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日,不能早起的我却醒的很早,想一想,无事就刷一下视频,刷到一个女儿写妈妈的,同为妈妈,引起我的共鸣,看了一下,这一看,不要紧,看着看着,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
妈妈,这是一个永不下岗的职业,特别是对视频里一位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她没有外面的工作可忙,只有家里的儿女和锅台,还有那永远也干不完的家务,当儿女长大离开家之后,妈妈就只剩下那空落落的四墙陪着她,以前那干不完的家务,由于家里没有人,也干不下去了,那做不完的一日三餐,也逐渐改成对付的两顿饭,做饭变成了偶尔的下厨,有时难以想象,那忙碌的日子过后,那份清静是否能受得了,这位妈妈一度想过自杀。
这也是我近期突然的焦虑,孩子现在高一了,再有两年半就上大学了,我会不会像有些妈妈那样,强迫自己的孩子考在本市,好陪在我身边,我觉得不可能,但是我能理解,孩子离家之后无所事事,那份空落,真的是难以言表的寂寞,以前还有那个喊来喊去的孩子,现在无人述说,那才是真的寂寞。
人到中年,如果一直有事可做,是件幸福的事,特别是干一件自己喜欢的事,能够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有所成就,并受人尊敬,这个事业,当然是自己能为了奋斗的事业,而不是今天有明天无的工作。
我一直羡慕,因为我没有得到,我学的是管理学,大家也都知道,管理工作,在一些搞技术的领导眼里没有技术含量可言,就是人家用你就用你,不用你,你就是没有用。等到过了四十五岁以后,你那无力感,你那份焦虑,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绝望。
所以,我一直希望我的孩子未来能从事一个搞科研的工作,一技在手,只要自己精,就什么也不怕,而且技术是永无止境的,可以一直攀登下去,就像登山一样,好在,她的志向是天文学,那浩瀚的天际,希望是她最终的梦想和一生的目标。
2024 年 11 月 26 日公布的《中国人口年龄构成统计人数》进行大致估算,45 周岁以上的人口总数约为 61997 万人,这里面含有男性、女性,那么女性占比多少,虽然没有具体数字,但数量不会少,这部分人的大部分也会有我一样的焦虑与困惑,如何让这部分人群动起来,这是我最近一直想的事。
人进入45岁,人体各项功能可能逐渐走下坡路,创新能力不如以前,但是,这部分人群的经验值达到顶峰,曾经有一个经典的“一根线和一万美元“的管理故事,看似简简单单的一根线,不止是值一万美元的事(二十年前的一万美元),老师傅看似简单的一画,背后是多年积累的深厚经验和专业积累,这才是无比珍贵的财富,现在的企业都在讲年轻化,年轻化是无可厚非,但是片面地强调年轻化,而忽视了前辈的经验和阅历,是要吃亏的,企业不仅要重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更要明白,为知识和经验付费是值得的。
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这里面还要有老同志的传帮带,伤了老同志的心,年轻人要走多少弯路,毋庸置疑,年轻人要多磨练,而不是走老路,走重复的路。
就中国的科技发展,没有老一辈科学家的踏实肯干,哪有原子弹的成功研制,哪有我国第一代激光器,我们的年轻人,不能忘本,现在的年轻人给人的最大印象就是浮,浮在上面,不能沉下来做科研,天天盯着如何当官,哪有心思潜心做科研?45岁以上的老科技工作者,是用来干活的,年轻人是用来获得荣誉的,因为大环境都在支持年轻人。
在我们的科技力量未来一定是在年轻人身上,如何发挥他们的科研精神,不需要一句两句口号,不要老生常谈,要老生精谈,要与时俱进地与年轻人对话,让讲他们能听进去的话。我的妈妈常说,一个人老在那叨叨,不会有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让人生厌,要把自己想说的话,变成能让对方听进去的方式,才能有效果。
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
中年人,是中流砥柱。
老科学家,是定海神针。
2025年1月12日 于凌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春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5975-146844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