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天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reefloating 天平的常态是失衡,天平的理想是平衡,我摇摆着,追求...

博文

2014我需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二) 精选

已有 27669 次阅读 2014-3-25 06:56 |个人分类:把问科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非常抱歉拖了很长时间,我虽然把这篇文字作为对自己理想的表达,本来打算写完了一起呈现出来,只是现实还有很多事务不能丢,所以竟然还没有完成,而且近期一段时间内有个项目的工作需要参与,几件杂事也到了截止日期。这里暂且把前半部分拿出来,也算对自己的许诺的一点践行。我希望这几段的描述至少解释了一些朋友心中的某些疑惑,而下次的(三)我会谈谈我的成果,我的新想法以及未来科研工作的打算。

前言

首先向对我的博文:2014我需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一)关注、评论、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各位老师们表示真心的感谢,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很多德高望重的老师们给出了翔实具体经过深思熟虑的意见和建议,每读一条,心里就感动一次,真的很感谢您们能百忙之中,能为年轻人的科研工作和前途操心费力。是你们让我看到了希望,也让我感觉到了压力和动力。谢谢!

感谢也包括实实在在提出各种疑问,说出利落话的各位实名和不实名的博主,这本来就是一个讨论的平台,您或者让我有了申诉的必须和愿望,或者让我认清了自己优势劣势,对我都是帮助,非常感谢。

其实我觉得秀一下评审意见,真不算什么,这又不违规,以前又不是没人秀,基金委又没说不让秀,大家又不是不爱看,……所以科学网置顶也说明一种承认:本来科研就是应该拿出来讨论的,学术上就是应该公开的嘛。而且最重要的是,我的评审意见并不狗血,我真的非常感谢三位评审专家,是你们给了我将自己的科研工作置于科学共同体的监督和鼓励下的愿望和动力。

小文老师让我不要预设第三位评委的敌意,让我猜猜他转折的深意,我还真猜了,而且相当正面哦,哈哈,我猜他就是碰巧手头上好本子太多,而给A和B的数量有限制(是吧?我知道省基金是这样的,没打听国科金是不是),没办法,又不想费劲巴力的找理由打击我,所以就给这么个转折,让你猜去吧,有意见你找基金委,谁让这个数量限制难为到我了!

我肯定是希望这件事能朝着好的有利于我的方向走下去,但我也自知能力精力有限,还是很有所顾虑和担心,也于是一再拖拉,但我总要交出来才不辜负大家的期待和鼓励,也不辜负我的豪言壮语。

申请书3月6号交上了,我尽力在各位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上做了修改,当然我知道是无法达到大家都满意的,因为我可以想见大家的不满意可能在哪些地方,其实一个完美的Track Record的申请者写得完美的本子中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是十拿九稳的事儿,那我也就不用在科学网上吐槽了,您说是吧?但吐槽绝对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网寻找机会,能使我能在潍坊学院这个地方,以我希望的健康可持续的方式,继续做我想做的真正的科研。

总结了一下各方面的疑问和意见,我觉得大家关心的需要我解释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我说的创新是真的创新吗?一个悠久的溢油(原油)荧光检测的老技术,怎么会轮到我又弄出创新来了呢?

②我的上一个基金做的怎么样?我的成果是不是完成指标,我的文章专利怎么样?我的工作到底有没有用呢?

③我的求学和工作背景时间衔接上表明,那段时间我又是学生,又是老师,还主持基金,我到底什么身份?这允许吗?如果你是评审专家,你会对我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会不会觉得“这样的申请先不管技术内容如何,第一印象就是申请人很不认真细致。”真的“小同行会认为你不是一个很踏实做学问的人。这是专业背景不硬。”吗?

