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丹青与分子对接

已有 398 次阅读 2025-5-20 09:58 |个人分类:舞文弄墨|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IMG_20250518_124859.jpg

IMG_20250518_124914.png

2025050566123.png

案头这方旧绢,原是不信鬼神的。前日于琉璃厂觅得残卷,宣纸脆黄若柿霜,展卷时簌簌作响,惊起浮尘如雾,倒应了"纸寿千年"的谶语。是夜借冷月清辉,在青瓷砚台前铺开素绢,倒像展开一剂未配平的化学式。

团扇形制仿的是宋徽宗"天下一人"的旧谱。狼毫触纸的瞬间,笔尖竟如实验室的滴定管般不驯。金鱼眼珠描了又描,终究不似古绢上那两点乌光。檐下雨脚如麻,忽见瓦当积水骤破,恍然悟得游鳞活气全在尾鳍一颤——这颤动原是不可见的势能,恰如电子云里捉摸不定的轨迹。

敷色尤似调配试剂。西洋三原色在此竟成屠龙之术,朱砂混了胭脂,总调不出《宣和画谱》里那抹殷红。倒是学着重结晶的法子,淡墨勾鳞作晶核,朱砂层层积染,倒教那两尾红鳞渐次显影。有机合成的玄机,原与丹青晕染暗通款曲。

桂花密簇最见功力。昔见画匠以秃笔蘸石绿,悬腕如持分析天平,千点万点俱在毫厘。清水笔晕染时,金黄忽从叶底浮凸,恍若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刹那。这微观世界的秩序,竟与满树繁花互为镜像,教人疑心造化不过是个巨大的分液漏斗。

钤印时银毫微颤,朱砂印泥比移液枪更需精准。"印不过三"的古训终是未守,多盖了枚"长乐"闲章。鸡血石印蜕落在绢角,倒像给分子式添了条注释。二十年前实验室里重结晶的寒夜,灯下执笔的姿势竟与此刻重合,教人疑心时光是个莫比乌斯环。

春雨骤至时,裱绫上的水痕蜿蜒如薄层色谱。玻璃框里金鱼忽地摆尾,搅得满树桂花簌簌——这幻象惊得我搁笔。原来所谓气韵生动,不过是熵增定律的另一种表达。药物分子与水墨丹青,原都在混沌中求那转瞬的秩序。

前日合成新型共晶,显微镜下对称结构竟与团扇构图暗合。始信所有创造皆是驯服混沌的仪式,烧杯里的沸腾与宣纸上的渗透,原是同一种宇宙意志的显影。那些嘲笑艺术无用的同侪,岂知烧杯中的苯环与画中的金鱼,本都是碳元素的轮回?

夜半悬画于粉墙,月光透绢而过,游鳞投影竟似苯环模型在壁上流转。忽忆东坡"山高月小"之句,此刻方解其意——科学丈量物质的维度,艺术测绘精神的等高线,而那尾永不静止的金鱼,正在两种坐标系的交界处游弋。

茶冷时再看画中物象,朱砂鳞片竟泛着荧光。这让我想起实验室那些发光的标记物,原来最精密的仪器,终究敌不过人类视网膜里千万年的进化。只是不知显微镜载玻片上的菌落,可会觉得自己正开成满树丹桂?

东方既白,画中游鳞渐隐于晨光。那些在烧瓶里反复重结晶的岁月,与在绢素上层层积墨的辰光,终究都凝作时间轴上的同一种晶体。或许真正的学术之道,本就如这尾金鱼,在看似闭合的烧瓶里,游出无限的可能。

 

2025书画学习笔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486401.html

上一篇:凤凰木:植物界的火焰精灵
下一篇:月度十佳博文纪念奖牌
收藏 IP: 120.230.19.*| 热度|

15 郑永军 许培扬 刘进平 孙南屏 朱晓刚 雒运强 宁利中 杨正瓴 杨学祥 高宏 王涛 钟炳 钟定胜 张晓良 李学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1 1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