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
蘑菇王国探秘:从致命毒药到救命良药 精选
2025-8-30 07:56
阅读:5065

IMG_20240427_090750.jpg

亲爱的年轻读者们,大家好!在这个充满好奇与发现的夏天,作为从事天然药物领域研究工作的一名科研工作者将通过暑期拍摄的一幅幅精彩照片,带领们走进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奇幻世界:蘑菇王国。

蘑菇,这个在雨后常常悄然出现在草丛、林地的小精灵,究竟是植物吗?它们为什么能一夜之间“蹦”出来?那些颜色鲜艳的蘑菇是不是都有毒?传说中的“仙丹灵药”又藏在哪里?让我们带上好奇心和探险手册,一起出发吧!

     

IMG_20240427_090752.jpg 

第一章:蘑菇是谁?——真菌世界的“伞兵”​​

首先,我们要为一个常见的误解“平反”:蘑菇不是植物!它们属于一个独立的生物界——真菌界

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而蘑菇不能。它们没有叶绿体,不晒太阳。那它们吃什么呢?蘑菇的生活方式很像一个“隐藏的分解者大军”。它们的本体是地下密密麻麻、像蛛网一样的菌丝体,这些菌丝体是蘑菇的“营养器官”,负责分解落叶、枯木、动物粪便等有机物,吸收养分,默默耕耘。当我们看到地面冒出来的小伞时,那其实是蘑菇的“繁殖器官”,叫做子实体,它的核心任务就是产生并传播孢子(相当于植物的种子),繁衍生息。

所以,下次你再看到一朵蘑菇,请记得,你看到的只是它生命的冰山一角,在泥土之下,隐藏着一个庞大的菌丝网络王国!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场雨后,蘑菇会突然成群出现——地下的菌丝体早已准备就绪,只需充足的水分,就能迅速孕育出子实体,绽放生命之花。

       

IMG_20240427_090751.jpg 

第二章:蘑菇家族的明星成员——教授镜头下的十大奇菇​​

今年暑假的野外探险中,捕捉到了十种形态各异的野生蘑菇。它们各有千秋,有的美丽却危险,有的平凡而珍贵。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1.大青褶伞(Chlorophyllum molybdites)​​

 生物学特性:拍摄的图片中,那朵菌盖呈浅米色带有棕红凸起、菌柄粗壮且有深色环状结构的蘑菇,极有可能就是它。它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中毒元凶之一!菌盖成熟后呈淡绿色,菌褶初期白色,老后呈绿灰色。

 是否有毒?:剧毒!误食后会引起严重的肠胃炎,上吐下泻,切记远离!

2.纯黄白鬼伞(Leucocoprinus birnbaumii)​

 生物学特性:图片中那朵通体鲜黄、生长在土壤或花盆中的明亮蘑菇,很可能就是它。它体型较小,颜色鲜艳,像一个小号的黄色鸡蛋。

 是否有毒?:有毒。同样会引起肠胃不适,不要被它可爱的外表迷惑。

3.赭红拟口蘑(Tricholomopsis rutilans)

 生物学特性:图片中那些橙红色、成簇生长的蘑菇,与它的特征相似。它的菌盖呈鲜艳的橙红色或赭红色,带有毛绒状的小鳞片,经常成群地生长在松树的腐木上。

 是否有毒?:有毒,误食可能导致幻觉和肠胃不适。

4.鸡枞花(Termitomyces spp.)​

 生物学特性:图片中簇拥在一起的白色蘑菇,菌盖有波浪边缘,让人联想到著名的鸡枞菌。鸡枞花是鸡枞菌的一种,与白蚁共生,是白蚁巢穴的“特产”。白蚁培育菌圃,鸡枞就从菌圃中长出,两者形成了奇妙的共生关系。

 是否有毒?:无毒,且是美味山珍!它是食用菌中的上品,味道极其鲜甜。

5.红蜡蘑(Laccaria laccata)