这些问题都浸润在我的求学科研经历中,请容我合并一起回答,我能保证的是真实,而且恳请您能选择【正面、积极和幽默】的方式来理解。话说就算特殊的例子也能折射出普遍的规律来,而且一个社会机制想要普遍合理总是很难,关键是要让一切健康正当的理想奋斗皆有成功的可能,只有这样才是一个还有希望的社会。

(一)我的科研前经历

199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高考成绩589,潍坊市区理科第二名)。

1994年,本科毕业进入潍坊市高等专科学校(现潍坊学院)(95-99年,在潍坊人民广播电台兼职做欧美音乐等节目主持人)

1996年计划出国读研,参加过一次托福考试,没考好,587分,家人不支持再考,于是放弃出国读研的计划,结婚与从华光辞职的老公一起创业,卖电脑开游戏厅开网吧。自己干真不容易啊!这个以后有时间可以讲故事。

1998年备考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怀孕,考了但没考上。(因老公曾在桂林打工过,想一块儿去桂林。)

1999年生子。

2002年考入中国海洋大学光学工程专业,英语75分(100分全国统考),数学(一)75分(100分全国统考),总分好像是383?(五门总分500,总分总考些几百八十多,我记混了,懒得查证了)

以下的博文中有我某一侧面的描述:

我打算从这里开始描述我和荧光之间的爱恨情仇,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我的工作,我试图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该方法的核心思路,尽量避开专业术语和大篇论述,但主体还是描述成长经历。如果需要,我会另文专门科普我的科研工作。欢迎公开质疑,也欢迎重复实验验证,大小同行如有兴趣或疑问,您可以向我索要相关资料,我们可以深入讨论,公开和非公开的形式都欢迎。

(二)硕士荧光定量

故事从2002年读硕士开始,读海大是因为离家近可以回家看孩子,读委培是因为老妈觉得我老公辞职自己干就不靠谱,我再丢了工作去上学就更不靠谱,所以必须委培,而且我的工资存折她要替我保管,别让我老公都赔了。我找对象不听话,老公辞职不听话,总要有听话的时候吧?

忘记了海大报道当天听到了什么消息,总之我很有些失望的,幽幽地跟老公说:我是来提高专业素质的,可不是想再来提高综合素质的。

总之是当时海大物理系不强,实验条件很弱,于是那一届我们7个人没有一个愿意硕博连读(当然后来5个又都屁颠儿屁颠儿回去读博了),我的导师郑老师是英国博士,搞激光光谱的,96年到海大,04实验室才有属于她的激光器,好像那时候海龟回国没啥像样的好处?谁让她不是请进来,而是因为家庭自己非要回来的呢?这有没有计划差别还是非常大滴。2002年导师实验室里最贵的仪器就是岛津RF5301荧光分光光度计,虽然我们都是奔着激光去的。

好在我们有863项目,解决实际问题也很有前(钱)途吗?但是按照申请书的技术路线我做不出来。郑老师说放开手脚做,技术路线也可以改,解决问题才最关键。

项目合作的张老师搞地质的,特别感叹他看岩心的认真、能力和水平,带着我们一趟一趟跑油田,找人培训我们,讨论技术难题,搞样品,谈合作……

总之那时候就是做实验,看文献,跑油田……郁闷得腰疼背疼肚子疼,于是开始每天坚持锻炼,跑步打球……最绝望的时候还联系了社科院的老师,说服她愿意接受这个理工科学生跨专业考博。我当时就是想,熬吧,我就不信凭我的智力毕不了业,毕了业我就转文,用我的科学基础数学功底哲学天分给你们社会科学带来崭新思路(此处完全是自恋玩笑话!),等我有了名,人家看我的CV,理学学士,工学硕士,文学博士,我全才啊。而且,最关键的是我不可抵御地喜欢思考孩子教育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一边照顾观察教育着儿子一边搞研究,两不误啊。

获取样品后就开始利用各种条件重复文献上的实验方法检测原油样品:三维、同步、发射、激发,全同步,可变角……那个仪器能做的我都做。做实验我喜欢每一步都思考WHY&WHY NOT,传统方法我要问何以成为传统,现在的规定操作我要问为什么要有这样规定,为什么不可以不这样,可不可以用那个替换?……总之我要必须能想通,后来经常看到有些人讨论起他的仪器,总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样子,很纳闷那样也能做明白实验吗?

