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习惯于快速碎片化阅读的网络时代,很多时候往往来不及冷静思考,就受到某些精心策划的网络信息的影响,情绪化一番。朋友圈的各种看似缺乏理智的转发,就反映了一点。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骗子、包括那些不太负责任的媒体,有效利用了人们容易被激发的潜在情绪。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话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情绪正常了,才可以正常的交流,而一旦双方或单方情绪出了问题,带有强烈情绪化的对话,就很难进行下去,因为这种对话已经偏离了理智,被情绪导致的预设结论所左右了。
同样,媒体传播与受众之间的“对话”,也在相当程度上受受众情绪的影响,比如这两天多少使“引力波”剧情发生些许反转的“诺贝尔哥”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公众“厌恶态度高高在上的主持人、嘉宾;对专家缺乏信任,对低学历弱者的同情”,等等情绪,最终在某个时段似乎出现了一边倒的言论,好在随着真相的披露、理智的思考,这种偏离轨道的剧情,很快得到了遏制,看微博上的评论,绝大部分似乎已回归理性,尽管难免还有个别涉及两个极端的言论。
我在这里不想针对“诺贝尔哥”提到引力波被嘲讽事件中谁对谁错的问题,也不想讨论“民科”问题,事非自有公论。估计对有关问题大家也讨论得透透了。
当然,我也坚决反对无良媒体利用别人的缺陷去做娱乐。
公众短暂的非理性情绪宣泄所得出的统计结论,不值得信任,不具主流性质,也不必过于放大化。舆论终究会回归理性。
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是受情绪影响的,很多时候不能做到公正、理智,也会破坏和谐和交流的气氛、效果。最近被拉进几个与科学传播有关的微信群,都是50人以上的,最多的近200人,先不说这样的大群并不适合充分平等有效的交流,只适合群发通知什么的。群太大,人太杂,难免就有少数人总是用带有个人的情绪、甚至有些偏执的思维方式,推销自己预设结论的言论。那些人不管是自己真懂还是假懂,总之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并不愿意与别人平等交流。感觉与带有这种情绪的人确实很难交流,因为不管你说的什么,有道理没道理,他不会认真倾听,总是沉浸在在自己那一套理论中。面对不懂得尊重别人、倾听别人的人,我也不知道如何发声,只能采取“闭嘴”的态度。毕竟修养不够啊。
偏执的人哪里都有,同情有偏执情绪的人,但不代表我能做到很好包容他们,专业的问题需要专业人员来解决,心理的问题需要心理医生来帮助。很多时候,只能采取回避,就像近三十年的编辑生涯中,多次遭遇所谓“民科”,通常的处理方式是想办法把他们“支走”,支到其他权威机构,因为真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们对话,没有那个水平啊。
话说回来,社会上患严重偏执症的并不多,但一时的偏执情绪人人都有经历,尤其是当我们不了解真相的时候。偏执情绪的产生与所处的环境关系很大,而现在媒体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处于那些吸引人眼球的媒体信息包围中的人们,难免每时每刻都保持清醒,我有时也会被某些伪装得很好的假信息迷惑,好在很快能明白过来,较少上当受骗。
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觉得公众在对待科学信息传播上有些情绪还是值得关注的。长期以来,自认为自己热爱科学,也愿意通过微信等手段传播我认为靠谱的科学知识,尽管对这类贴子,点赞的好友远远少于发些风景照片、美食之类的贴子,但认为自己多少是干着对社会有用的事情。殊不知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认为。
有一天,我在一个群里发现又出现了早被“群辟”了的广为传播的“急救贴”,随意说了一句这是假的,不要再转了,没有想到被带上什么“职业病”、“大题小作”之类的“标签”。当时心里真有一种受到伤害的感觉,原来在很多人眼里,“朋友圈的东西有多少是真的?大家不过是转着玩的,不要太当真”。太当真会伤害别的人自尊”,包括科学问题,如今都成了随便转着玩的东西,没有多少人认真读内容,好好思考,甚至只看看题目顺手就转了。你还当真玩命去辟谣,去做什么科普,傻不傻阿,自作多情!
是啊,人人都有自尊心,这是最容易引起情绪化的东西,朋友圈科普,一不小心也会伤了别人的自尊心,这样即使你发的东西是正确的,人家也不愿意多看几眼,被当成“说教”pass了。所以,科学传播的效果只在非情绪化的人群中才能显现。科学传播需要互动,参与都特别需要研究受众的心理,采取更科学的手段、更合理的方式,避免引起情绪化的东西。
非正常情绪会在网络时代无限放大,互相传染。那些自认为“高高在上”的科普内容和“科普专家”,不被公众接受,不在于内容本身,而是引发了公众的不信任情绪,这时候说啥没用了。所以,现在的科普或者说科学传播问题,真不是如何加强知识普及那么简单。
科学问题毕竟是小众,大多数科普问题也是一样,包括引力波问题,对于其包括的科学内容,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但当科学遭遇娱乐,明显娱乐的效应被放大,而科学问题难免被忽略、歪曲。大多媒体热衷传播的不过是他们认为有可能吸引人眼球的与科学有关的事件,不同于科学传播事件,对公众认识科学本身看起来也没有多少影响,不过是公众情绪在涉及科学问题上的具体反映。
科学与社会,毕竟是太复杂的问题。在科学传播中,如何正确引导公众的情绪,是个难题,也许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值得我们研究深思,诸如科学传播的社会心理学等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吕秀齐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8991-95767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