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五彩苏:一叶千色,百草愈疾 精选

已有 5873 次阅读 2025-5-13 22:30 |个人分类:好摄之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IMG_20250325_162259.jpg

一、生物学特性:自然界的“变色龙”

五彩苏(Coleus scutellarioides),唇形科鞘蕊花属草本植物,堪称植物界的“视觉欺诈大师”。其茎干四棱形,常呈紫红色,表面披微柔毛,仿佛披着一层绒绒的“紫袍”,自带贵族气质。叶片更是“戏精”本精:卵圆形、膜质、边缘波浪状锯齿,叶色从黄、暗红、紫到绿,宛如打翻的调色盘。这并非偶然,而是叶片中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权力游戏”——夏季高温强光下,花青素含量下降,叶色转绿;春秋低温时,花青素“反攻”,叶片则红得嚣张。

更绝的是,五彩苏的轮伞花序虽开淡蓝或浅紫色小花,却因叶色过于抢镜,常被园丁“辣手摧花”——毕竟,“绿叶”才是主角,花不过是“陪跑龙套”。

    

IMG_20250325_162303.jpg 

二、栽培历史:从热带浪子到全球“网红”

五彩苏原产热带,自印度、马来西亚至波利尼西亚一路“开疆拓土”,凭借颜值与耐造属性,迅速征服人类园艺界。中国自明清时期引入,江苏、浙江、安徽成为其“主舞台”。有趣的是,它最初被误认为紫苏的“远房表亲”,直到植物学家揭穿其“冒牌身份”——紫苏属紫苏属,五彩苏属鞘蕊花属,二者虽同属唇形科,却连花序都“互不买账”(紫苏为轮伞花序,五彩苏为总状花序)。

现代园艺中,五彩苏因扦插繁殖“一插即活”、播种发芽率高达90%,成为绿化带“扛把子”。公园花坛若缺了它,就像火锅缺了辣——索然无味。

   

IMG_20250401_161553.jpg 

三、园艺观赏价值:比花更“卷”的叶子

五彩苏的观赏哲学是:“与其开花争艳,不如以叶封神”。其园艺品种多达百余种,叶色组合堪比“时尚色卡”:紫红镶金边、橙黄配绿纹,甚至“彩虹渐变款”。设计师爱它如命——矮化品种镶边花坛,高大品种撑起花境C位,组合盆栽中更似“调色盘本盘”。

“心机”的是,五彩苏深谙“适者生存”:夏季高温时叶片变绿以保命,春秋低温时则“浓妆艳抹”吸睛。这种“变色求生术”,让它在园艺界稳坐“性价比之王”宝座——无需昂贵肥料,给点阳光就灿烂。

    

IMG_20250325_162249.jpg 

四、文学与文化价值:民间传说中的“发光神草”

民间传说中,五彩苏是“夜明珠”般的存在:心灵纯洁者养之,叶片夜间泛七彩光芒;心怀不轨者则令其枯萎。虽为杜撰,却映射出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浪漫想象。

现代都市文化中,五彩苏是“青春记忆”的载体。大学生宿舍窗台的一盆扦插苗,陪人熬过论文季,又在深秋寒风中“壮烈牺牲”,成为一代人的“植物初恋”。更有文青将其比作“地上的彩虹”,写进诗里、画入布艺,甚至成为咖啡馆ins风摆拍的“标配”。

    

IMG_20250401_161545.jpg 

五、中药开发利用价值:皮肤问题的“急救包”

《中华本草》载其别名“小五彩苏”,性凉味苦,归脾经,外敷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专治疮疡肿毒、皮肤感染。现代研究更发现其提取物含紫锥菊酸、丹参酮等活性成分,兼具抗氧化、抗炎、抗菌“三栖功能”。

波兰学者甚至通过离体培养技术,将其挥发性化合物含量提升至自然生长的三倍,为开发新型抗菌剂、抗癌药物提供“原料库”。未来,五彩苏或将从花坛跃入药厂,成为“美妆+医药”双栖明星——毕竟,谁能拒绝一株既能养眼又能治病的植物呢?

   

IMG_20250325_162239.jpg 

结语:一株草的“跨界人生”

五彩苏的一生,是“跨界卷王”的一生:在花园里当颜值担当,在药典里做急救先锋,在传说中化身灵草,在文青心中承载情怀。它用叶子证明:不必开花,也能活得轰轰烈烈。下次遇见时,不妨多看两眼——毕竟,这株“变色龙”可能正悄悄为你的皮肤健康“打工”呢!

 

IMG_20250325_162254.jpg 

 

《中华本草》小五彩苏

 

【拼音名】Xiǎo Wú Cǎi Sū

【别名】小洋紫苏、金耳环、盆上金耳环、五色草、假紫苏、洋紫苏、金钱炮。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小五彩苏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eus scutellarioides(L.)Benth.var.crispipilus(Merr.)H.Keng[C.pumilus Blanco]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小五彩苏,直立或上升草本,高20-30cm。茎通常紫色,四棱形,被微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5cm ,被笛柔毛;叶片形状、大小及色泽变异较大,通常卵圆形,长4-12.5cm,宽2.5-9cm,先端犯,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具圆齿状锯齿,两面被微柔毛,下面有红褐色腺点。轮伞花序多花,排列成简单或具分枝的总状圆锥花序,长5-25cm,花梗及序轴被微柔毛;苞片宽卵圆形,长2-3mm,先端尾尖,外面被柔毛及腺点,脱落;花萼钟形,长2-3mm,外面被短硬毛及腺点,果时增大考勤达7mm,上唇3裂,中裂片比下唇短,宽卵圆形,侧裂片短小,约为中裂片之半,下唇长方形,先端具2齿;均此级毛;花冠紫色或蓝色,长8-13mm,上唇短,直立,4裂,下唇长,舟形;雄蕊4,内藏,花丝下部合生成鞘状,包围花柱基部;花柱比雄蕊长,伸出,柱头2裂;花盘前方膨大。小坚果宽卵圆形,褐色,有光泽。花期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1.生态环境:生长于溪旁、路边、田野、山地、草丛或林中。2.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IMG_20250325_162245.jpg

IMG_20250508_075056.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485616.html

上一篇:墨中观蟹录——从形似到写意的笔墨参悟
下一篇:盐粒与肋骨的伏季
收藏 IP: 120.230.19.*| 热度|

21 郑永军 宁利中 王涛 孙南屏 刘进平 许培扬 郭战胜 阎影 钟炳 孙颉 杨正瓴 高宏 雒运强 钟定胜 陆仲绩 杨学祥 汪运山 朱林 钱大鹏 崔锦华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5 1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