传统荧光检测的规范操作就是:把原油样品稀释到低浓度范围(线性浓度范围),当荧光光谱的形状不随浓度减小而变化时,用光谱形状信息来定性,强度随浓度线性变化,用来拟合直线做定量。搞化学的都这么做,可我觉得稀释挺费事挺浪费试剂的,而且我要是成了这方面的专家,怎么也要有能力看一眼溶液颜色,就能反应出浓度来,反应出光谱形状来吧,(我特佩服那些弄张纸条飘飘就能估算出风速来的牛人)。于是我在很大的非线性浓度范围内(5个数量级)将原油萃取液对半稀释,每个浓度都做了一遍。我发现,荧光光谱形状随浓度的变化非常大,而且随浓度增加的红移(光谱的最高峰值向长波长移动)的现象也很有规律,那时候做的都是胜利油田的样本,从光谱的谱型我就可以猜出浓度的范围,于是我就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提取光谱的直观的形状信息作为岩心岩屑含油量的定量依据,这就是我硕士期间工作的核心思路。

我们在油田所用的荧光录井仪以及其它油品荧光检测在方法的主要区别就是:将浓度从线性的浓度范围扩展到了非线性浓度范围,减少了试剂的浪费,增加了光谱信息的使用。我们的方法对仪器和数据分析提出了稍高(但很容易商业化实现)的要求,但减少了样品前处理的繁琐和对试剂的浪费,以及稀释过程中带来的误差。

我们和录井公司与OFA荧光录井仪做了绝对真实的双盲实验:OFA法的测量浓度值与配制浓度值的偏差在10.91%-42.86%,平均偏差在20.89%;TSF法(我们的方法)的测量浓度值与配制浓度值的偏差在1.47%-17.34%,平均偏差在8.75%;结果支持我们的方法的准确度更高,但没有我想象的好,因为光谱的吻合度很高,从吻合度上估计的我的浓度结果误差应该还小,我认为这和录井公司以及我们自身在配置不同浓度的原油萃取剂时的误差有关,关于浓度的配置方法我请教过很多搞化学的老师,他们的方法我总觉得太浪费试剂,太繁琐,不实用,而且根据误差传递理论,其实只要某一步骤误差大,其它的再精确的意义也不大,所以我采用的也是录井公司相同的直接在试管里稀释的方法。这个结果还是不错的,毕竟我们的浓度范围是跨5个数量级的。

当然,我需要检索我的方法的【创新性】,那个时候中外的文献也查了很多,只查到了吕敬慈,雍克岚两位老师在1998年《原油三维荧光分析中猝灭现象辨析》[1]中提到了浓度对原油萃取液光谱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轻中重油品,其浓度的线性范围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基于这一现象他们得出的结论一定小心配置,确保把浓度稀释到线性范围,并提出了对传统配置方案的更严格的要求。而我是直接利用了非线性范围内的光谱随浓度的变化信息作为定量的依据。

硕士期间第一作者发表了两篇中文SCI[2,3],一篇中文EI[4],第二作者的文章两篇[5,6],国家发明专利两个[7,8],于是以这样的支撑材料我还拿了个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9]

项目做得差不多后,我还实践了一下自己当初的计划,参加了家庭社会学的博士考试,我曾经利用去北京开会的机会见到那位导师一面,她表示非常欢迎我,只是奇怪我怎么舍得丢下自然科学。我说作为母亲和理工科教师,我希望在关注儿子成长的同时,做真正有益于社会的研究。我觉得家庭教育中有很多问题,既需要有社会学的大视角审视,也需要有良好理工科背景的人的理性思考,我希望能在这个领域做出与众不同的研究。但是随着我对社会学科了解得越多,我就越感到:社会问题更加纷繁复杂,更难找到真理,而且比自然科学更难保持独立性和纯洁性,你真正想研究的东西也许更难得到支持和认可。所以考试前,我就没有了强烈的考上欲望了,准备得不够充分,把时间主要放在专业课上了,被老师嘱咐了一定要小心的英语却没准备,也因为中科院的英语真题我做过,70分以上很容易,但没料到社科院有汉译英,而且居然是翻译十六大报告,于是最后落败于英语差3分。

