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郁
小公司硕士获诺贝尔奖的秘诀 精选
2016-7-9 23:18
阅读:14668

小公司硕士获诺贝尔奖的秘诀


  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创新攻略

中村修二的两本书像“创新秘笈”,目录中就有很多要点。他特别重视创新,在《我的思考, 我的光》(下面简称《光》)中说 [6]:

“有人说‘制做东西就是人生’,这正是我的写照。”

“我认为制造东西的根本在于想象力。”

不要安于和别人一样。”

不跟从别人的路。”

“只要愿意花点心思,注意周遭,就会发现这样的机会俯拾皆是。”他这里是谈创新的机会。

中村特别强调超越常识和已有知识。 我在下面汇集了《光》在这方面的议论 [6]:

“成功,无需困难的理论,也不需要漂亮的学历,而且不如说这些东西可能是阻碍你的障碍物。”

“独创性的想法往往跳脱常识,甚至不合常理,也因为如此,才是独特性的想法。”

“所谓的自我风格是指你独有的直觉。这种直觉和一般所说的直觉不同,是你用一己之力完成一项产品时,本身才能感受到的判断力。”

“有时,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反而会很顺利研发出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是因为‘大路之外总有不为人知的小径’。因此,就算被专家们当成笨蛋,我还是会依照自己的方法和步调进行研究。”

“小时候我之所以看起来常常在发呆,就是因为在区分什么是会左右判断的因素和认知,让自己在思考事物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被既有的框架所束缚。我后来如果遇到实验的瓶颈时,也会走出实验室,一边看着绵亘乡间的山峦和稻田,一边发呆,在凝视的过程中,逐步驱除脑中过去的文献与其他学者的研究,让自己不受这些既有见解干扰,想出自己独有的新创见。”

“别听‘弃械者’的忠告。”

“颠覆常理才能创造不凡。”

“我决定在开发蓝色发光二极管时,刻意不读他人的论文。我不想模仿别人,决定纯粹只从自己的实验结果判断方向。”

不要小看你的‘直觉’。”

我的办公桌上没有任何一本参考文献,正是因为要拒绝陷入这种教条主义,这也是激发出我独创力的方法。”

“师傅每天这样反覆不断一直做下去,独有的直觉就会被磨练出来。”

某个角度来说,不模仿别人就是固执地从头到尾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因为拥有不输于任何人的技术,虽然这种感觉无法用言语具体描述,但简单说,就是内心会有种‘绝对没问题’的直觉。”

基础知识绝对必要,但问题是,很多人往往站在定论与常识(或坚持)的延长线上思考。”

因为已经接近完成的想法只是一种站在定论与尝试上的认识罢了,会使人没办法果决地转换方向。”

只要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来理解事物就好,不需要按照书上难以理解的方式,也不需要模仿既有的做法,因为那些都是不完全的东西。一切成败都是自己如何进行的问题。”

《去做狂野的梦》(下面简称《梦》)中,他指出 [7]:

“所以我选择‘成功率趋近于零’的氮化镓,也没有什么好稀奇的。既然知名大厂几乎不适用氮化镓,那我不如秉持着创业精神勇于尝试不同的事物。”

许多人在工作上遇到瓶颈时,习惯参考前人或是权威的意见,然而这种作法只会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混乱。尤其是重视创造的工作,更是常出现这种状况,这是因为自己手上正在进行的工作,通常会跟前人的经历不同。所以越是将前人的方法导入自己的工作中,就越会让自己毫无头绪”

我评论几点。第一,中村的研究属于应用研究的范畴,而不是基础研究,所以实干更显重要。即使如此,他也说了“基础知识绝对必要”。如果从事基础研究,从事理论研究,那对于基础知识的要求又有所不同。第二,中村的有些看法未必普遍正确,但是他的这些肺腑之言能给人当头棒喝,极富启发性。第三,中村保持创新性、免受他人结论影响的方法是很值得肯定的。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 [8]:

“温度场论是很有意思的。这是一个比较深的题目。文章很多,不过我没有去研究它。对于这一类问题,我的一般态度是这样的,如果我决定去研究它,我就一定从头做起,而且不先去看别人的文章。做了一段时间,如果有困难,再去看别人的文章。这样才能很好吸收别人的东西。1959年左右,我和李政道要讨论W介子,讨论矢量介子的电磁相互作用。我们从头去做,做了一段时间,就发现别人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有很多是不对的。做了一年我们成了这方面最大的专家。温度场论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如果有人去做,我建议他从头做起,不一定看别人的文章。做了一段时间后再看。如果一开始就跟着别人跑,可能有些最大问题你不去问了。这好比新到一个城市。如果一开始就跟着别人跑,几次以后,可能还不认识整个城市。如果你自己摸索着走,情形就可能不同了。”

所以中村的经验,对于其他创造性活动,特别是科学研究,包括理论研究,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自信和坚持

中村有超人的自信和坚持精神。在《光》中,他这么说 [6]:

成功只是极为单纯小事的积累,而这些小事归结起来其实就是‘思考力和贯彻力’两件事。”

相信自己,有着不断奋进的勇气,梦想必定会实现,成功必将在眼前。”

“风格其实是从头到尾彻底完成一件事情或一项产品产生出来的个人特色。”

曾有企业主管问我:‘你想从事哪方面工作’,我当时回答:‘什么都可以。’”

我喜欢深入钻研一件事。我对于自己能深入研究,并完成一件事很有信心。而只要能专心完成一件事,自然就会产生信心。”

我对于喜爱的事物会投入无比的热情。”

“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感觉。”

“埋首研究时,无论经过多少次失败也不轻易屈服。”

“创造性的人物和一般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热爱的事物具备了韧性和毅力。”

“第一年没有任何研究成果,公司开始对我爱理不理,然后中断我的研究经费,但也让我可以更加埋首研究。”

跌入谷底对我来说反而是走向重生的一大契机,愈是陷入谷底,愈能让我沉潜以对。”

“踏实的研发建立在踏实的努力之上。只要能够脚踏实地地努力,必然练出大师级的技术。”

在《梦》中,他说 [7]:

不管面对什么业务,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就可以产生自信。当我用自己的方法来完全掌握局势时,不管他人如何批评,我的内心都不会感到动摇。即使会牺牲掉很多个人时间,只要想到我正在贯彻属于自己的方法,并相信这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我的内心就会不断涌出自信。”

面对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理论,我甚至可以随时随地不断反复思考,并且乐在其中。”

我能成功研发蓝色发光二极体,就是因为我一方面重视实验,另一方面又习惯长时间思考。”

只要你能在工作上发挥自己的个性,绝对有办法求得创意上的突破。”

我想起杨振宁先生说过,做物理工作成功的三个要素是三个P:perception(眼光), persistence(坚持), power (力量) [8]。其实这三要素也适用于其他工作。中村在他的工作中就具备这三个要素。


参考文献:

请见上篇文章(链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施郁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95-98967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