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jf306 学习,思考,体验,印证,创造,付出

博文

讲座后的一点思考

已有 3793 次阅读 2010-5-1 01:15 |个人分类:我思我在|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 科学, 复杂网络, 建模

前天下午,香港理工大学谢智刚教授来学校做了一场讲座。刚好整个下午都没课,冲着谢教授的资历和名头,便去凑凑热闹了。

本想这种牛人开讲座,听众肯定众多。不料到现场一看,人数恐怕不足30。不过这样也好,听者不会被某种热情和噱头所役,会场也比较安静,更能专心听讲。

谢教授年约五十,衣着端庄而不失休闲,仪容干净整洁,一眼便能让人感觉到香港人的气质。所幸谢教授温和谦逊,并无一丝骄矜之气。也许这就是学者应有的风范吧。

讲座伊始,谢教授谈到了对桂林的感受:小学时在课本上读到“桂林山水甲天下”后,对桂林十分向往。去年终于有机会来桂林讲学,不禁被桂林的山水所叹服。可惜当时天气炎热无法尽兴,这次再来桂林天气刚好舒适,明天会再去阳朔走走。如此可见,桂林的山水风光确实名不虚传啊~!哈哈……

此次讲座的主题是复杂网络。由于讲座旨在面向于一般听众,包括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所以谢教授并没有对复杂网络理论作过多的陈述,而是主要评述了运用复杂网络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最新成果,着眼于复杂网络如何提供新的视角来阐述实际问题,据此给予新的解决方法。

谢教授先是举了一个香港SARS传播的例子。从数据选取、方法选择、模型建立、模型分析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对香港SARS传播的研究。接着举了一个音乐的例子。谢教授将巴赫、莫扎特和李克勤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将歌曲中的音符作为一个复杂网络来研究,并通过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试图探索其共有的特性。谢教授还根据研究结果,利用计算机作了一首小曲,听起来还有些古典音乐的味道。原来科学与艺术还能如此完美的结合。

接着,谢教授还举了电话通信和股票市场作为例子。都是从复杂网络的角度来研究的。通过研究得出一些结论。例如,在一定范围内加大投资有助于缓解通信拥塞,但超出某个临界值后,再多的投资也无济于事。至于股票市场的波动,大部分都由少数几支有影响的股票所决定,即复杂网络中所谓的超节点。

整场讲座大约有一个半小时。谢教授思路清晰,语速平缓,措词通俗,而且发音又带着“港式国语”,再加上所举例子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并不觉得讲座时间漫长。虽然听完后已经六点多了,但还是觉得很有收获:

1、听讲座的意义并不在于获取实际的知识,而在于从中了解科学前沿,开阔视野和思维。讲座中所涉及的方法,可能能与你知识体系中的某一点想碰撞,从而加深了你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同样,讲座中所举的例子,更能让你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说不定无意间培养了你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学习热情和效率也自然提升了。因此,不妨暂时抛开功利目的,带着轻松自由的心态去听讲座,可能会更有收获。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者互相渗透,可以统一也应该统一。讲座中的例子便是最好的证明。特别是对音乐的研究更是发人深思。旋律的创作本应是音乐家的专长,但是通过自然科学的研究,非专业人士也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尽管在创作过程中涉及一些非理性因素,如灵感等,两者还是有所差别)。可以说,音乐家和科学家是从不同角度去探索音乐的“道”,最终仍是殊涂同归。哲学先验地揭示了那些“玄之又玄”的“道”,而自然科学则后验地检验他们,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更好地解释世界、改造世界,更好地服务于人。所以两者应该统一于哲学这一终极人文学科。

3、讲座或演讲的吸引力并不全在语言上。没有新东方名师那样精彩的“名言”,讲座照样可以吸引听众,只要演讲者态度足够真诚,思路足够清晰,语言足够平实,再加上一点特色(如“港式国语”)。当然,前提是你的讲座内容不是那种枯燥无味的纯理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9042-318294.html

上一篇:追逐
下一篇:专业英语考试引发的思考
收藏 IP: .*| 热度|

5 武夷山 曹聪 马臻 盖鑫磊 闫小勇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