硕士期间国家发生的大事是非典,自己小家发生的大事是公公车祸手术后在重症监护室里20多天后去世。

一直非常感谢郑老师对我的指导、帮助、宽容和鼓励,我总不惮在她面前彰显我的本真:理想、欲望、不足、疑惑和偏见……即使是夸大的,由她来整理我的心灵,因为我自信我的善良,更相信她的善良宽容和敏锐。观点相同时对视而嘻,观点相异时面红耳赤,不断碰撞出的灵感火花,让人回味悠长……那时我犹豫并实践着要离开自然科学领域去做家庭社会学的研究,她总给我很多意见和建议,但理解和尊重我的选择,我也说我会努力善始善终,不能做失败的逃兵。


 

(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2005年我回到了潍坊学院,进入了物理系,同时我也放弃到去远点的地方读博士的想法,因为那一年我弟弟和老公的哥哥都要有自己的小孩了,两家的老人都不能帮我带孩子了。而我老公一直自己干,我是既没有可能也不放心把孩子交给他,自己带着孩子去新地方读博我觉得会太累,太累必然影响心情,也就容易影响身体,于是难免急功近利,或者怨天尤人,搞不好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所以即使我一直认为自己应该算能干吃苦的,心态也算不错的,也知道很多人做了比我还艰难决绝的选择也都挺过来的,我仍然不敢也不愿做那样的选择。

“物理天平”是我的logo:“天平的常态是失衡;天平的理想是平衡;我摇摆着,追求......知道,得到的是瞬间的虚无,失去的是永远的厚重……”所谓瞬间的虚无,也许是生活学习中点点滴滴的快乐感悟,而所谓永久的厚重:是科研教育的能放到台面上可以流传的成果积累……

有时我也会焦虑痛苦担心:我担心作为科研工作者被很多人看好被很多人激励也同时被很多人轻视被很多人怀疑,没有平台没有根基很多想法难逃夭折;我担心作为教师总感难逃“悟者自悟,迷者永迷”的结局,并不能给学生醍醐灌顶或当头棒喝,甚至润物无声都有可能算不上,就算给学生燃起的火花也难免在社会的磨砺中悄然熄灭……我并不想做怀疑主义或者不可知论者,可是如果理想不能以尊严的方式挣脱出方向,我不过成为又一个自怨自艾扮演着怀才不遇的反面教材,又给青年人或者我的孩子以什么样的示范呢?

老公一直的话就是:I support you!这句话我只是一听,我知道他是说不阻拦不打击,经济上也会资助,但做事做工的人是我,所以我能够激励自己的只能是:“一时不苛求,永远不放弃”,我始终认为解决某些窘境的最佳方案是尽量不要陷于窘境,所以需要事先多想想。而不能避免的矛盾也许可以靠时空的变换或思想的升维来化解,在二维平面中必然相碰的两条直线也许在三维空间中却是永不相遇的异面直线,而在纠结中保持理智善良的法宝就是坚信人类的良知必然是最后的赢家,所谓大智若愚正是基于信仰本分的力量。我的决定就是,保证家庭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寻找各种机会,想法设法做自己能做的科研,我对学科没有偏见。

我一直没有间断和导师的联系,也一直在辅助做些项目结题申请实验分析等工作。2006年我考了郑老师的统招自筹的博士生(那时潍坊学院还没有鼓励考博,基于某些原因,我是偷着考滴,当然后来很快就各种鼓励支持了。)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专业,又回到了海大读博。

接下来就是确定我的博士的选题方向,郑老师不看好我在硕士的方向上做下去,我也不想再做了,因为我也觉得物理系的博士,在一个激光都没用上的商用化的荧光仪器上能做出什么原创工作来,又能写出什么好文章来呢?虽然我心底觉得那个工作非常有得做,玩笑时我们会说,地质学还处于前牛顿时期,“自然和自然的规律还隐藏在黑暗中”。

