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jf306 学习,思考,体验,印证,创造,付出

博文

我眼中的中西文化共通性(一)——读《解读老子》有感

已有 4291 次阅读 2010-5-11 00:20 |个人分类:我思我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蝴蝶效应, 道德经, 马太效应, 中西文化, 黑洞效应

    近日在图书馆借了本《解读老子》。作者傅佩荣为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关于傅佩荣的介绍,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国学在国内的升温,近几年傅某人的知名度是越来越高,也算是一位“文化名人”吧。

    老子的思想并不是第一次接触。早在大一时就看过《道德经》,只是当时出于好奇,借来翻翻而已。第一印象就是简洁而深邃,浓烈的传统文化味道,典型的国学。虽然很佩服老子,但并没有对其思想做过多的思考。这次在图书馆看到《解读老子》,封面简洁,且篇幅不多也就短短一百二十页,于是顺手牵羊借了出来。

《道德经》虽然短短五千余字,确是高深莫测,正如书中所言“玄之又玄”。光是“有”、“无”二字,就足够思考半天,更不用说“道”了。有趣的是,读《解读老子》里的某些句子时,脑中突然冒出了一些西方的理论,似乎和老子的某些思想暗合。于是,系统地查阅了一番后,发现了中西文化在某些方面上实质为异曲同工。如下所示:

1、马太效应。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简言之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首次用“马太效应”来描述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马太效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指出了这一现象,《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中写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损不足以奉有余”不就是对马太效应最简洁的解释吗?老子没有做问卷调查,没有数理统计,没有对比实验,只凭自己的智慧就能悟到“人之道”与“天之道”,不得不佩服其智慧之高,道家一代宗师,高不可攀。

注:今天刚好在科学网博客上看到一篇文章,大体是说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大大超过了国际“红线”,相关专家指出,若不采取相关措施改变现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贫富差距的拉大不正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体现。如何改革呢?老子没有给出具体措施,但给出了一个方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比尔盖茨、巴菲特等富豪对待其财产的态度或者值得我们思考。

2、黑洞效应。黑洞是天体物理学中的概念。黑洞有超强大的吞噬能力,另外一方面黑洞还具有复制和自我强化的能力。组织内部也有可能出现“黑洞现象”:有些风气或者说腐化现象一旦超过了一个临界点,就会像一个恶性肿瘤一样开始快速腐化周围的肌体,并且随着规模的扩大,腐化能力也在快速地增强。黑洞效应给我们的警示在于,企业需要时时监控企业内部可能出现的不好的苗头,在萌芽状态的时候就尽快消灭,因为这时候付出的代价最小,也最容易消灭。相应地,《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写道: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要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处理好,要在祸乱尚未出现时就控制住)。又是一致的观点。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得而知。

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这不也是黑洞效应的运用吗?面对现代五花八门的疾病,以及发病年龄越来越低、亚健康人越来越多的状况,中医无疑是最合适的方式。可惜却因为“不科学”三字而屡遭唾弃,全然无视中医的临床效果。不知何为“科学”,“科学”所为何事?

3、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不同的文字,相同的道理。只是两千多年前,古人并没有动力学说,也没有精准的科学仪器,仅凭仰观天象、俯察地理,通过自身的感悟和思考就能得出一系列结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由于《解读老子》还没有看完,很多章节仍需细细体会,所以先列出以上几点,欢迎各位博友指教,若有新的发现,定当及时更新文章。

    中西文化的巨大差距自不必言,但就算是矛盾的双方都有同一性,更何况中西文化是否矛盾尚无定论。文化的发展应该以自身的独特性为前提,正所谓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必排斥它者,以强者自居。存在即合理,所有文化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不可因某些瑕疵而全盘否定。若能对其它文化报以包容的态度,多去关注彼此间的相同点,也许更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9042-322526.html

上一篇:美丽的姑娘
下一篇:桂林,流连于山水之间(一)
收藏 IP: 202.103.241.*| 热度|

3 王号 丛远新 vigorous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