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
孔府这棵“最牛”银杏,到底什么来头?
2025-11-11 18:11
阅读:2006

IMG_202511104698.jpg

大美金秋,美在色彩丰富。香山的红叶,大漠的胡杨,北国的白桦林......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的秋天风景美图,几乎天天刷爆朋友圈。入冬后,曲阜孔府诗礼堂院内的那棵宋代千年银杏树黄了一叶知秋,初冬时节的银杏树,一树高贵金灿的华美,似乎世间再无哪一种颜值能比它更能体现四季轮回的大美。那如小扇子般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银杏,一位从恐龙时代漫步而来的“活化石”,一位集美丽、美味与妙用于一身的自然瑰宝。

   

IMG_202511104699.jpg 

一、 穿越时空的“活化石”

想象一下,在距今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当巨大的恐龙在地球上漫步时,银杏的祖先就已经生长在这个星球上了。它见证了恐龙的繁盛与灭绝,也经历了无数次气候的剧变和地质变迁。在当时,银杏类植物遍布全球,种类繁多。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它的亲戚们相继灭绝,唯独银杏这一物种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成为了植物界的“大熊猫”,因此被科学家们亲切地称为“活化石”。

银杏树还有一个非常形象的外号,叫“公孙树”。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呀,银杏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爷爷年轻时种下一棵银杏树,可能要到孙子那一代,才能看到它长大成材,开花结果。所以,“公公种树,孙子得果”,形象地描绘了它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性格。

银杏的“身份证”

让我们来仔细认识一下这位植物界的“老寿星”。

● 叶片:银杏的叶子非常独特,像一把小巧玲珑的折扇,也像鸭子的脚蹼,所以又有个名字叫“鸭脚子”。叶脉是从叶子基部一根根平行发散出去的,这种叶脉在植物学上称为“叉状分枝脉”,非常古老。秋天,叶片会变成耀眼的金黄色,形成“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壮丽景观。

● 性别:银杏树是“分男女”的,植物学上称为雌雄异株。这意味着有些树是“银杏爸爸”(雄株),只开雄花,负责产生花粉;有些树是“银杏妈妈”(雌株),只开雌花,负责结果。只有“银杏妈妈”在接受了“银杏爸爸”的花粉后,才能结出我们熟悉的银杏果(白果)。

● 果实:我们通常说的“白果”,其实是银杏的种子,并非真正的果实。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它的种子外面没有果肉包裹。那我们看到的那个臭臭的、软软的部分是什么呢?那是它的外种皮。剥开这层臭臭的外皮,里面那个白色硬壳的,才是它的种子——也就是我们食用的部分。

    

IMG_202511104704.jpg

二、 浑身是宝的“宝藏树”

银杏不仅颜值高,而且“才华”横溢,它集食用、药用、材用、园林绿化和文化价值于一身,可以说浑身都是宝。

(一) 叶的贡献:绿色“心脑血管卫士”

银杏叶是现代医学研究的明星。科学家们从银杏叶中提取出了多种活性成分,最主要的是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它们就像是守护我们身体的小卫士:

● 银杏黄酮: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能帮助清除体内的“坏分子”——自由基,保护我们的细胞,延缓衰老。同时,它还能帮助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 银杏内酯: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简单说就是防止血液过于“粘稠”,不容易形成血栓,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非常有帮助。

因此,以银杏叶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药品和保健品,被广泛用于改善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治疗冠心病和脑供血不足等,被誉为“心脑血管的守护神”。

(二) 果的妙用:药食同源的“白果”

银杏的种子——白果,更是中医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被收录在《中国药典》等权威典籍中。中医认为,白果性平,味甘、苦涩,有一点小毒,归肺经和肾经。它具有敛肺气、定喘咳的功效,对于肺虚引起的长期咳嗽、气喘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它还能活血化瘀、止痛,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更重要的是,白果还是国家首批公布的“药食同源”食材之一,这意味着它既可以作为药物,也可以作为安全可靠的食品。它在美食界也大放异彩,最著名的莫过于山东曲阜孔府菜中的名肴——“诗礼银杏”。

       

IMG_202511104705.jpg 

三、 孔府深处的千年金黄:诗礼银杏的文化密码

说到银杏的文化价值,就不得不提它与我们中华文明的代表——孔子文化的深厚渊源。

“金秋银杏哪家黄?曲阜孔府诗礼堂!”在山东曲阜的孔里,有一个叫做“诗礼堂”的小院落。它虽然不如旁边的大成殿雄伟,却因一个典故和两棵古树而闻名遐迩。这个典故出自《论语》,记载了孔子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不学习礼仪,就无法立身处世。后人为了纪念孔子的这段“庭训”,就修建了“诗礼堂”。

诗礼堂院内有两棵古树,一棵是唐槐,另一棵就是宋代的银杏树。这棵银杏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历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每年秋天,金黄的树叶与古老的建筑交相辉映,诉说着“春秋诗礼传千载,宋时银杏今又黄”的悠远意境。

相传,这道“诗礼银杏”所用的白果,正是取自这棵宋代古树。孔府的后人将采摘的白果,经过精心处理,去掉苦味,用蜂蜜、糖桂花等慢火烹制,做成一道甜菜品。这道菜不仅味道甘甜软糯,更承载着孔子“诗礼传家”的文化精神,吃的是美食,品的却是千年文化。这棵古老的银杏树,已经不仅仅是一棵树,它成了一部活的历史,一个文化的象征。

