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大数据改变世界 精选

已有 6454 次阅读 2013-12-25 21:3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世界是一部战争史、货币史、金融史,同时世界也是一部信息史。数据或者信息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必然会迎来人类的一次革命性变化。

每次革命都会导致社会变革

早在十万年前人类迎来的是话音时代。五千年前,人类发明了文字,有了文字才有了历史,才有了文明,才有了今天的立法、宗教等,有文字的古国才有文明。大概在1000年之前,我们迎来了一次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印刷术,尤其是古登堡西方印刷术的变革,这次变革使得人类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数据可以传承,更远地传播。古登堡发明印刷术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传播基督教、传播《圣经》。但是《圣经》的传播带来的不是基督教更广泛地传播,相反却引发了宗教革命,迎来了文艺复兴。没有印刷术不可能有文艺复兴,就不可能产生现代的学校、大学,没有印刷术就没有今天的工业革命。所以每次数据的爆发,或者信息技术的革命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

今天我们面临的是大数据和大信息时代的革命。任何一次革命都不简短的,不会几年、几十年就结束了,其对人类的影响可以持续数百年。电信业开始算,信息技术革命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数据革命正在颠覆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这次新的革命必然会迎来人类的新变化。

大数据的发展

大数据并非现在才出现。当一个时代的人没有办法用那个时代的工具来处理的数据就可以称为大数据现在的大数据是现代人用现代工具处理不了的数据。古人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比如人口普查,古代的东西方政府都喜欢做人口普查,中国在东汉时期就有几千万人,这显然是大数据。美国宪法规定,十年做一次人口普查。1880年的人口普查用了8年时间,1890年的人口普查需要大概13年的时间,这意味着下一次人口普查根本没法进行。

穿孔卡片制表机的发明帮助美国实现了那一次的人口普查,从而使得美国在一年内完成了人口普查。穿孔卡片制表机就是今天计算机的前身,而该公司就是今天IBM公司的前身。这再次印证了任何一次挑战,或者任何一次巨大的问题必然会迎来一次机遇,任何一场危机都必然导致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用数据表示世界

今天所说的大数据革命发生在2008年之后,五年来信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谓大数据革命是指我们需要更多的是数据,用数据来描述一个世界。从本质上来说,科学实际是不断将自然界或者人体量化,用数据来描述世界的过程。比如早期有人口迁徙的大数据,后来有用数据表示的长度、重量、体积、面积,用数据表示的时间、空间、颜色,还有电流、电压、声音、图像的数据化,再到今天基因数据化研究、物理学、量子力学、以及其他数据的研究。2013年的化学诺贝尔奖获得主实际上做的是大数据者的分析,用计算机的数学模型,压缩海量化学反应的数据,从而准确的用数据或者大数据方式描述医学或者遗传学。

而我们日常所使用的社交网络实际也是一种将人类关系数据化的过程。当然在互联网最早开始的时候,我们是被动将数据留在了互联网上让人处理分析,但是到了WEB2.0时代,我们已经主动往互联网上送信息。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随时随地的产生数据。再到云计算时代,我们不仅随时随地产生数据,还希望把整个硬盘上的数据都搬到云计算上分析处理。 

数据是资源

 以前人们认为数据是在信息化过程中附加产生的东西,是一种附属品,而今要转过来看这个问题,数据是核心,数据产生的过程只是一个过程。我们现在希望以数据为中心,重构我们的社会,重构我们的应用,重构我们的管理。

有人说大数据是21世纪的石油,因为数据越来越处于核心的地位。相比于终端设备,人们可能更担心其中的数据丢失,这说明数据的重要性要大过产品了。但是如果没有云计算的发展和兴起,数据这种“石油”就没办法开采和挖掘。数据的大小和多少会使得思维方式放生改变,比如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式就是小数据,从小开始学语法,而学习语文的方式可以看作是大数据,语文基本不讲语法,而是用海量的数据来对学生进行训练。

大数据的一些应用

而大数据为什么会比较“热”呢?这是因为:我们获取数据的渠道很多,比如物联网、互联网、基因、量子力学等等都是用数据描述世界,采集数据的工具越来越多样化。还有就是云计算的兴起。云计算实现了数据处理方式的低廉和高效。从而可以充分地利用数据。

目前大数据最成熟的应用是互联网广告营销,如今公众在搜索或者浏览网页时推出的广告越来越精确。另外是银行,金融业本身来说就是数据的行业。互联网金融的繁荣根基就是大数据技术的来临以及大数据的成熟。据一份报告研究,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的不良贷款率是1%,而传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概是5.5—6%。在互联网上完成每一笔交易的单笔成本是2元人民币,传统银行放一笔贷款时的成本大概在800—2000元。

(本文根据第36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相关材料整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8002-752879.html

上一篇:传播过程(摘自《科学传播公信力》报告)
下一篇:2013大杂烩
收藏 IP: 115.170.207.*| 热度|

13 王启云 刘钢 罗汉江 许培扬 李培光 厉彦玲 方锦清 米春桥 罗帆 刘淼 周春雷 cly85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