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郁
追寻光和梦,解答钱学森之问 精选
2016-7-10 16:44
阅读:9625

追寻光和梦,解答钱学森之问



  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抨击应试教育

中村修二对美国体制极力推崇,而对日本体制极力抨击。在他获得诺贝尔奖后,也不忘抨击日本体制。

在《梦》中 [7],他指出,在教育体制上,美国重视培养人的个性,而日本培养的学生没有个性,而且

“他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就只是为了训练他们考上第一志愿而已。”

中村呼吁:

“尽快废除大学联考,并且使用新的方法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他还说 [7]:

我从来就不是值得让人一提的高材生。不过因为我对自己所知的物理知识颇有信心,认为只要能努力钻研物理就能持续进步,所以梦想自己能成为物理学家。尽管到头来我并没有成为物理学家,但打从孩提时期所培养出的自信,却成为我出人头地的关键。”

“我认为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帮孩子找出属于自己的自信源头,并且视为个人的特性加以培养。只要能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特性,即使无法成为爱因斯坦般的天才,也能透过后天努力让自己成为爱迪生般的努力型科学家。”

我从来不让自己的三个女儿上补习班。因为我觉得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不应该全浪费在考试上。”

美国的教育理念重视的是,让学生主动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所以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同时借此表达出自己的个性。不过,这种教学方式在日本恐怕没什么人会在乎。因为日本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认为猜谜问答的形式能让学生吸收知识,所以一切的教学重点都放在学生能不能知道正确答案。反观美国,重点一直不在于学生是否知道答案。”

若是没有将以东大、京大为首的大学阶级观念彻底破除,教育改革也无法正式展开。”

这些见解值得我们在思考中国的教育问题时参考,以解答“钱学森之问”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选拔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又不失公平。

中村认为 [7],日本企业对员工的努力不予回报。而他本人追求进步,讨厌安于现状,具有百折不饶的挑战精神,勇于对抗公司,所以才开发出蓝色发光二极管。他说 [7]:

比起诺贝尔奖,学生们的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对我会更有魅力。”

提到“改变二十一世纪的大发明”,他说“在美国,只要拥有独创性的头脑,就有这样的可能。” [7]

总的来说,美国的体制比日本的体制更鼓励创新。中村的批评值得我们去思考怎样的体制最有利于创新。

中村得到的支持

但是日本的科技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中村的观点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关,或有偏激之处。他自己发明蓝光二极管就在日本完成的。他虽然对雇主日亚公司竭力批评,却也提到公司的老社长、后来的会长小川信雄(不是后来继任社长的女婿小川英治)的支持[7]:

“当时的社长是小川先生。小川先生非常理解开发的意义何在。”  

中村还回忆 [6]:

“他也能站在研究开发的角度思考员工的需求。在我直接向他提出请求时,他曾向外界表示:‘虽然那家伙喜欢说大话,不过该做好的事还是会做好’。”

“当我提出蓝光开发这种几近无理的建言时,他也完全不跟我啰嗦,只叫我‘做看看’。而且对选用氮化镓当材料这种有勇无谋的举动也不出口干涉,有关研究开发方面,当时他都让我随意发挥。虽然公司也曾一度下令停止用氮化镓研究蓝色发光二极体,但或许是因为当时小川会长年纪大了,管不到这么鸡毛蒜皮的事,是其他高层所做的决定。几年后,小川会长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说:‘我只不过顺着‘只要给机会,一定就会有期望中的成果出现’的信念罢了。’这对我来说真是非常难得的支持。”

如果说我是个幸运的人,那个幸运就是我有一位一直给我机会的老板,信任我能够把机会实现。”

‘中村会吹大牛皮,但也能认真做东西’,什么都不说只是静静地看着,到现在我还是认为这是牵引我成功研发出蓝色发光二极体的关键。在小川社长身上,我看到一个老板的眼光。而且,对他给大吹牛皮的人庞大预算仍处之泰然的胆量,至今仍感谢之至。也只有拥有眼光与胆量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老板吧!”

最初中村找小川信雄要求支持蓝光LED时,小川信雄说(笔者译)[1]:

“那是你想做的吗?如果是,去做吧。”

小川信雄曾对约翰斯通说(笔者译)[1]:

“中村善于思考,所以我的政策是如果我让他继续他的研究,他也许会做出来。你让他们做他们喜欢的研究,他们才能做得出来。所以如果他们问你要设备,你必须给他们买。虽然有冒险,但是研究与冒险是同义词。”

可见小川信雄的支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态度值得管理者借鉴。

而在中村极力推崇的美国,他作访问学者时也曾遭遇过歧视 [6]:

从来没有发表过论文,使我从一个研究者变成只有在组装设备、人手不足时,才会被叫过去帮忙的劳工。同学和老师都不会叫我去参加研究会,就算我出席了,也会被当做空气,不被放在眼里。”

“因为我没有博士学位就将我所有的成绩全盘否定,让我很难接受。”

于是,他“化打击为强力动能”。

中村也有偏见,比如对于“说话机灵、反应不输大人的聪明孩子”,断言“长大反而不可能有什么惊人成就,他们也完全不会想做任何与众不同、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充其量不过是不懂变通、跟从世俗的庸才罢了。”[6] 还有:“真正愚笨的是那些顶着知名大学学历的人。”[7] 中村这样那样的看法与他的经历有关,是他个性的一部分,我们不必都同意。我们只需从他那里寻找值得借鉴的地方,而那些确实宝贵。

追寻光和梦,解答钱之问

中村是一位造福人类的研究人员,他的个性和创新经历值得欣赏,我们能够从中找到启迪。在《光》中,中村说 [6]:

就像我和蓝色发光二极体奇妙的相遇一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不可思议的相遇。譬如,我们会碰到自己完全不了解的知识,或是想都没想过的工作,但那时的态度和反应,却会大大影响我们日后的人生。”

在《梦》中,他说 [7]:

属于我自己的光就是由蓝色发光二极体所散发出的蓝光,而我由衷希望,你也能够透过发挥个性来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辉。”

中村修二的成功对于每一位对创新和教育感兴趣的人都富有启迪意义,他的奋斗对于每一位寻找自己的人生和成功之路的人都是一种鼓舞。

祝大家都能追寻自己的光和梦,由此得到“钱学森之问”的解答。



参考文献:

(链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施郁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95-98979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