 生物学特性:图片中那些橙黄色至红棕色、菌柄细长的蘑菇,部分特征与红蜡蘑相符。它颜色多变,潮湿时肉感,干燥时变薄。

 是否有毒?:通常认为无毒,但食用价值不高,且极易与有毒蘑菇混淆,不建议采摘食用。

6.半卵形斑褶菇(Panaeolus semiovatus)​

 生物学特性:菌柄细长,菌盖呈半球形,常生于草场或粪堆上。菌盖颜色较深,菌褶有斑点。

 是否有毒?:含有神经性毒素,可致幻,有毒。

7.长柄大环柄菇(Macrolepiota dolichaula)​​

 生物学特性:菌柄非常长,菌盖大而展开,像一把真正的伞。菌柄上有一个巨大的、可移动的菌环。

 是否有毒?无毒,是美味的食用菌!但需与剧毒的毒鹅膏区分,后者有菌托而大环柄菇没有,鉴别需非常专业。

8.弹性马鞍菌(Helvella elastica)​​

 生物学特性:它的形状非常奇特,不像伞而像 saddle(马鞍)或人类的耳朵,菌柄是空心的,有沟槽(图片中未直接体现,可作为补充知识)。

 是否有毒?:生食有毒, 必须充分煮熟后才能食用,否则有风险。

9.红笼头菌(Clathrus ruber)​​

 生物学特性:这是所有蘑菇中最奇特、最像外星生物的一种!它成熟后形成一个镂空的、红色的球体,像一个小灯笼或鸟笼(图片中未直接体现,可作为补充知识)。它靠散发出的腐臭味吸引苍蝇来为其传播孢子。

 是否有毒?:无毒但不可食,因其恶臭无比,毫无食用价值。

10.刺孢蜡蘑(Laccaria tortilis)​

 生物学特性:与红蜡蘑类似,但菌盖边缘有刺状突起,形态更为粗糙。

 是否有毒?:一般认为无毒,但同样不建议食用。

安全第一!在此我再三强调:野生蘑菇的鉴别需要极其专业的知识,绝不能仅凭一张照片或本文的描述就去采摘和食用!在野外,最美的往往最危险,“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的民谣,就是最好的警示。

      

IMG_20240427_090849.jpg 

第三章:蘑菇的“文艺范儿”——文学与文化中的身影​​

蘑菇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活跃在人类的文化长河中。

 中国:仙草与山珍——在中国,灵芝被称为“仙草”,象征着吉祥、长寿和起死回生,出现在无数神话传说和武侠小说中。而香菇、竹荪、猴头菇等,则作为顶级山珍,被写入《诗经》、《齐民要术》等古籍,成为中华美食文化的高光代表。

 西方:精灵与幻境——在西方,蘑菇常与魔法和精灵联系在一起。经典游戏《超级马里奥》中的“超级蘑菇”吃了能变大,毒蘑菇则会变小。爱丽丝梦游仙境时,吃一边蘑菇会长高,吃另一边会缩小,充满了奇幻色彩。这是因为许多毒蘑菇含有致幻成分,古人无法解释这种神奇现象,便将其归因于超自然力量。

   

IMG_20240427_090757.jpg 

第四章:舌尖上的美味——蘑菇的食用价值​​

蘑菇是名副其实的“鲜味炸弹”。这种鲜味主要来自其中富含的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特别是鸟苷酸(香菇中最多),其鲜度是普通味精的几十倍!

 中餐瑰宝:香菇油菜、小鸡炖蘑菇、松茸刺身、竹荪炖汤……每一道都是鲜掉眉毛的佳肴。

 西餐经典:意大利人用牛肝菌制作烩饭(Risotto),法国人用黑松露搭配鹅肝、牛排,创造出顶级奢华的美食体验。

注意:绝大多数野生食用菌都必须彻底煮熟!烹饪过程中的高温不仅能提升风味,更能分解其中微量的毒性物质(如某些溶血素),确保食用安全。

     

IMG_20240427_091008.jpg 

第五章:双面娇娃——蘑菇的毒性与药用宝库​

这是研究的核心领域,也是蘑菇最神奇的地方:它既是致命的毒药,也可能是救命的良药。

1. 毒性:大自然的化学防御大师

蘑菇的毒素是为了防止被动物吃掉,其成分复杂,作用机制各异:

 鹅膏肽毒素(来自毒鹅膏):是蘑菇中毒的“头号杀手”,能严重损害肝脏,致死率极高。

 毒蕈碱:能引起流口水、出汗、呕吐、腹泻等神经中毒症状。

 致幻毒素(如裸盖菇素):能使人产生幻觉,精神错乱。

2. 药用:来自森林的“药物工厂”​​

然而,智慧的科学家们正从这些毒素中寻找治疗疾病的钥匙。许多蘑菇是天然的药用宝库:

