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 锋
云作战智能战力是,云作战智能作战力量的简称。云作战智能战力建设,包括智能作战队伍建设和智能作战管理两方面建设内容
从广义角度看,无人化智能作战力量也应该归属于新质作战力量,但因其无可比拟的全域作战场景应用特点、极其丰富的装备种类、无所不在的战场渗透能力和无限广阔的体系发展空间,受到异常广泛且持久深入的重视。除了各类智能作战装备所具有的多样化优势,智能作战力量建设,还包括智能作战队伍建设和智能作战管理两个基本方面。
智能作战队伍建设
人类是战争的主体,是军事作战行动的策划主体,是作战方法的创新主体,是战争进程的调控主体,是武器装备的研制主体,还是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的使用主体,以及战争形态和形式演化的推动主体。无论作战装备怎样发展,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如何提升,从根本上讲,人类是在武器装备基础之上的战争决定因素。这不仅是因为,任何先进的武器装备都是人类智慧和技能的结晶;还因为,任何先进的武器装备都是人类进行战争的工具,其效能的发挥,无法全面摆脱人类的支配和掌控。虽然智能化作战中,交战双方可能不会是直接的面对面搏杀,但在武器系统相互较量的背后,仍是人类智慧、技术、精神、意志与应变的相互较量。简而言之,智能作战装备的研制、运用和养护,均离不开科学家、技术专家、工程师、组织者和养护人员。因此,智能作战队伍建设,核心基础是人员队伍的体系化建设,包括智能装备研制、运用和养护三类人员。其一,是智能装备研制队伍建设。智能装备研制人员,包括从事智能装备相关技术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军事智能装备的概念创意、结构设计、原型开发等技术工作人员,以及样机测试和定型机制造的等方面的工程人员。智能装备研制人员,一般都需要经过各自前期的基础性教育,有针对性的培养,后期的研究与实践,才可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因此,智能装备研制人员队伍的建设是一个知识逐步积累,能力不断提高、人员有序接替的复杂过程,需要通过地方高校、研究机构、实验环节和装备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以军民融合方式协力完成。其二,是智能装备运用队伍建设。人类战争发展史一再证明,出其不意地首先使用新型武器装备或新型作战力量,进而实施某种新型作战样式,往往能够赢得作战的主动权。这意味着,有了新型的智能作战装备,还需要有人员能够操作和使用这些武器装备。智能装备运用人员,是智能武器装备发挥其作战效能的主体和关键。因此,智能装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领导机构和作战部队的培训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的培训考核体系,设立常态化岗位竞争机制,建设一支信念坚定、能谋善断、技术熟练、意志顽强、长于机变的智能武器装备操作和运用人员队伍。其三,是智能装备养护队伍建设。为了能在作战中发挥良好的作战效能,任何军事装备都需要进行保养和维护;在使用或运输过程中,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故障;即便在其未发生故障期间,也可能因为作战中遭到敌方的攻击而损伤;智能作战装备以其技术高含量和制作精密性,更容易发生故障,也更需要精心养护。这意味着,智能武器装备的养护和维修人员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借助智能化故障查询、诊断和自动修复系统,可以解决部分故障问题,但许多资源消耗性养护和机械损伤性故障,往往需要由人来完成。所以,必须伴随着智能装备的研制和使用过程,同步进行智能装备养护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一般地,可以通过专门的技工学校、专业性培训机构和装备生产技术部门,持续培养数量足够的智能装备养护人员,建设高水平的智能装备养护队伍。
智能作战管理建设
随着智能作战装备的大量使用,未来战场上将活跃着目标探测、情报侦察、区域巡航、危机预警、目标打击等多种多样的智能化无人军事装备,尤其是数量众多的小型无人攻击机群,从而促进作战力量体系化能力的整体跃升,提高遏制战争发生的军事能力,即便发生战争也将令敌方难以防范。但是,智能装备的多样化运用,必然会带来组织与管理问题,即如何使各类无人化装备有条不紊地遂行各自的作战任务,形成有序作业的智能作战力量体系。因此,,基于信息化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与运用平台,智能作战管理工作不容忽视,主要应进行三个方面的建设。其一,是人工管理体制建设。智能作战的人工管理是指,针对作战任务和目标,由人为主导设计和组织实施,并由智能作战力量担任行动主体的实战方式和行为,包括形成人为主导的作战决策,设计智能作战力量的编组方案、配置和部署智能作战力量、指挥与实施行动计划,等等。为了确保有序和高效,智能作战管理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和规范进行,并具有相应的组织制度和工作规章。由此,制定流程和规范,建立制度和规章,就自然构成了人工管理体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二,是辅助管理系统建设。智能作战的辅助管理是指,在作战过程中,运用智能技术、手段与作战力量,实现环境探测、情报运用、指令通达、指挥控制、现实作战、战效评估等作业环节的自动化操作,辅助指挥员和作战人员完成作战任务的一系列活动。辅助管理在较大程度上替代人工管理,将人员从程序化、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不仅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指战人员的谋略设计和运用能力,还可以提高作战指挥、控制的速度与效率。因此,辅助管理系统建设就是要,作战过程各环节的特点,研制和开发相应的智能辅助系统,比如智能作战指挥与控制信息系统,智能作战资源管理、协调与运用平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作战策略及其实效的智能化仿真系统,战场态势的智能分析系统,等等。其三,是人机共管机制建设。人机共管机制是指,通过人机对话和互动方式,由指战人员与智能辅助系统协力完成作战任务、达成行动目标的运行体制与方式。从根本上讲,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作战力量的应用,尽管具备较高程度的自动化作战能力,但不可能完全脱离指战人员,最终要在指战人员的指令操控下,实施攻防作战和战场谋变行动,以及有人与无人作战力量的组合运用。所以,人机共管机制建设,就是要设计、研制人员与智能作战力量的互动技术平台,建立人员与智能装备之间顺畅的交流渠道,实现良好的沟通关系,确保指战人员的作战意图能够得到有效地贯彻,并发挥智能作战力量的前端自主性和攻防察、控(主要指监控)、打能力,共同遂行作战任务。更多内容可参见《『云作战』体系的智战力量建设》。
【主要参考资料】作者的书稿《云作战导论》。
【更多相关信息】参见科学网『戴锋的个人博客』和微信公众号『云作战』。
【作者信箱】fengdai@126.com。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戴锋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195-147109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