     

IMG_202511104706.jpg 

四、 科学小侦探:破解银杏果的“臭味密码”

读到这里,细心的你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白果这么有用,为什么新鲜落地的银杏果会散发出一股难闻的臭味呢?这其实是银杏保护自己种子的一种“智慧”。

我们捡到的银杏果,那层臭不可闻的软烂外皮,叫做外种皮。它里面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科学家们通过精密仪器(比如GC-MS,即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发现,这股“混合型”臭味的元凶,主要是一些小分子有机酸,比如丁酸、己酸、庚酸等。

别小看这些酸,丁酸是脚汗臭味的主要成分,己酸和庚酸则带有类似变质油脂和水果腐烂的味道。它们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那股让人“上头”的独特气味。

这种臭味有什么作用呢?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种子传播策略! 想象一下,在原始森林里,银杏果成熟后掉落地上。这浓烈的臭味会吸引一些喜欢腐食的动物,比如狸、猫等。它们会吃掉这层柔软、有臭味的外种皮,而把里面坚硬的内果皮(即白果的硬壳)和种子丢弃或带到其他地方。这样,银杏的种子就得以“免费旅行”,在新的地方安家落户,繁衍后代。所以,这臭味,是银杏为了子孙后代“忽悠”动物们的巧妙手段!

     

IMG_202511104707.jpg 

五、 未来可期:银杏的现代创意之旅

了解了银杏这么多的奥秘和价值,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能不能用它来创造一些好玩又健康的新产品呢?当然可以!这位“活化石”正焕发着新的青春。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药食同源”的白果,开发一款“诗礼银杏”保健养生奶茶。将白果精心研磨或提取其有效成分,与醇香的牛奶、清新的茶底相结合,再加入一些同样具有养生功效的食材如枸杞、桂圆等。这样一款奶茶,不仅口感丰富,还可能具有美容养颜、抗衰老、保护心血管的辅助功效。它既是一款时尚的国潮饮品,更是一杯可以“喝”的文化,说不定能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引爆市场的文旅爆款呢!

此外,银杏叶提取物还被广泛应用于护肤品中,利用其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帮助我们抵抗皮肤衰老,保持肌肤活力。

       

IMG_202511104701.jpg 

结语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们,银杏的故事讲完了吗?远远没有。这枚小小的“金扇子”背后,还藏着无数等待我们去发现的秘密。它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也是现代科技创新的灵感源泉。它告诉我们,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和价值。

下一次,当你再次站在那棵金黄的银杏树下,拾起一枚“臭臭”的银杏果时,希望你不仅能想起它千年的传奇,更能感受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和自然造物的神奇。也许,破解下一个自然之谜的钥匙,就握在你们——未来科学家们的手中!

 参考文献:

 

IMG_202511104700.jpg 

  

《中国药典》:白果

拼音注音Bái Guǒ

别名白果仁。

英文名SEMEN GINKGO

来源 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白果树、公孙树)Ginkgo bilo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外种皮,洗净,稍蒸或略煮后,烘干。

性状本品略呈椭圆形,一端稍尖,另端钝,长1.52.5cm,宽12cm,厚约1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平滑,具23条棱线。中种皮(壳)骨质,坚硬。内种皮膜质,种仁宽卵球形或椭圆形,一端淡棕色,另一端金黄色,横断面外层黄色,胶质样,内层淡黄色或淡绿色,粉性,中间有空隙。无臭,味甘、微苦。

【炮制】白果仁:取白果,除去杂质及硬壳,用时捣碎。炒白果仁:取净白果仁,照清炒法(附录D)炒至有香气,用时捣碎。

鉴别取本品粉末10g,加甲醇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5ml使溶解,通过少量棉花滤过,滤液通过聚酰胺小柱(80100目,3g,内径1015mm),用水70ml洗脱,洗脱液用醋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40ml,合并醋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银杏内酯AC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丙酮-甲醇(10550.6)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醋酐,在140160℃加热3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归经归肺经。

性味甘、苦、涩,平;有毒。

注意生食有毒。

功能主治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用法用量4.59g

备注服用过量中毒,可出现发烧、呕吐、腹泻、惊厥、抽搐、肢体强直、皮肤青紫、瞳孔散大、脉弱而乱,甚者昏迷不醒。解救方法:可洗胃,导泻,服鸡蛋清,活性炭,并对症处理:如皮肤青紫可给氧气或人工呼吸;出现抽搐可给镇静剂,遇有昏迷可吸入氨水,注射兴奋剂。

——摘录《中国药典》

 

IMG_202511104747.png 

 

《中药大辞典》:白果

拼音注音Bái Guǒ

别名灵眼(《太仓州志》),佛指甲(《浙江通志》),佛指柑(《一握坤舆》)。

出处《日用本草》

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种子。1011月采收成熟果实,堆放地上,或浸入水中,使肉质外种皮腐烂(亦可捣去外种皮),洗净,晒干。

