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 锋
云作战智能作战力量的优势,包括战域、体系、生存与发展四个方面
智能作战力量,简称智战力量,是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装备和无人化作战手段遂行军事任务的作战力量。人工智能就是运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方法,对人类思维、学习、推理、决断等智能活动进行模仿、延伸和拓展的学科体系。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化、智能化机器军,就是典型的智能作战力量。智能作战力量的运用,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由机器替代人类,实施非现场、非直观、非接触的攻防作战行动。智能作战力量可以适应恶劣、危险、苛刻的作战环境,没有畏惧心理,不会疲劳,易于隐蔽,还可以降低战争成本,减少人员伤亡,并通过深度自主学习,提高作战效率和能力。因此,智能作战力量具有许多人类不具备的作战优势,其作战目标和行动范围已逐渐覆盖了陆、海、空、天、网等几乎所有的作战领域。智能作战力量,非常适合云作战的运用场景和实战需要,还可以通过云作战倡导的“分散部署,聚焦攻防”,使其战场效能得到开拓性地充分发挥,是值得重点发展的新型云作战力量。
从广义角度看,无人化智能作战力量也应该归属于新质作战力量,但因其无可比拟的全域作战场景应用特点、极其丰富的装备种类、无所不在的战场渗透能力和无限广阔的体系发展空间,受到异常广泛且持久深入的重视。考虑到充分发掘智能作战力量的多样化战场优势,可以为智能作战力量的全面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智能作战装备是以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为支撑的硬件作战武器,无人化作战装备是以智能技术与装备为核心的实用化作战装备。在智能化体系中,人类的智能被固化在武器装备之中,使其既可以延伸人类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延伸人类的肢体与行动功能。智能装备的自动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其作战运用已在很大程度上不需要人为操作,而是无人化实施。因此,智能作战力量体系有着独特的战场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战域优势
随着智能化武器装备的研发和大量使用,未来陆、海、空、天、网等几乎所有战域中,将大量出现多样化无人作战装备和智能化作战武器。在太空,将有各种智能化军用卫星、智能航天器和太空智能攻击武器在天际遨游;在空中,将活跃着多种多样的智能化无人飞行器,包括具有察、控(跟踪,监控)、打一体集成功能的无人飞行系统;在海上,各种智能化无人舰艇、无人潜航器将在水面上下游弋;在地面,智能化无人战车和坦克、机器人士兵将纵横驰骋于各自的战场;在信息空间,高度智能化的攻防系统,将随着指挥员发出的按键指令,自主择优地选取有利方式,实施网、电、光类攻击或防御行动;在野战环境,当战地通信网络、作战数据链路遭受攻击或干扰,导致指挥与控制系统出现失效时,无人化智能武器仍然有可能保持其自主决策与察打一体等作战能力,并最终完成预定作战任务。值得指出的是,面对高超音速武器的极速攻击,光、电、磁、波类智能防御网或智慧防御屏极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反制方式与反击手段。
体系优势
随着智能化指挥控制系统、智能化无人作战系统和智能机器人兵种的不断涌现,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各类智能作战力量将组合成“智能作战体系”,展开多种多样的作战行动,包括大规模、饱和式集群攻防行动。为了发挥体系优势,无人化智能作战系统平台,可以将空间感知、战场情报侦察、通信导航支援、战场预警、目标识别、信息作战、陆海空作战、深海反潜作战、高风险突防、联合目标攻击等多方面能力集于一体。此外,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与自主学习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智能作战平台的无人化指挥和网络集成体系将能够自主增强、自主完善,这又将进一步提升智能作战装备的体系化效能。
生存优势
相比于人为操控的作战装备,智能作战力量的使用更加便捷,战效发挥更加稳定,装备体积可以更小,造价可以更加低廉,对作战环境要求更低,隐蔽性能更好,等等。加之,其持久性耐力更强、没有心理与意志的波动,离线式自主决策与察打能力,将体现出更强大的战场生存优势。此外,智能作战装备的许多技术,可以转而应用于社会和经济领域,推动社会生活和生产领域自动化设施的发展,可同时促进国防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可见,智能作战装备具有潜在的军民共用价值,有着极强的经济助增优势,从而可以调动国防、社会和经济领域的积极力量,共同进行智能作战装备的开发与建设。这也从另一方面,有效拓宽了无人化智能技术与装备的生存、发展空间。
发展优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与军事化广泛运用,智能作战力量将成为未来快速成长与迭代发展的重要作战力量,并将在各个军事作战领域和多样化场景,大面积替代人类实施军事作战行动。这样,既可以充分、有效地减少作战人员损失,又可以大幅度提高作战效率,这符合未来军事作战发展的需要。加之,人机协同技术与互动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有人作战力量与无人化智能作战力量的组合方式将更加完备,战场力量的组织、指挥、控制、运用与机动也将更加顺畅,进而显著增强战场杀伤链的闭合性与实战攻防效力。可以明确预见,任何缺乏无人化智能作战力量的军队体系,都将几乎无法取得未来各种层级军事行动与大规模联合作战的最终胜利。
更多内容可参见《『云作战』体系的智战力量建设》。
【主要参考资料】作者的书稿《云作战导论》。
【更多相关信息】参见科学网『戴锋的个人博客』和微信公众号『云作战』。
【作者信箱】fengdai@126.com。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戴锋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195-146997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