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jf306 学习,思考,体验,印证,创造,付出

博文

“独孤九剑”练后感——兼答丛远新博主

已有 3750 次阅读 2011-3-22 14:18 |个人分类:我思我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活, 自然, 孤独, 包容, 独处

 
 
      前段时间丛远新博主邀我写篇关于孤独的文章。承蒙丛兄抬爱小弟自当尽力而为。只是这孤独无色无味无影无踪,笔力有限实在难以描述。加之科学网一时之间诞生了不少关于孤独的佳作,或诗歌或小说或哲理,更使我难以下手。本想待灵感一现再行动笔,无奈灵感迟迟未至。昨日读曹广福博主的想孤独吗?先练独孤九剑,似乎有所体会,也“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回吧。
 

      平时虽然也会有孤独感,但对孤独二字并无多大体会。直到读了卫军英老师的【渴望寂寞渴望一种境界】,才知道孤独竟是如此高的境界,之后读了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看了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课堂视频,才算对孤独有些认识和体会。

 

      在一般人看来,孤独可能与寂寞、孤单等同。实则不然,寂寞是一种百无聊赖、不知所措的状态,孤单偏向于一个人的存在,无依无靠充满无助的感觉。而孤独更倾向于一种沉静自得、充裕饱满的心境。

 

      换个角度看,也许孤独、孤单和寂寞都是出于人类的某种本质,只不过看你如何对待,如果你越害怕,越想逃避,那么你可能越孤单越寂寞,反之,若能在这股寒流袭来时,平静地接受现实,并能积极对待,或许能将其升华为孤独,用心去体会这种本质所能带来的益处。

 

      孤独的人,大多能安于独处。安于独处并不意味着我们将自己封闭在个人世界里与世隔绝。而是当你处于独处状态时,能够享受其中,或者不至于不知所措。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独处的。我身边就有同学,一天到晚都在忙于或大或小的事,哪怕无事可做也要找人闲聊,或者上网游戏,总之就是无法清闲下来独处片刻。一个无法独处的人,恐怕很难进入孤独的状态。因为唯有独处时,你才能更加安静,才有时间审视反省自己,才有机会思考那些形而上的问题,才有心情倾听自己的声音,唯有独处才能沉淀自我,冷静自我。关于独处,【独处也是一种能力】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各位可以读读。

 

      曹大侠写道:“孤独并非生活方式,孤独是思想的一种状态,是心灵的一种境界,而不是生存状态。”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孤独并不是孤僻,一个孤独者自然乐于享受个人世界,但也能与他人平和相处与群同乐。其实两者也并不违背,孤则静群则动,孤独者可以享受每一个当下。譬如,昨日我和几位同学撑着雨伞,在雨中沿着灵渠漫步。两位同学在前面,另外两位在后面,而我刚好在中间。大多数时间我都沉浸在这静谧古朴的环境中,偶尔也会接过他们的话题,一起开开玩笑。我并不觉得这有多别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可入可出可独可群,倒是自在得很。

 

      孤独的人,大多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正因为孤独者能安于独处,更能有所虑有所得,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尽管生活也有诸多不如意之处),看到他人无法看到的细节,因而更热爱生活。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相对于人世的幻化无常难以捉摸,自然更为稳健,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蕴含着无限能量,唯有亲近它用心感受它,才更能体会到它的美丽和广大。孤独者会去思考那些形而上的哲思,站在更宏观的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因而行走在天地之间,更会感到天地间的博大精深,大静大美,平淡旷远,魅力无限。其最高境界想必便是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去桂林市区游玩“两江四湖”的兴奋之情。前年十月三十一号,刚到桂林没多久。那日天气甚好,秋高气爽惠风和日。我一个人背着小包,带着一瓶水和一部相机,逛起了“两江四湖”中的榕湖和杉湖。也许是刚踏入一个新的城市,对其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沿着湖边随意闲逛,所见之物皆为美景。走在湖边走在桥上走在桥下,那些细微的东西都能引起我的关注。就这么不知不觉走了好几个小时,非但不觉得疲惫,反倒兴奋无比。自然和生活中的美给予了我愉悦的心情。那种沉醉其中的专注,至今尤为怀念。

 

      孤独的人,大多能包容人事物。包容,不仅取决于一个人的胸襟,更取决于一个人的智慧。一个孤独的人,正因为他体会到了宇宙天地万物的“道”,因而面对眼前的种种现象,更能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它,因为他知道,这一切不过是正常现象而已。庄子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却能“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可见孤独者也并非愤世嫉俗、格格不入之人。音乐书籍陶冶性情,无形之中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品格。智慧(佛家谓之“般若”)则能使一个人洞察世事,参透法理,荣登彼岸。孤独的人更能沉下心来去品读书籍和音乐,更能体会世间万物的大智慧,因而更能大度从容地面对一切“色声香味触法”。

 

      孤独,做为一种较高的境界,和智慧一样难以传授。知识可以传授,思考方法也可以教导,但孤独和智慧却不能如此简易地传递。智慧其实无所谓高低,它像是一道门槛,只有跨过去与跨不过去的问题。一旦跨过去,就觉悟了,就豁然开朗,从此月白风清,无所滞碍,可以解脱自在,也可以逍遥自得。孤独和智慧,当然需要他人的引领,但更需要自己的学习和体悟。昨天看了一个采访琵琶大师刘德海的节目,当采访者问及刘老师“如何看待年轻人不喜欢传统音乐”时,刘老师答道:“懂不懂是时间的问题,关键是他们要有想懂的欲望。(大意)”。孤独何尝不是,只要你想孤独,有一份向往孤独的心,那么通过漫漫的探索,经过不断的日积月累,终有一日也能成为孤独者,体会到那种清凉圆满、欢喜自得的大自在。

 

      写完以上文字,难免诚惶诚恐。让我这阅历粗浅的年轻人来谈孤独,实在过于宏大。自己是否为孤独者,我也难以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我向往这种孤独。总感觉意犹未尽,可就是难以付诸笔端,待日后有所灵感再补上吧。

 

      感谢丛兄的邀请,让我对孤独能有一番冷静的思考,哪怕不够深刻。欢迎各路大侠传授内功心法,让我早日练就这“独孤九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9042-425152.html

上一篇:遇龙河寻春
下一篇:告诉你如何下火
收藏 IP: 116.1.3.*| 热度|

27 武夷山 刘庆丰 鲍海飞 李学宽 刘洋 赫英 肖重发 孙艳红 陈湘明 鲍得海 丛远新 王钰洋 孔晓飞 金小伟 吕喆 杨月琴 袁贤讯 卫军英 梁进 吉宗祥 张志东 徐耀 陈绥阳 王力 王春艳 xqhuang tuner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5: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