 灵芝:自古即为“扶正固本”的滋补上品。现代研究發現,其灵芝多糖三萜类化合物具有调节免疫、抗疲劳、抗氧化、辅助抗肿瘤的活性。

 香菇:其中的香菇多糖已被制成临床药物,作为免疫调节剂,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猴头菇:对消化系统特别好,其提取物常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被誉为“养胃明星”。

 茯苓、猪苓:都是传统中药里的“利尿渗湿”要药,现代研究也证实其多糖具有抗肿瘤、利尿免疫调节作用。 

特别提醒:虽然这些研究前景广阔,但绝不能理解为“得了癌症吃蘑菇就能治好”。药用蘑菇的活性成分需要提取、纯化,并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和临床试验,才能成为药物。直接食用蘑菇,更多是起到保健和辅助作用。一切用药行为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IMG_20250605_184902.jpg 

结语:保持好奇,保持敬畏​​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们,我们的蘑菇王国之旅到此就告一段落了。希望拍摄的照片和讲解,你们能感受到真菌世界的奇妙和生命科学的魅力。

蘑菇,这个看似简单的生物,却蕴含着自然的无限智慧与 duality(双重性)。它告诉我们,自然界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危险与宝藏往往只有一线之隔。科学的使命,就是去探索、去分辨、去利用,最终让这些自然瑰宝为人类的健康福祉服务。

希望你们能带着这份对大自然的好奇与敬畏,走向更广阔的科学天地。也许未来,破解更多生命密码、发现下一代神奇药物的重任,就落在你们的肩上。

期待下一次的科学探险!

IMG_20250616_065538.jpg

《中药大辞典》:蘑菇

【拼音注音】Mó Gu

【别名】鸡足磨菇、磨菇蕈(《广菌谱》),肉蕈(《纲目》)。

【出处】《日用本草》

【来源】为黑伞科植物蘑菇的子实体。多在秋、冬、春季栽培,成长后采集,除净杂质,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态】菌盖宽4~13厘米,扁半球形至平展,不粘,光滑,有时后期有毛状鳞片,白色或近白色;菌肉厚,白色;柄与菌盖色同,近圆柱形,内部松软,充实,长2.5~9厘米,粗8~15毫米,菌环以下部分有丝状纤毛或毛状鳞片,后变光滑;菌环生柄之中部,白色,膜质;菌褶离生,稍密至稠密,中部宽,近白色,后变为粉红色,最后变为黑褐色;孢子椭圆形,光滑,深紫褐色。

【化学成分】新鲜蘑菇和干的口蘑的一般组成,顺次是:可食部97%,91%;每100克可食部含水分93克,17克;蛋白质2.9克,35.6克;脂肪0.2克,1.4克;碳水化物3克,14克;粗纤维0.6克,6.9克;灰分0.6克,16.2克;钙8毫克,100毫克;磷6.6毫克,162毫克;铁1.3毫克,32毫克;硫胺素(维生素B1)0.11毫克,0.02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1)0.16毫克,2.53毫克;尼克酸(烟酸)3.3毫克,55.1毫克;维生素C4毫克,1毫克脂肪中的脂肪酸、亚油酸较多,油酸则很少。又含多种游离的氨基酸,蛋白质中含有各种氨基酸。还含与氨基酸有关的含氮物质,如α-氨基己二酸、β-氨基异丁酸、刀豆氨酸、肌肽、肌酸酐、胱硫醚、2,4-二氨基丁酸、高胱氨酸、高丝氨酸、羟基赖氨酸、犬尿素、肌氨酸、γ-氨基丁酸等,以及苏氨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瓜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与焦谷氨酸结合成的二肽,N-焦谷氨酰葡糖胺等。蘑菇又含5’-一磷酸腺甙、5’-一磷酸尿核甙。又含己糖醇、戊糖醇,戊糖醇中的木糖醇,每公斤干品含100毫克。蘑菇水汽蒸馏,可得一种辛烯醇((-)辛烯-1-醇-3)。灰中成分,除上述者外,还有钠3.7~9毫克(新鲜品100克中,以下同),钾486毫克,锰0.08毫克,铜1.79毫克,锌0.28毫克,氟0.031毫克,氯25毫克,碘18微克;蘑菇中的醋氨酸酶,有α-,β-,γ-,δ-几种,酶中含铜0.2%。维生素除前述者外,还有维生素A、B6、C、D、E、K,泛酸,生物素和叶酸。同属植物洋蘑菇含甘露醇,海藻糖;又含游离氨基酸十多种,及延胡索酸、苹果酸、琥珀酸和麦角甾醇0.2%(干品);还曾找到酰基葡糖几种。与蘑菇不同,洋蘑菇含自由的色氨酸0.333%(干品)。洋蘑菇又含蘑菇氨酸,结构是β-N-(γ-L-(+)-谷酰基)-p-羟基甲基苯基肼。每百克干蕈含钴100微克,如此丰富的钴,表明洋蘑菇是一种供钴的食物。用洋蘑菇制成的"白蘑菇汤",含戊糖类、甲基戊糖类、海藻糖、甘露醇、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等。

