非常勤奋,他尝试了各种绘画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努力将世界各地的艺术融人他的绘画中,如果将毕加索所有的绘画一字排开,得有好几公里长。很多年轻的画家看到的是毕加索“涂鸦”成功的表像,但往往忽视他在创作时的艰辛。
毕加索的绘画被一些人高度评价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对绘画的发展进行的大胆尝试,而这种尝试的核心是将艺术抽象化。 


艺术是语言文字之外的史实记录,是表达思想的另一种方式,有时甚至是比语言更有效的方式。不同国家的人可能因为语言的不同而无法交流,但是他们有可能通过艺术而进行心灵的沟通,这也是艺术的诸多魅力之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5749-1221317.html

上一篇:文明之光1——阅读笔记
下一篇:文明之光3——阅读笔记
收藏 IP: 114.251.2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2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