原形态银杏,又名:鸭脚(《宛陵集》),公孙树(《汝南圃史》),鸭掌树。落叶乔木,高可达40米。树干直立,树皮灰色。枝有长短两种,叶在短枝上簇生,在长枝上互生。叶片扇形,长48厘米,宽510厘米,先端中间2浅裂,基部楔形,叶脉平行,叉形分歧;叶柄长2.57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呈下垂的短柔荑花序,46个生于短枝上的叶腋内,有多数雄蕊,花药2室,生于短柄的顶端;雌花每23个聚生于短枝上,每花有一长柄,柄端两叉,各生1心皮,胚珠附生于上,通常只有1个胚珠发育成熟。种子核果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53厘米,淡黄色,被白粉状蜡质;外种皮肉质,有臭气;内种皮灰白色,骨质,两侧有棱边;胚乳丰富,子叶2。花期45月。果期710月。

性状干燥的种子呈倒卵形或椭圆形,略扁,长径1.52.5厘米,短径11.5厘米。外壳(种皮)白色或灰白色,平滑,坚硬,边缘有2条棱线盘绕,顶端渐尖,基部有圆点状种柄痕。壳内有长而扁圆形的种仁,剥落时一端有淡棕色的薄膜。种仁淡黄色或黄绿色,内部白色,粉质。中心有空隙。靠近顶端有子叶2枚或更多。气微,味甘、微苦涩。以外壳白色、种仁饱满、里面色白者佳。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广西、四川、河南、山东、湖北、辽宁等地。

毒性白果中毒,古代即有记载,近年来亦屡有报告。大多发生在入秋白果成熟季节,因炒食或煮食过量所致。以10岁以下小儿为多,成人偶亦有之。中毒者服食量小儿自7粒至150粒,成人自40粒至300粒不等。中毒出现的时间在食后112小时不等。症状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表现为呕吐,昏迷,嗜睡,恐惧,惊厥,或神志呆钝,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瞳孔缩小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及腹痛、腹泻等,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少数病例并有末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呈两下肢完全性弛缓性瘫痪或轻瘫,触痛觉均消失。多数患者,经救治可获恢复,但也有少数因中毒重或抢救过迟而死亡。一般认为引起中毒及中毒的轻重,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服食景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年龄愈小中毒可能性愈大,中毒程度也愈重;服食量愈多,体质愈弱,则死亡率也愈高。

化学成分种子含少量氰甙、赤霉素和动力精样物质。内胚乳中还分离出两种核糖核酸酶。一般组成为:蛋白质6.4、脂肪2.4、碳水化物36%,钙10毫克、磷218毫克、铁1毫克%,胡萝卜素320微克、核黄素50微克% ,以及多种氨基酸。外种皮含有毒成分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白果酚和白果醇。尚含天门冬素、甲酸、丙酸、丁酸、辛酸、廿九烷醇-10等。花粉含多种氨基酸、谷氨酰胺、天门冬素、蛋白质、柠檬酸、蔗糖等。雄花含棉子糖可达鲜重的4%。

炮制白果仁:拣净杂质,除去硬壳。熟白果:取拣净的白果,蒸熟、炒熟或煨熟,去壳。

归经入肺、肾经。①《纲目》:"入肺经。"②《本草汇言》:"入手太阴、大阳经。"③《本草再新》:"入心、肺、肾三经。"

性味甘苦涩,平,有毒。①《饮膳正要》:"味甘苦,无毒。"②《滇南本草》:"味甘,平,性寒。"③《纲目》:"甘苦,平,涩。""熟食小苦微甘,性温,有小毒。"注意 有实邪者忌服。①《日用本草》:"多食壅气动风。小儿多食昏霍,发惊引疳。同鳗鲡鱼食患软风。"②《纲目》:"多食令人胪胀。"

功能主治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小便频数。①《三元延寿书》:"生食解酒。"②《滇南本草》:"大疮不出头者,白果肉同糯米蒸合蜜丸:与核桃捣烂为膏服之,治噎食反胃,白浊、冷淋;捣烂敷太阳穴,止头风眼疼,又敷无名肿毒。"③《品汇精要》:"煨熟食之,止小便频数。"④《医学入门》:"清肺胃浊气,化痰定喘,止咳。"⑤《纲目》:"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捣)涂鼻面手足,去皶泡,皯黯,皴皱及疥癣疳匿、阴虱。"⑥《本草再新》:"补气养心,益肾滋阴,止咳除烦,生肌长肉,排脓拔毒,消疮疥疽瘤。"⑦《本草便读》:"上敛肺金除咳逆,下行湿浊化痰涎。"⑧《现代实用中药》:"核仁治喘息,头晕,耳鸣,慢性淋浊及妇人带下。果肉捣碎作贴布剂,有发泡作用;菜油浸一年以上,用于肺结核。"⑨《山东中药》:"治遗精,遗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鼩喘:白果二十一枚(去壳砸碎,炒黄色),麻黄三钱,苏子二钱,甘草一钱,款冬花三钱,杏仁一钱五分(去皮尖),桑皮三钱(蜜炙),黄芩一钱五分(微炒),法制半夏三钱(如无,用甘草汤泡七次,去脐用)。上用水三钟,煎二钟,作二服,每服一钟,不拘时。(《摄生众妙方》定喘汤)②治梦遗:银杏三粒。酒煮食,连食四至五日。(《湖南药物志》)③治赤白带下,下元虚惫:白果、莲肉、江米各五钱。为末,用乌骨鸡一只,去肠盛药煮烂,空心食之。(《濒湖集简方》)④治小儿腹泻:白果二个,鸡蛋一个。将白果去皮研末,鸡蛋打破一孔,装入白果末,烧熟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⑤治诸般肠风脏毒:生银杏四十九个。去壳膜,烂研,入百药煎末,丸如弹子大。每服三丸,空心细嚼米饮下。(《证治要诀》)⑥治牙齿虫露:生银杏,每食后嚼一个,良。(《永类钤方》)⑦治鼻面酒皶:银杏、酒酻糟。同嚼烂,夜涂旦洗。(《医林集要》)⑧治头面癣疮:生白果仁切断,频擦取效。(《秘传经验方》)⑨治下部疳疮:生白果,杵,涂之。(《济急仙方》)⑩治乳痈溃烂:银杏半斤。以四两研酒服之,以四两研敷之。(《救急易方》)