【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蘑菇的培养液(28~30℃培养22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此培养液对豚鼠无毒,人口服250毫升亦无副作用。同属植物Agaricus nebularis Batsch.的压榨汁尚能抑制分支杆菌及结核杆菌。②其他作用:其提取物(以乙醇提取24小时,滤液加丙酮混合沉淀,其上清液再用乙醇提,并经真空干燥)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曾从蘑菇中分离出一种非特异性的植物血球凝集素。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肠、胃、肺。"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性味】甘,凉。①《日用本草》:"味甘,平,无毒。"②《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注意】《饮膳正要》:"动气发病,不可多食。"

【功能主治】①《医学入门》:"悦神,开胃,止泻,止吐。"②《生生编》:"益肠胃,化痰,理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各家论述】《本草求真》:"蘑菇与香蕈诸菇同为一类,但香蕈色白而平,蘑菇则色白而寒也。香蕈能益胃气,不饥,及治小便不禁;蘑菇则能理气化痰,而于肠胃亦有功也。然皆体润性滞,多食均于内气有阻,而病多发,不独蘑菇然也。"

——摘录 《中药大辞典》

       

IMG_20250618_081013.jpg 

《中华本草》:蘑菇

【拼音注音】Mó Gu

【别名】蘑菰、麻菰、鸡足蘑菇、蘑菇草、肉蕈

【出处】本品首见于《饮膳正要》,曰:“甘,平,有毒,动气发病,不可多食。”说明在元代对食用蘑菇缺乏认识,尚难与类似的有毒蕈类明确鉴别。1.《日用本草》云:“味甘,平,无毒,河南所产者佳,余俱有毒,损多益少。”2.《医学入门·本草》云:“可食,无甚益损。”纠正了上述蘑菇“有毒”、“损多益少”的说法,从而与有毒菌类区别开来。3.《品汇精要》始载蘑菇形态:“蘑菰乃蕈之属也,苗高二三寸,中空而轻脆

【来源】药材基源:为蘑菇科真菌双孢蘑菇及四孢蘑菇的子实体,尤以菌蕾为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双孢磨菇 Agaricus bisporus (Lange) Sing.2.四孢蘑菇 Agaricus canpestris L.ex Fr.

【采收和储藏】:覆土后菇床上开始形成子实体原基,当室温降至15℃左右时,子实体大量发生。蘑菇在现蕾后5-7d采收,天气冷凉时可在8-10天采收。以子实体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质量最佳。

【生境分生态环境:1.双孢蘑菇 此菌非我国原产,系引进栽培种。在栽培中变异较大,担子产孢子的数目也有变异,不稳定。2.四孢蘑菇 春末至冬初单生或群生于草地、路旁、田野、堆肥场及林间空旷地。

【资源分布】1.双孢蘑菇 我国各地广为栽培。2.四孢蘑菇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原形态】1.双孢蘑菇 菌盖半圆形,径3-16cm,表面干,成熟后仍为白色,常被淡褐色细绒毛。菌肉较厚而脆,白色,切割后或微呈淡红橙色。菌褶离生,初白色后变黑褐色。柄短柱状,粗壮。基微膨大。菌环光滑或具絮状残突,膜质。本种原记录的主要特征是担子多产两枚孢子,担孢子椭圆形,淡褐色,(5.5-8.5)μm×(4-6.5)μm2.四孢蘑菇 菌盖呈穹顶形,径4-15cm。纯白色,后期盖中央有裂纹,渐向盖缘而光滑。老后中央微现肉桂色泽,菌肉白色,伤后微褐。褶片离生,粉红色。菌柄柱形,近等粗。环残膜质,早落。孢子椭圆形,光滑,深褐色,(6.5-8.5)μm×(4-5.5)μm

