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整理旧书稿,翻出一叠泛黄的纸页,标题赫然是《湖西红校:盐碱地上青春浮世绘》。这名字如今读来,带着一股子土腥气,又透着几分文艺青年的执拗。我摩挲着纸页边缘的磨损,像是摸到了三十多年前那个伏案疾书的夜晚——煤油灯熏得人眼发涩,心里却烧着一团火,总觉得笔下能长出庄稼来。
这小说写于八十年代末,是我大学时代痴迷文学时的产物。那时节,文学是年轻人的宗教,写小说好比修道,总以为一字一句能修成正果。我那时也报名参加了鲁迅文学院的作家函授班,花了一百二十块钱学费——后来我算了算,那是家里卖三千鸡蛋、八百斤粮食换来的。如今回想,那笔钱若搁现在,怕是值十几万了。可青春嘛,本就是一场不计成本的豪赌,赌一个虚无缥缈的作家梦。
《湖西红校》便是这场赌局下的注。小说以我真实的高中经历为蓝本,写的是微山湖西岸一所农业中学里的人与事。那里原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滩,风一吹,碱土扑簌簌往脸上扑,“像是要把人也腌成咸菜”。这地方,这气味,成了我记忆的底色,也成了小说的基调。
现在重读这篇稿子,倒看出些有意思的东西来。那时的写作,不懂什么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全凭一股子蛮劲,把记忆里的人和事原样搬上纸面。小说里的“牛皮鞋”老师,原型是我高中时的老贫协代表,一双糙手抚上学生平头,“像通了电似的”。他讲话总带一句“我日年”,引用时髦词语还常念白字。这么个人物,若放在今天,怕是会被写成喜剧角色,可我那时笔下,却透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温情。现在想来,那不是技巧,是真情。
还有那个偷稻穗的女同学杨六妮。她本是成绩优异的姑娘,却因“推荐”制度卡住了升学路,最终沦为田埂上的“贼”。我写她蹲在稻丛里哭诉:“俺天天站在湖堤上,往红校这边看……俺眼热得要命……”这话不是我编的,是当年一个落榜女生亲口所说。我那时不懂什么叫“时代悲剧”,只觉心里像被钝刀子割着,便原样写了下来。如今再看,这一段倒是意外地戳破了那个年代的某种真相。
小说里还写了早恋的孙大军和牛娟,写了他俩在稻草垛里的青涩情事;写了因工伤断手的许半仙,二十年后蹲在集市卖老鼠药,空袖管在风里晃荡;写了诗人李木耳抄《少女之心》,梦想着“从十八洼到斯德哥尔摩”;还写了苏北汉子“多面手”和他的黑细狗,在薄荷田里演绎着荒诞的生存哲学……这些人物,如今看来,个个都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生猛与鲜活。
说实话,这小说在技法上实在稚嫩。叙事散漫,结构松散,有些段落啰嗦得像老农民唠嗑。但奇怪的是,这种稚嫩里,反倒有种后来再也写不出的真诚。比如写牛屋里的气味——“草料、牲畜、泥土和烟火混合的味道,闻着让人心安”;写稻熟时的香气——“不再是飘,而是涌,像地底下的泉,汩汩地往外冒”。这些描写,不是坐在书斋里能编出来的,那是用鼻子、用皮肤、用饿过的肚子记住的。
当年这篇稿子投遍各大刊物,皆石沉大海。编辑回信说“缺乏时代高度”、“人物刻画流于表面”。现在想来,人家说得在理。八十年代文学正追求“寻根”、“先锋”,我这种土得掉渣的写实手法,确实不合时宜。但我不后悔写了它。就像我后来在《1986年,我爹用八百斤粮食原谅了我的文学梦》里写的:青春本来就是用来挥霍的,浪费在文学梦里,不冤。
有趣的是,三十多年后再看这些文字,那些当年自觉“不够艺术”的琐碎细节——比如学生蹲在院子里吃饭的姿势,薄荷油提炼时刺鼻的气味,甚至宿舍里老鼠啃床腿的声音——反倒成了最珍贵的东西。它们像考古发掘出的陶片,拼凑出一个真实存在的1980年代。那个年代,hunger不只是肚子的,更是精神的;理想很重,重得要用全家口粮去换;现实很硬,硬得像盐碱地,可偏偏有人要在上面种出花来。
马未都先生常说,老物件自己会说话。我觉得旧稿子也是。《湖西红校》或许永远成不了文学史上的“名作”,但它是我青春时代的“文物”。它记录了一代人在理想与现实夹缝中的挣扎,记录了盐碱地上如何开出卑微却坚韧的青春之花。那个用全家口粮换鲁迅文学院证书的青年,和那个在稿纸上重建湖西红校的作者,其实是同一个人——都相信文字能对抗遗忘,都愿意为这种相信付出代价。
如今文学热早已退潮,我也多年不写小说了。但看着这份重见天日的手稿,忽然觉得,那三千鸡蛋、八百斤粮食,换来的不只是一张证书,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创作体验。而《湖西红校》里那些人物,牛皮鞋、杨六妮、许半仙、李木耳……他们也像鲁迅笔下的闰土、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永远活在了文字构筑的世界里。这或许就是写作最大的意义——让平凡的生命在叙述中获得不朽。
盐碱地终会改良,薄荷田终会消失,但文字会长久地活着。就像我在小说结尾写的:“我知道,这段日子,这些人,这些事,会像牛老师的剪影一样,刻在我心里,一辈子也抹不去。”如今看来,这话不仅是对往事说的,也是对文学本身说的。

相关博文:
(1)盐碱滩上的孤岛与星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郑永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50786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