临床应用治疗肺结核:对改善症状有一些作用。服药后部分病人的发热、盗汗、咳嗽、气喘、咳血、食欲不振等,可见不同程度的好转。用法:在中秋节前夕,将半青带黄的银杏(选取外表丝毫无损的大颗粒)摘下,不用水洗,亦不去柄,随即浸入生菜油内,浸满100天后即可使用。每日早、中、晚各服1粒(小儿酌减),饭前服,视病情连服13个月

——摘录《中药大辞典》

 

IMG_2025111535526.jpg 

《中华本草》:白果

拼音注音Bái Guǒ

别名鸭脚子、灵眼、佛指甲、佛指柑

出处出自——1.《日用本草》。2.《纲目》:银杏,原生江南,以宣城者为胜,树高二、三丈,叶薄,纵理俨如鸭掌形,有刻缺,面绿背淡,二月开花成簇,青白色,二更开花,随即卸落,人罕见之。一枝结子百十,状如柿子,经霜乃熟,烂去肉取核为果,其核两头尖,其仁嫩时绿色,久则黄。3.《随息居饮食谱》:中银杏毒者,昏晕如醉,白果壳或白鲞头煎汤解之。食或太多,甚至不救,慎生者不可不知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inkgo biloba L.

采收和储藏秋末种子成熟后采收,除去肉质外种皮,洗净,晒干,用时打碎取种仁。

生境分布1.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酸性土壤,排水良好地带的天然林中。2.源分布:分布于北自沈阳,南达广州,东起华东,西南至贵州、云南都有栽培。

原形态银杏,落叶乔木,高可达40m。枝有有长枝与短枝,幼树树皮淡灰褐色,浅纵裂,老则灰褐色,深纵裂。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5-8)簇生;柄长3-10cm;叶片扇形,淡绿色,无毛,有多数2叉状并列的细脉,上缘宽5-8cm,浅波状,有时中央浅裂或深裂。雌雄异株,花单性,稀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雄球花成柔荑花序状,下垂;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2叉,每叉顶生一盘状珠座,每珠座生一胚珠,仅一个发育成种子。种子核果状,椭圆形至近球形,长2.5-3.5cm,径约2cm;外种皮肉质,有白粉,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中种皮骨质,白色,具2-3棱;内种皮膜质,胚乳丰富。花期3-4月,种子成熟期9-10月。

栽培1.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耐寒、耐旱、忌涝。在年平均温度10-18℃,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20℃,年降雨量600-1500mm的气候及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地中生长良好。不宜在阴坡、积水或盐分太重的地壤中栽种。2.栽培技术 用种子、分株和嫁接繁殖。种子繁殖 种子秋季采收后,当年播种或翌年春播种,春播需混砂催芽,播种量每1hm600-675kg,横向开沟,沟距25-30cm,深4cm,每隔10cm1粒种子,覆土3-4cm,当年苗高25-30cm,秋季落叶后可移栽。分株繁殖 从壮龄雌性母树根蘖苗中选留4-5株健壮苗,高1m左右时移栽。嫁接繁殖 在30年生,长势旺盛而丰产的雌株上选2-3年生的枝条为接穗,砧木用种子繁殖的实生苗,采用切接或皮下枝接法嫁接。定植,一般早春定植,株行距5-6cm7-8m,定植前按树苗大小开穴,穴深40-50cm,宽60-70cm,起苗后如主根过长,可稍加修剪。穴栽,填土浇水踏实,然后培土成丘。按总数的5%配置雄树,雄树按风向分散栽植,以利授粉。3.田间管理 种子发芽后,4-5月除草1次,可追施人畜粪水或氮素化肥催苗。7月和10月各除草后追施人畜粪水或土杂肥。定植后每年春季发芽前及秋季落叶后,在距主干60-100cm外开环状沟,施人畜粪水各1次。嫁接后4-5年如分枝过多过密,需适当修剪,以利生长。4.病虫害防治 苗木茎腐病,一般在雨季后发生。病苗基部初现褐色斑块,以后韧皮部腐烂碎裂,苗木枯死。防治方法,夏季应搭荫棚,插树枝或在行间盖草保墒、遮荫。虫害有天牛,可用人工捕杀或放天敌肿腿蜂进行生物防治。樟蚕可于冬刮除树上越冬卵,6-7月摘除蚕蛹,以及用马拉松1000倍液喷杀初孵化幼虫。另有铜绿金龟子、黑胸散白蚁为害。