【栽培】 1.生物学特性 双孢蘑菇是一种腐草生伞菌,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为22-24℃,子实体生长发育以13-16℃为宜。孢子萌发适宜温度是24-26℃。属好气性真菌,菌丝体和子实体均能在黑暗中生长,酸碱度一般应控制在Ph6.5-7.0的范围内。2.培育技术 双孢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禾本科植物的秸秆(碳源)和牲畜粪便(氮源),适宜的碳、氮比为30-33:1。如粪草培养料:粪58%,草40%,硫酸钙1%,过磷酸钙1%,水160%。先将麦草、稻草切成15-30cm长,在尿中或清水中浸泡ld,堆置时,先铺厚10cm的秸秆,然后铺2-3cm厚发酵过的粪,以后加一层秸秆铺一层粪,浇一遍水,最后覆盖一层秸秆,堆高1.5-1.8m,堆内温度最高可达73℃。7-10天可进行第一次翻堆,使其发酵均匀,过5-6d行第二次翻堆,并可加入尿素等化肥,一般翻堆3-4次,完成前期发酵。在料温未降时迅速搬入菇房铺床,床厚15-20cm,然后室内加温,保持温度60-62℃,进行室内后发酵,维持5d左右,然后关闭门窗,用甲醛、敌敌畏各lkg熏蒸消毒24h,当料温降到30℃,调节培养料湿度为62%左右,Ph7.0-7.5,即可接种。选生活力强、色泽洁白、无杂菌污染的优质菌种,采用穴播、条播、撒播或混播的方法接入菌种,控制菇房温度在20-24℃,当菌丝生长到料层的1/2后,用双齿耙从床面插入床底,撬松底层料1-2次,以改善通气条件。3.菇房管理 播后15d左右进行覆土,以近中性或偏碱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覆盖床面,粗细土粒各占65%和35%,覆土厚2.5-3.5cm。通常每日喷水2次,每1m2 床面喷水300ml左右。出菇前后是蘑菇栽培管理的关键阶段,要调节好水分,料中保持含水量60%-65%,菌丝生长阶段菇房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到子实体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到90%左右,不超过95%,采用轻喷勤喷的方法。菇房应早晚通风,引进新鲜空气,秋后气温下降到12℃以下,则应中午通风换气,早晚关闭门窗。蘑菇生产2-3批后,应增施肥料,常用的肥料有培养料浸出液,牛、猪、人尿稀释液,鸡、鸭粪液,0.1%-0.2%尿素液等,可喷于床面。

【性状】性状鉴别 1.双孢蘑菇 菌盖半球形或平展,直径5-12cm,白色或淡黄棕色,表面具淡褐色细绒毛。菌肉厚,白色或淡红色。菌褶密,不等长,粉红色、褐色或黑褐色。菌柄长4.5-9cm,直径1.5-3cm,类白色,中部有时可见单层菌环。气微,味特异。2.四孢蘑菇 菌盖扁半球形或平展,有时中部下凹,直径3-13cm,白色或类白色,表面光滑或有丛毛状鳞片。菌肉厚,白色。菌褶较密,不等长,粉红色、褐色或黑褐色。菌柄长1-9cm,直径0.5-2cm,白色,近光滑或略有纤毛,中部有时可见单层菌环。气微,味恃异。 

【化学成分】1.双孢蘑菇 含挥发性成分3-辛酮(3-oc-tanone)和1-辛烯-3-醇(1-octen-3-ol),含异硫氰酸苄酯(benzylisothiocyanate),无机元素有磷、钙、镁、钾、铜、锰、锑、锌、铁、汞及镉,尚含磷脂、甘油酯、亚油酸(linoleic acid)及甾醇(sterol)等化合物,并含有原维生素(provitamin)D2 等化合物。2. 四孢蘑菇 含蘑菇氨酸(agaritine),维生素(vitamine)D2,含元素汞、铅、镉、铁、铜、锰、锌、钴、铬、镍、镁、钙、钠、钾及硒、磷、锑。含尿素(urea),甲壳质(chitin)和纤维素(cellulose),含有极性脂质体磷脂(phospholipid)和非极性脂质体甘油酯(glyceride)及不皂化物、麦角甾醇(ergosterol)等,尚含亚油酸,并含蛋白质、非蛋白质氮、糖类、维生素C及无机物等,增强免疫抗肿瘤活性部位为多糖和蛋白质,多糖经分析包含有甘露糖(mannose),葡萄(glucose),木糖(xylose),岩藻糖(fucose)及半乳糖(galactose);蛋白质中有17种氨基酸。

