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有关官员担任学术组织头衔的思考

已有 2650 次阅读 2011-10-15 19:1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演艺界我们经常听说某人影视歌三栖,但是对在政府层面上或者说在执政者中也存在着行政长官担任某些学术组织负责人的现象是否合理呢?前不久上级主管部门的一位领导在和我们交流的时候谈到了官员与学者的区别,他认为官员的习性像狗,而学者如猫。这里我不去研究猫与狗的问题,而是想思考一下即使关于像狗,学者如猫,那么是否有猫狗系于一身的呢以及这种集成是否合理呢?

官员应该是行政层面的执行者,行政决策的制定者,有时候也是行政命令执行的监督者,他们就国家和社会某一方面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而通过各级行政体制以及各种渠道贯彻实施,来解决社会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从学术术语上来说就是解决政府失灵的问题。而政府失灵也是学界一直研究的重要议题。而学术研究人员则为这种政策措施的出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以便于出台的政策措施切实符合社会现状,既不过于左倾,又不过于右倾。同时对于政策措施贯彻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以便于执政当局即使调整方向。在这个良性互动的过程中,政府失灵的现状即使没有得以全部解决,但至少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政府失灵的损失。

我们经常说科学是求真求实的,它是中立的。我们既要告知广大公众科学技术的好处,更要让他们知晓科学技术的潜在问些。科学研究不应该因为认为的立场而发生偏离,它应该揭示自然中最核心的部分。科学精神应该是求真,求实的,更是理性怀疑和批判的,同时也是创新的。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也许这种立场是中立的,有时候也是出于私利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这句广为人知的话也表明了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出发点。而根据经纪人假设,每个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科学研究应该尽量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如果执政者或者官员主导了学术研究,成为学术组织的负责人或者主要领导成员之一,那么学术研究就有可能偏离方向。

作为执政者,他有自己的预设,同时也有自己的立场和部门利益,如果官员成为了学术组织的负责人,我们是否可以推断他所指导的学术研究就有可能偏离了原来的方向,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预设。就我国的科学研究来说,“科”字头的单位在国家层面上至少有科技部,科学院和科协等,当然这些部门在很多项目中通力合作,取得了很多振奋人心的研究成果,但是每个部门有自己的职责,比科技政策找科技部,项目研究找科学院,而政策咨询找科协。因而我觉得如果某个部门的领导成为一个全国性学术研究组织的负责人,那么它的研究方向是否会有所偏颇,丧失了中立性呢?我们应该让学术研究保持中立,而不受任何部门利益的干涉,这也许就是法律上的回避原则吧。

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官员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学术研究也恪尽职守,履行猫的职责。尽量避免行政领导进入学术组织的领导层面。当然他们可以成为学术组织的成员,毕竟我们的学术研究经费有时候直接来源于行政部门,他们作为项目发包单位有自己的倾向和期望值。但是不能因此而丧失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中立性,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8002-497172.html

上一篇:利用新媒体开展科学传播研究
下一篇:文化软实力下的科技传播(概要)
收藏 IP: 115.170.23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2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