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与“红包”
精选
2010-12-20 06:58
阅读:10583
标签:白内障, 红包, 青光眼, 玻璃体, bonus
您们说的红包是指钱?美国收益好的公司年末可能会发红包,但在大学做学术研究的人,对不起,没有!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通常很“小气”,系里开个Party会会餐发点小礼物就把从教授到技术员的男女老少统统打发了。好在大家习惯了,没什么指望也就没什么失望。
不过今年我们有另类红包,是大家在科研中额外获得的,被称之为的“bonus results”。
长话短说。我们实验室一直在做一个眼科临床课题,主要想了解分子氧在人眼内的精确分布情况以及探讨是否与不同眼科疾病之间有内在关联。因为目前这类准确的测量都是侵入性的,要想得到结果只能在病人需要做眼科手术时进行。在征得每个病人充分理解并志愿同意下,这项临床研究从2002年开始持续至今。
我们与一位视网膜病专家合作三年后于2005年发表了人眼后半部玻璃体腔(玻璃体切割手术眼)的氧浓度测量结果以及与核性白内障发生的可能因果关系1,2。但这只完成了一半,在这基础上2006年我们与另一位青光眼专家合作对人眼前半部的分子氧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这一做又是四年。我们测量了上百个眼科手术病人眼睛前半部的氧分布情况。 根据不同的眼病分类,不同的手术内容,不同的病史等等分门别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例的增多,分子氧在眼内的动态分布与周围组织的密切关系渐渐地呈现出来了,比如眼后半部的有玻璃体眼对比无玻璃体(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眼,眼前半部的有水晶体对比白内障手术后安装的人工槊料晶体眼等 ,通过对比我们首次明白人眼的水晶体和玻璃体有我们以前不为所知的新的重要功能。
这是我们第一次涉及青光眼领域的研究课题,这打破了眼科研究分前段后段的传统习惯,证明了一处眼内环境改变导致分子氧浓度增高可能引起的连续性眼内病理变化。比如,一个病人因为眼底病原因做了玻璃体切割手术,这个手术治愈了视网膜问题,但失去了玻璃体会导致发生核性白内障(术后两年内核性白内障发生率高达90%),接着不得不做白内障手术。手术解决了白内障问题,但若干年后病人又发生了难治性开角型青光眼,这颇有一点“一损俱损”的含意,这个过程相当漫长以至于医生们关注治疗一个病时忽视了其它问题。这个系列病理改变关系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 Stanley Chang于2006年通过回顾性分析首先提出的3。为了取得完整资料,为了能讲明白一个完整故事,我们耐心地等待收集了所有不同的阶段的病例,其中最难的是收集经历了这全过程的病例。最后我们收集了9例这种先后做了玻璃体切割手术,白内障手术,最终不得不做青光眼手术的不幸的病例,其结果分析非常有意义,很多是出乎我们预料之外的,对重新认识一些眼科常见病的发病原因,改进今后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方面具有突破性的意义,这也是第一次从临床研究中发现具体的客观数据支持Chang’s 假设。我们这篇文章今年上半年投稿,很快就被IOVS接受并发表了4。
不仅如此,在分析总结资料时我们意外收获了一个大红包,因为这个红包并非事先设计规划好的,可以说得到的相当偶然。
当时我们正在做资料的统计学分析,一个经常来实验室帮忙的医学生对刚读到的一篇文章有些疑问,我接过来一看,是一篇有关青光眼的流行病学研究。青光眼是一直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它不象白内障导致的失明可以手术治疗,而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不得已才手术,而且手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都较高,是眼科的主要难题之一。美国人的青光眼是以开角型青光眼为多见,(中国人以闭角型为主——相对还有些预防方法),其中非裔黑人(Africa American)发病率是白种人(Caucasian)的十倍,这篇文章从流行病研究的角度再次证实了这个结果。那个医学生问为什么黑人的开角型青光眼那么高?我无法给予清晰的回答,因为虽然有许多解释但我们能找到的直接证据很少,现在多半从种族基因的不同进行检测分析。就是这个学生的提问让我想起我们手上的研究,既然非裔黑人的青光眼发病率高,如果我们研究的假设理论是对的,那么黑人的眼内分子氧浓度会不会比白人高呢?
想法一出来就立刻行动验证。我们从资料库将所有相对单纯的病例(因不可能用正常人眼做实验,我们只能将相对单纯的病例作为接近正常的参考组)的结果按非裔黑人和白种人分组统计,结果是在眼前部所有五个眼内测氧点(locations),非裔黑人的氧浓度都非常显著的高于白种人……,这个发现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有点“too good to be true”。 但经反复核实后我们确认结果无误,这真象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哈哈:不是天上掉馅饼,馅饼一吃就没了;林妹妹的红楼梦内容丰富,需要不懈地继续探索)。这个发现可能帮助我们找到打开非裔黑人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高这个谜团的钥匙,也给长期来认为青光眼除了遗传因素外,oxidative stress是主要致病原因之一的理论提供了直接支持的证据,即过多的分子氧对于敏感并且自我修复能力有限的眼内组织是种慢性毒害。因为这个意外发现,使我们除了主文章外,稍补增加一些内容另写了一篇专门论文, 现已被Arch of Ophthalmol接受即将发表5。
我们不设任何条条框框,跟着深入分析的结果走,又发现眼内角膜内皮处氧浓度与角膜厚度无关,而是与年龄有关。这个Bonus让我们开始了与一位角膜病专家的新合作。目前前期的预实验结果令人鼓舞,这可能会给我们又开创一个新的眼科研究领域——角膜病。
一般都知道在美国学术界做研究相对是比较清贫的(中国应该也一样),年末了连拿个红包钱的希望都没有。不过没关系,我们从现有的宝贵研究资料深入分析,自己给自己发了个更值得高兴的红包,我们组同事们都说这个红包是花钱都买不来的哟,老美和咱一样具有阿Q精神!
借新年到来之际,祝科学界的所有同行新年快乐,心想事成,多拿”红包“,开开心心迎新年!
参考文献:
1. Holekamp NM, Shui YB, Beebe DC. Vitrectomy surgery increases oxygen exposure to the lens: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nuclear cataract formation. Am J Ophthalmol. 2005 Feb;139(2):302-10.
2. Holekamp NM, Shui YB, Beebe D. Lower intraocular oxygen tension in diabetic patients: possible contribution to decreased incidence of nuclear sclerotic cataract. Am J Ophthalmol. 2006 Jun;141(6):1027-32.
3. Chang S. LXII Edward Jackson lecture: open angle glaucoma after vitrectomy. Am J Ophthalmol. 2006 Jun;141(6):1033-1043.
4. Siegfried CJ, Shui YB, Holekamp NM, Bai F, Beebe DC. Oxygen distribution in the human eye: relevance to the etiology of open-angle glaucoma after vitrectomy.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0 Nov;51(11):5731-8.
5. Siegfried CJ, Shui YB, Holekamp NM, Bai F, Beebe DC. Racial Differences in Ocular Oxidative Metabolism: Implications for Ocular Disease. 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Accepted)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水迎波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4301-395253.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1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