【药理作用】双孢蘑菇中提取出的植物凝集素有抗肿瘤活性,0.25mg剂量投与荷肉瘤S180的小鼠,3星期后抑瘤率为39%。蘑菇水提取物能明显增加T细胞数量,可作为T淋巴细胞促进剂,刺激抗体形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有促进作用。蘑菇多糖对乙醇中毒小鼠肝脏丙二醛(MDA)升高,有明显治疗作用,腹腔注射优于口服组,二次给药也有预防作用。四孢蘑菇有抗菌作用,于23-30℃培养22天,其培养液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及大肠件菌。四孢蘑菇乙醇提取物有降血糖作用。四孢蘑菇的提取物C有抗肿瘤活性。20mg/kg/天投与荷肉瘤S180的ICR小鼠,抑瘤率达56.1%。该提取物含45%多糖及18%蛋白成分。另一提取物A有免疫增强活性,能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聚集并增强空斑形成细胞反应。还有报道,从四孢蘑菇中提取出的一种多糖具较高的抗补体活性。双孢蘑菇的乙醇提取物能引起鼠伤寒沙门菌突变,尤对TA104作用显着。Ames试验表明,双孢蘑菇所含的蘑菇氨酸,对TA1537、TA97有诱变活性,碱性条件能增强它的诱变活性。

【归经】肠;胃;肺经

【性味】甘;性平

【注意】气滞者慎服。1.《饮膳正要》:“动气发病,不可多食。”2.《本草求真》:“多食均于内气有阻,而病多发。”3.《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发风,动气,诸病人皆忌之。”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平肝提神。主饮食不消;纳呆;乳汁不足;高血压症;神倦欲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鲜品150-180g。临床应用 舒筋散:蘑菇(酒制)750g,木瓜30g,狗脊30g,续断30g,槲寄生15g,当归10g,川芎10g,杜仲(炭)5g,枸杞子10g,牛膝30g,钩藤30g,防风20g,独活30g。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本品为棕黄色至浅黄色的粉末,味微苦。显微特征:孢子淡黄色,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7-14μm,表面平滑。草酸钙簇晶直径约至45μm,存在于淡棕色皱缩的薄壁细胞中,常数个排列成行。草酸钙砂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橡胶丝呈条状或扭曲成团,表面带颗粒性。梯纹管胞纹孔排列整齐。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细的斜向交错纹理。韧皮纤维大多成束,淡黄色,直径16-42μm,壁极厚,石细胞圆形、长圆形或类多角形,壁厚,胞腔内含橙红色或棕色物,种皮石细胞淡黄色,垂周壁波状弯曲,有时含棕色物。油管含金黄色分泌物,直径约至30μm。功能舒筋活血,补益肝肾。用于风寒湿痹,腰腿疼痛,手足麻木拘挛。口服,每次9g,每日2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

【各家论述】1. 《品汇精要》:“初采得与米饭同炒,如饭黑者有毒。中蘑菇毒,以生绿豆和水研浓汁饮之遂解。”2.《纲目》:“蘑菰出山东、淮北诸处。埋桑、楮诸木于土中,浇以米泔,待菰生采之。长二三寸,本小末大,白色柔软,其中空虚,状如未开玉簪花。俗名鸡腿蘑菰,谓其味如鸡也。一种状如羊肝,有蜂窠眼者,名羊肚菜。”

——摘录 《中华本草》

            

IMG_20250605_184947.jpg 

《全国中草药汇编》:蘑菇

【拼音注音】Mó Gu

【别名】双孢蘑菇、洋蘑菇、洋蕈、洋菌、洋茸、西洋草菇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e)Sing,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布】于秋季雨后发生在菜园、田野、庭园等处。分布于各地。

【药理作用】子实体含胰蛋白酶、麦芽糖、酶、解朊酶、及酪氨酸酶,前三者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后者为降血压剂。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消食,清神,平肝阳。主治消化不良,高血压。

【用法用量】每日鲜品8两,炒、煮食均可。治高血压:每天鲜品10两,分2次食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郑永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49967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