性状1.性状鉴定 除去外种皮的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5-3cm,宽1-2.2cm。外壳(中种皮骨质,光滑,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基部有一圆点状突起,边缘各有1条棱线,偶见3条棱线。内种皮膜质,红褐色或淡黄棕色。种仁扁球形,淡黄色,胚乳肥厚,粉质,中间有空隙;胚极小。气无,味微甘、苦。以壳色黄白、种仁饱满,断面色淡黄者为佳。2.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淡黄棕色。①淀粉粒单粒攻圆形、圆形或卵圆形,长5-18μm脐点点状,裂缝状、头鸟状或三叉状,大粒可见层纹。②石细胞类圆形、长圆形或贝壳形,长61-322μm,直径27-125μm,壁厚,纹孔及孔沟明显,可见层纹,有的胞腔含黄棕色或红棕色物。③内种皮薄壁细胞类方形、长方形或多角形。④胚乳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含淀粉粒。⑤具缘纹孔管胞多破碎,直径33-72μm,末端渐尖或钝圆。

毒性有谓白果仁中提得一种中性结晶成分,对小白鼠有致惊厥作用,后来实验未能证实含有此种物质,对动物大量饲以白果,亦未获得任何特殊的中毒现象。有谓外种皮中含有引起皮炎的银杏毒(Ginkgotoxin),与斑蝥素类似。非洲人榨果汁后,往往引起皮肤刺激症状如脱皮、触痛,口服产生强烈胃肠道刺激。给小鼠饲以大量白果粉或每日给豚鼠灌胃白果肉粗提物酸性成分150-200mg/kg,共60天,又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不等程度的肝损害、肾小球肾炎,甚至死亡。白果酸有溶血作用,白果仁所含的中性成分,小鼠皮下注射6mg/kg又引起惊厥和死亡。

化学成分种子含有毒成分,为4-O-甲基吡哆醇(4-O-methylpyridoxine,称为银杏毒素(ginkgotoxin)。还含6-8-十五碳烯基)-24-二羟基苯甲酸[6-pentadec-8-enyl-2,4-dihy-droxybenzoic acid],6-十三烷基-24-二羟基苯甲酸(6-tridecy-2,4-dihydroxybenzoic acid,腰果酸(anacaridc acid和钾、磷、镁、钙、锌、铜等25种无素)。种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等。

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 白果肉、白果汁、白果酚,尤其是白果酸体外试验时对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白果提取物150-200mg/kg/天灌胃对感染人型结核杆菌的豚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亦有报道,白果汁、白果肉、白果酚、白果酸,在体内试验(小鼠及豚鼠的实验治疗),无显着疗效,或毒性太大。油浸白果之果浆含有的抗菌成分对若干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作用(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对结核杆菌作用极显着。此菌成分经加热85℃则对大肠杆菌失去作用,而经10030分钟对结核扦菌仍有抑制性的作用。白果的水浸液(12)在体外对堇色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星形奴犬氏菌等7种皮肤真菌表现为抑菌作用。白果果肉的抗菌力较果皮强。2.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白果乙醇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可使呼吸道酚红排泌增加,似有祛痰作用。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表现有微弱的松弛作用。3.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白果二酚500mg/kg对兔有短暂的降压作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以豚鼠最为明显,其次是大鼠和兔,大鼠下肢灌流实验表明,白果二酚有组胺释放作用、引起毛细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水肿,此作用又为扑尔敏所对抗。4.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银杏外种皮水溶性成分能清除在有氧存在下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产生的超氧自由基,抑制化学发光;老年小鼠口服12天后,能阻止脾脏组织的老年色素颗粒形成,并使已形成的色素颗粒变得分散,数量减少。5.其他作用:新鲜白果中提出的白果酚甲,对离休兔肠有麻痹作用,使离体子宫收缩,对蛙心无影响。白果种仁含无氮的中性成分,给小鼠皮下注射6mg/13g,半小时后可致惊厥,延髓麻痹,随即呼吸、心跳停止而死。旧说其中含氢氰酸,能镇咳并致中毒,但未能检得氢氰酸的存在;也有说不能证明白果中含有对小鼠引起惊厥的物质。白果肉尚有收敛作用。

炮制1.白果仁:拣净杂质,除去硬壳。2.熟白果:取拣净的白果,蒸熟、炒熟或煨熟,去壳。

归经肺;肾经

性味甘;苦;涩;性平;小毒注意 1.有实邪者忌服。生食或炒食过量可致中毒,小儿误服中毒尤为常见。

功能主治敛肺定喘;止带缩尿。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尿频;无名肿毒; 皶鼻;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切片涂。

复方定喘汤《摄生众妙方》;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各家论述1.《纲目》:银杏,宋初始着名,而修本草者不收,近时方药亦时用之。其气薄味厚,性涩而收,益肺气,定喘嗽,缩小便,又能杀虫消毒。然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壅胪胀昏顿。故《物类相感志》言银杏能醉人,而《三元延寿书》言昔有饥者,同以白果代饭食饱,次日皆死也。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涂鼻面手足,去疹泡,皴皱及疥癣疳、阴虱。2.《三元延寿书》:生食解酒。3.《滇南本草》:大疮不出头者,白果肉同糯米蒸合蜜丸;与核桃捣烂为膏服之,治噎食反胃,白浊、冷淋;捣烂敷太阳穴,止头风眼疼,又敷无名肿毒。4.《品汇精要》:煨熟食之,止小便频数。5.《医学入门》:清肺胃浊气,化痰定喘,止咳。6.《本草再新》:补气养心,益肾滋阴,止咳除烦,生肌长肉,排脓拔毒,消疮疥疽瘤。7.《本草便读》:上敛肺金除咳逆,下行湿浊化痰涎。8.《现代实用中药》:核仁治喘息,头晕,耳鸣,慢性淋浊及妇人带下。果肉捣碎作贴布剂,有发泡作用;菜油浸一年以上,用于肺结核。9.《山东中药》:治遗精,遗尿。

