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
五爪金龙:“紫色入侵者”与生态隐忧 精选
2025-3-9 10:51
阅读:4762

IMG_20250303_103925.jpg

五爪金龙:“紫色入侵者”与生态隐忧

——一场与“攀岩高手”的邂逅

 

几天前,我在南方某城市的山路边散步时,被一片紫色的花海惊艳到。这些花朵形似喇叭,层层叠叠地攀附在围墙上,仿佛在向路人宣告:“这是我的领地!”定睛一看,原来是五爪金龙——这个在南方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入侵者”。它究竟有何魅力,既能成为园林造景的宠儿,又为何被列为生态“黑名单”?让我们一探究竟。

   

IMG_20250303_103935.jpg 

一、形态特征:掌状叶与紫色喇叭花的“伪装者”​​

五爪金龙的学名是Ipomoea cairica,别名“番仔藤”“掌叶牵牛”,属于旋花科番薯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它的叶片是辨识的关键:掌状分裂,通常有5-7个裂痕,形似手掌,大小在3-10厘米之间。这种独特的叶形不仅让它获得“五爪金龙”的雅号,还常被误认为牵牛花——但牵牛花的叶子是心形且仅3裂,花色也更多样(白、蓝、紫等),而五爪金龙的花多为紫红色或淡紫色,漏斗状的花冠长达4-6厘米,搭配5个雄蕊,显得更为雍容华贵。茎干细长且具细棱,表面偶尔有疣状突起,看似柔弱,实则“攀岩”能力超群。它依靠卷须或气生根,能轻松缠绕树木、灌木甚至建筑墙面,迅速占领阳光和空间。

   

IMG_20250303_103942.jpg 

二、从热带“移民”到生态“破坏者”​​

五爪金龙原产于热带非洲和亚洲,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中国南方作为绿化植物。然而,它的适应力远超预期:全日照、排水良好的环境是它的“最爱”,山地、路边灌丛、公园甚至垃圾场,都能成为它的“殖民地”。在广东、广西等地,它已从“观赏植物”演变为恶性入侵物种,覆盖林地、茶园,抑制本土植物生长,甚至威胁生态平衡。更令人担忧的是,五爪金龙繁殖能力惊人。它既能通过种子(花期5-12月)进行有性繁殖,又能以匍匐茎或块根无性繁殖,一株植株可年产数千粒种子,且种子在土壤中存活多年。一旦落地,便如星星之火般蔓延,人工清除难度极大。

   

IMG_20250303_103930.jpg 

三、争议之下的“双面性”:药用价值与生态危害​

尽管五爪金龙被贴上“入侵者”标签,但它并非一无是处。在传统医学中,其根、茎、叶均可入药:根:清热解毒,用于肺热咳嗽、小便不利;花:止咳除蒸,缓解骨蒸劳热;全株:外敷可治痈疮、跌打损伤。在云南、广西等地,民间还将其作为祛风湿、壮筋骨的良方。然而,生态学家却对它“爱恨交织”。五爪金龙强大的竞争力导致本土植物“窒息”,破坏生物多样性;其根系分泌的化学物质还会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形成“单优种群”。在广东,它甚至威胁到农业和旅游业,每年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防治。

  

IMG_20250303_103953.jpg 

四、与“天敌”重逢:生物防治的希望​

在原产地,五爪金龙的天敌(如甘薯天蛾幼虫)能控制其生长,但迁移到新环境后,这些“克星”却难觅踪迹。近年来,科学家尝试引入假臭草、艾蒿等植物,或利用鳞翅目天敌,初步抑制其扩散。此外,化学防治(如2,4-D丁酯)和人工清除仍是主要手段,但需平衡生态影响。

 IMG_20250303_104159.jpg  

结语:与五爪金龙的“和解之路”​​

下次在街头遇见五爪金龙时,不妨多看几眼:那紫色花海背后,是自然选择与人类活动的博弈。它既是生态危机的警示,也是生物多样性的缩影。或许,我们能从中学会:在欣赏外来物种的美景时,更需警惕其潜在风险,用科学的方法与自然共处。毕竟,每株植物的故事,都藏着地球生态的密码。 

参考文献:

   

  

相关博文: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郑永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47660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感谢科学网编辑老师!     

2025-03-10 20:17
  
郑永军 回复 池德龙感谢池教授的关注   
2025-03-10 20:17
 条回复 >

2025-03-10 00:39
五爪金龙(学名:Ipomoea cairica),一种原生于非洲和亚洲热地区的藤本植物,因其叶片呈五裂状、花朵形似喇叭且颜色艳丽(多为紫色或粉红色)而得名。尽管它常被用于园林造景,但其强大的入侵性和生态破坏力使其成为全球公认的“植物杀手”。五爪金龙的“美丽陷阱”警示我们,外来物种的引入需谨慎评估其生态风险。其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对公众生态意识的考验。唯有通过科学管理、法律约束与社会协作,才能实现“紫色花海”与生态安全的共存。正如一位生态学家所言:“每一朵入侵之花盛放的背后,都可能是一场无声的生态灾难。
郑永军 回复 许培扬感谢许教授的精彩点评   
2025-03-10 20:18
 条回复 >

2025-03-09 12:05
美丽的生态杀手
郑永军 回复 王从彦王教授您是专家     
2025-03-10 20:18
 条回复 >

2025-03-09 11:46
↑上拉加载更多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