——摘录《中华本草》

 

IMG_2025111540069.jpg 

《中国药典》银杏叶

别名飞蛾叶、鸭脚子

英文名FOLIUM GINKGO

来源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白果树、公孙树) Ginkgo biloba L.的干燥叶。秋季叶尚绿时采收,及时干燥。

性状本品多皱折或破碎,完整者呈扇形,长312cm,宽515cm。黄绿色或浅棕黄色,上缘呈不规则的波状弯曲,有的中间凹入,深者可达叶长的4/5。具二叉状平行叶脉,细而密,光滑无毛,易纵向撕裂。叶基楔形叶柄长28cm。体轻。气微,味微苦。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炮制去净杂质,筛去泥土。

鉴别取本品粉末4g,加50%丙酮100ml,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用脱脂棉滤过,滤液蒸去丙酮,放冷,残液用醋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50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用15%乙醇溶解,加于聚酰胺柱上,用5%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200ml,浓缩至 50ml,放冷,浓缩液用醋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50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用丙酮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银杏内酯ABC及白果内酯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 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 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制备的硅胶 H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丙酮-甲醇(10:5:5:0.6)为展开剂,在15℃以下展开,取出,晾干,在140160℃加热约3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D)测定。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理论板数按槲皮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干燥过夜的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对照品,各加甲醇制成每 1ml分别含0.03mg0.03mg0.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中粉约 1g [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 H第一法)],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回流提取2小时,弃去氯仿,药渣挥干,加甲醇回流提取4小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5%盐酸溶液(4:1)混合液25ml,回流30分钟,放冷,转移至50ml量瓶中,并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4.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三种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分别计算三种黄酮苷元的含量,以下式换算成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总黄酮醇苷含量=(槲皮素含量+山柰素含量+异鼠李素含量)×2.51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黄酮醇苷不得少于0.40%。

归经归心、肺经。

性味甘、苦、涩,平。注意 有实邪者忌用。

功能主治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

用法用量912g

——摘录《中国药典》

 

 

 

 

IMG_2025111613578.jpg 

 

 

《中药大辞典》:白果叶

拼音注音Bái Guǒ Yè

出处出自《品汇精要》

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片。

性状干燥叶片,大多折叠或已破碎,完整者呈扇形。上缘有不规则波状缺刻,有时中间凹入,基部楔形,叶脉为射出数回二分又平行脉,细而密,光滑无毛,易纵向撕裂。气清香,味微涩。以叶色黄绿,整齐不破者为佳。

化学成分叶含异鼠李素、山柰酚、山柰酚-3-鼠李葡萄糖甙、槲皮素、芸香甙、槲皮甙,白果双黄酮、异白果双黄酮,白果苦内酯A,儿茶精、表儿茶精、汉食子儿茶精等鞣质类成分。白果叶含蜡0.71%,其中10%是酸性成分,15%是蜡酯,75%是非酯成分;蜡的主要成分是白果醇、廿九烷、廿九烷-10-酮、廿八烷醇。白果叶中尚含莽草酸、α-己烯醛、亚麻酸,β-谷甾醇和微量豆甾醇等。

性味《中药志》:"甘苦涩,平。"注意 《中药志》:"有实邪者忌用。"

功能主治益心敛肺,化湿止泻。治胸闷心痛,心悸怔忡,痰喘咳嗽,泻痢,白带。①《品汇精要》:"为末和面作饼,煨熟食之,止泻痢。"②《中药志》:"敛肺气,平喘咳,止带浊。治痰喘咳嗽,白带白浊。"③苏医《中草药手册》:"治象皮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初步观察对心绞痛有较好效果,对降低胆甾醇及血压也有一定作用。㈠用银杏叶的提取物制成片剂内服,每次2片(每片含黄酮2毫克),每日3次;或制成针剂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每2毫升含黄酮1.31.7毫克),每日2次。据139例的观察,显效(心绞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好转)占34.5%,有效(心绞痛程度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心电图好转,但仍有波动)占43.2%。大部分病人在用药后310天内生效,少数在2040天才出现疗效。停药后,部分病例症状复发,但程度较治疗前为轻,继续用药仍然有效。约近半数病例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存改善,但与心绞痛的改善并不完全一致。血压高的病例,多数用药后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单独应用不及与降压药合并使用效果显著。49例高胆甾醇的患者,治疗后下降2040毫克%或40毫克%以上的25例,占51.02%,上升20毫克%的18例,无变化6例。另据100例血清胆甾醇过高症的治疗结果,胆甾醇降低者88例,磷脂升高者65例,胆甾醇与磷脂之比例有改善者71例;3项综合评定:显效者49例,有效者50例,无效1例。也有通过23例观察,未见血压和胆甾醇有明显变化。㈡用银杏甙元含片(每片含银杏甙元0.5毫克)舌下含服,每次2片,每日3次。治疗心绞痛41例,总有效率70.1%,其中显效占34.1%。原来用硝酸甘油的32例患者,治疗后15例减量,9例停药。约半数病人治疗前心电图显示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9周后复查改善情况与临床疗效相符。有用银杏叶双黄酮片剂舌下含服,每次2片(含1.2毫克),每日3次。24例心绞痛患者经治疗6周后,1例显效,9例改善,14例基本无效;原来用硝酸甘油的21例,治疗后停用者1例,减量者9例;心电图有异常的18例中,有1例好转。疗效发生时间,最早在用药后2周,多数在45周。㈢银杏叶、川芎、红花各5钱,制成片剂,每日3次分服。60例心绞痛患者,服药8周后总有效率为75.5%,其中显效率为11.7%。见效时间在25周。半数以上病例可以停用或减少硝酸甘油类药物的用量。另有用银杏叶、首乌、钩藤制成片剂内服,每日量均为1.5钱,治疗心绞痛129例,服药后4周的近期有效率为60.4%,显效率占8.5%,疗效大多出现在服药2周内。此外,还有用银杏叶配合杜仲、首乌,或配合锦鸡儿,制成片剂或针剂,对心绞痛、高血压,及降低胆甾醇方面均有一定效果。银杏叶的副作用较少,但也有少数患者有食欲减退、恶心、稀便、腹胀,口干、鼻塞及头晕、头痛、耳鸣等,个别病例出现过敏性皮疹。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明显下降,心绞痛加重,特别是心功能不全加重时,需减量或停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IMG_20251110553544.jpg 

《中华本草》:白果叶

拼音注音Bái Guǒ Yè

别名银杏叶。

出处出自《品汇精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inkgo bilobe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除去杂质,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1.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酸性土壤、排水良好地带的天然林中。2.资源分布:北自沈阳,南达广州,东起华东,西南至贵州、云南都有栽培。

原形态银杏,落叶乔木,高可达40m。枝有有长枝与短枝,幼树树皮淡灰褐色,浅纵裂,老则灰褐色,深纵裂。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5-8)簇生;柄长3-10cm;叶片扇形,淡绿色,无毛,有多数2叉状并列的细脉,上缘宽5-8cm,浅波状,有时中央浅裂或深裂。雌雄异株,花单性,稀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雄球花成柔荑花序状,下垂;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2叉,每叉顶生一盘状珠座,每珠座生一胚珠,仅一个发育成种子。种子核果状,椭圆形至近球形,长2.5-3.5cm,径约2cm;外种皮肉质,有白粉,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中种皮骨质,白色,具2-3棱;内种皮膜质,胚乳丰富。花期3-4月,种子成熟期9-10月。

性状1.性状鉴定 叶片多皱折或破碎,完整呈扇形,长4-8cm,宽5-10cm,上缘有不规则波状缺刻,有的中央凹入,基部楔形,叶脉细密,为多数二叉状平行脉;叶柄长2-7cm。纸质,易纵向撕裂。气微,味微涩。以色黄绿、完整者为佳。2.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 上表面细胸1列,外被角质层。叶肉细胞分化不明显,多用形或类长圆形,细胞中常含棕色物或布满油滴状物;维管束外韧型,分泌道存在于维管束间。下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有内陷气孔。较老叶维管束周围有1-2列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叶内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8-106μm3.理化鉴别1)取本品碎片10g,加水10ml,煮沸15mim,趁热滤过。取滤液2ml,加镁粉少量及盐酸3-4滴,置水浴中加热分钟,显棕红色。(检查黄酮类)(2)取上述滤液适量点于滤纸上,喷2%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检查黄酮类)

毒性叶提取物0.5-1mlkg(1ml相当0.5g生药)给家兔静脉注射连续10天,对血象,肝、肾功能及病理检查均无改变,用比人用量大10-40倍的药物,给狗连续静脉注射1周,出现流涎、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现象;组织切片检查,小肠粘膜分泌亢进,麻醉狗、兔肠蠕动增加,注射局部血管变硬。黄酮醇对血象、凝血系统无影响,但更高剂量可妨碍血液凝固。

化学成分叶含黄酮类化合物 属于黄酮类及其甙的成分有 山柰酚(keampferol),木犀草素(luteolin,杨梅树皮素(myricetin, 槲皮素(quercetin, 异鼠李素(isorhamnetin,丁香黄素(syringetin,山柰酚-3-鼠李葡萄糖甙(kaempferol-3-rhamno-glucoside,山柰酚-36-对香豆酰葡萄糖基-β-14-鼠李糖甙[kaempferol-3-(6-p-coumaroylglucosyl-β-14-rhamnoside)],山柰酚-3-O-2-O-β-D-吡喃葡萄糖基)-α-L-吡喃鼠李糖甙[kaempfer-ol-3-O(2-O-β-D-glucopyranosyl)-α-L-rhamnoyranoside],山柰酚-3-O-[2-O-6-O-[-7-O-β-D-吡喃葡萄糖基)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α-L-吡喃鼠李糖甙

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的影响 从白果叶中提出的黄酮醇Flavonol(为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之混合物)或银杏双黄酮类,对豚鼠离体心脏灌流可引起冠状血管扩张,注射于豚鼠后肢灌流之动脉内,可扩张后肢血营,叶中之双黄酮对大鼠后肢血管亦有扩张作用。叶的粗提取物(1ml含总黄酮甙4.263mg)可对抗肾上腺素所致离体兔耳的血管收缩作用,总甙之作用较弱;对麻醉兔肌肉注射临床用量的20-40倍,对血压、呼吸均无影响。乙醇提取物与黄酮醇一样,对猫、兔血压、心脏、呼吸亦无影响;如应用大于血管扩张剂量100-1000倍的黄酮醇,注射于豚鼠,可引起中等度的降压,心率及呼吸的增加;对大白鼠则表现升压,但这些改变与麻醉、动物兴奋、溶剂的影响有关,无实际价值。叶的提取制剂口服或静脉注射,可使巴金森氏病患者的脑血流增加,改善脑的营养。2.对平滑肌的作用 黄酮醇或银杏双黄酮类对豚鼠离体肠管有解痉作用,有对抗徐缓激肽的作用,还能对抗组织胺及氯化钡引起的痉挛,其作用强度与罂粟碱相似,但较持久;叶的乙醇提取物对豚鼠离体气管和回肠,能拮抗组织胺和乙酰胆碱的致痉作用,在肠管实验中还可对抗氯化钡的作用,腹腔注射可制止组织胺所致之豚鼠哮喘,银杏叶的黄酮类物在豚鼠肺溢流实验或组胺喷雾实验中,表现对支气管有扩张作用。叶中的双黄酮对心动徐缓素Bradykinin所致肠管痉挛有解痉作用。3.其他作用:含有黄酮、银杏亭、白果双黄酮的片剂,对高胆甾醇血症患者似能降低血清胆甾醇水平、升高磷脂,改善C/P比值,对高血压病人似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但幅度不大。初步试管试验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从银杏树皮中分离出之生物碱具有收缩血管及扩张瞳孔的作用。

归经心;肺;脾经

性味苦;甘;涩;性平;小毒注意 《中药志》:有实邪者忌用。

功能主治活血养心,敛肺涩肠。主胸痹心痛;喘咳痰嗽;泄泻痢疾;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用提取物作片剂;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搽;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1.《品汇精要》:为末和面作饼,煨熟食之,止泻痢。2.《中药志》:敛肺气,平喘咳,止带浊。治痰喘咳嗽,白带白浊。3.苏医《中草药手册》:治象皮腿。

——摘录《中华本草》

 

IMG_20251110554988.jpg 

《中药大辞典》白果树皮

拼音注音Bái Guǒ Shù Pí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图说》

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树皮。

化学成分含鞣质。内皮含莽草酸。木质部分含纤维素41%,半纤维素26%,木质素33%,葡萄糖甘露聚糖(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聚糖),阿拉伯糖-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聚糖,大量棉子糖。心木用乙醚提取,得挥发油5%(其中含倍半萜成分银杏酮),d-芝麻素0.52%以及一种熔点为7778℃的结晶C17H34O-0.15%。枝含廿六烷醇、辎醇,雄树枝甾醇的熔点是134℃,而雌树枝甾醇熔点是137℃,雌雄树枝都含有棉子糖。

功能主治《滇南本草图说》:"烧灰,调油搽牛皮铜钱癣。"

——摘录 《中药大辞典》

IMG_20251110555970.jpg 

《中药大辞典》:白果根

拼音注音Bái Guǒ Gēn

出处出自《重庆草药》

来源为银杏种植物银杏的根或根皮。910月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果"条。

化学成分根皮含白果苦内酯CMAB

性味味甘,性温平,无毒。注意 寒盛未解,勿用。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弱。治白带,遗精。并配合用于其他虚弱劳伤等症。

复方治遗精:白果根二两,何首乌(鲜)二两,左转藤二两,糯米半斤。盛猪小肚子内,加冰糖炖服。(性味以下出《重庆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IMG_20251115355368.jpg 

《中华本草》:白果根

拼音注音Bái Guǒ Gēn

别名银杏根。

出处出自《重庆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inkgo biloba L. 

生境分布 1.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酸性土壤,排水良好的地带的天然林中;2.资源分布:分布于北自沈阳,南达广州,东起华东,西南至贵州、云南都有栽培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40m。枝有长枝与短枝,幼树树皮淡灰褐色,浅纵裂,老则灰褐色,深纵裂。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5-8)簇生;柄长3-10cm;叶片扇形,淡绿色,无毛,有多数2叉状并列的细脉,上缘宽5-8cm,浅波状,有时中央浅裂或深裂。雌雄异株,花单性,稀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雄球花成柔荑花序状,下垂;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2叉,每叉顶生一盘状珠座,每珠座生一胚珠,仅一个发育成种子。种子核果状,椭圆形至近球形,长2.5-3.5cm,径约2cm;外种皮肉质,有白粉,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中种皮骨质,白色,具2-3棱;内种皮膜质,胚乳丰富。花期3-4月,种子成熟期9-10月。

性状1.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稍弯曲,有分枝,长可达1mm,直径0.5-3.0cm,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横 向皮孔及侧根痕。质硬,断面黄白色,有菊花心,呈放射状环。皮部带纤维。气微,味淡。2.显微鉴别 木栓层明显,皮层较宽,散有纤维束及分泌细胞。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韧皮部排列成环状,木质部宽广,中心为薄壁细胞。 

性味甘;性温

注意有实邪者禁服。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主遗精;遗尿;夜频多,白带,石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

——摘录《中华本草》

 

IMG_2025111600565.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郑永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509844.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1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