你曾经魂牵梦绕的东西,即使打算放弃,也会时时想起,有一天在去吃饭的路上,我想为什么只做定量,这些变化的信息也完全可以做定性分析:也就是石油地质学上油源对比溯源,海洋环境检测中的溢油指纹鉴定。

了解这两个领域的人都知道,应用基础研究都需要经过实际检验,虽然油源分析的技术经济价值更大,但溢油检测的方法验证起来更可行些,毕竟上天下海难,入地更难啊,溢油风化馏分模拟容易,地质学的反演对比更困难。同时我是海洋大学毕业的,自然还是走海洋口好些。于是我以潍坊学院讲师、硕士的身份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郑老师表示理解和支持我这种做法,因为有老师提醒,在读博士申请国科金一般很难获批的,虽然只要博士导师同意,这种形式是基金委允许的,但评审专家会觉得你一个博士生,做导师的项目就行了(我觉得这成为业内共识是件挺奇怪的事儿,因为既然符合规定,就应该一视同仁,否则直接不允许申请不就得了)。同时我也申请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我其实没抱什么希望,毕竟潍坊学院平台太低,这之前潍坊学院从没有这方面的进项,我自己又不过是个小硕士小讲师,我估计那时候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我能中,虽然我偶尔也会幻想有专家能从我的申请书里看出我的创新点和可行性,看到我的科研基本素质。但基本上交上申请书我就不再想了。

我当时还有另一选择:就是跟着逯院长做量子通讯实验研究,博士生也可以联合培养嘛,当时潍坊学院物电学院正在中科大潘建伟课题组的帮助下组建光子纠缠实验室,逯院长很希望我作为实验力量加入进去,说可以送我去中科大学习,也可以推荐我去海德堡访学。我当然非常希望,普林斯顿和海德堡一直是我心中的学术天堂,而且我们可是有ns激光器了的哦,而且潘老师组里的博士毕业都是发NatureScience的,我再不济,PRLPRA也没问题,而且就我这种做什么都能发现问题的思维习惯,若是不小心弄出个新想法发个NS出来,也不是没可能哈。而且那是我一直想用的激光,想做的物理啊,就算我在这个领域不能有所建树,能够理解那些美妙的物理思想也是件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

那半年的时间我一直全身心在扑在光子纠缠实验室建设上[10],经常跟着两个中科大的博士从早到晚甚至通宵达旦搭台子调光路,跟能干的年轻人在一起工作总可以迅速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这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的学习状态之一。

然而有一天我被通知我的青年基金中了,在此我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因为至少它是面向所有教师敞开的,至少它是有反馈意见的,至少它是给了那些没有特殊背景又想做科研的人以可能。

人的幸与非幸,其实总这么纠结着。拿到项目高兴是自然的,但我也深感内疚和遗憾,我觉得对不起这段时间逯院长对我的期望和培养,我也很惋惜要丢弃我的那些美好计划,但项目中了不可能不做,我也没有能力脚踩两只船,于是我向逯院长提出退出课题组,好让他能尽早安排老师顶替我的那部分工作。我一直非常幸运的遇到了这样一些导师和领导,他们都是尽量为年轻人的发展着想,胸襟开阔,善解人意,光明磊落……。

当然我也必须声明的一点是,我也是通过努力工作来获取认可和理解的,不计较苦累,不计较名利(我不是不在乎,但是不计较,有时也会主动提前避让),开诚布公,每走一步都充分征求和尊重导师们的意见,所以虽然我这么曲曲弯弯地走来,还能获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并一直保持非常好的师生关系。

我在这里真实但不得不简略的写出我的科研历程,是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一些正面有价值的讯息,看到我如何想法设法坚持科研的努力,正如我现在也在做的一样。而合作与分离这些敏感的事件之所以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有的反目成仇,有的友谊长存,是和人的品性和做人处事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我不是说我做人处事没问题,我经常被人提醒太天真,不精明,要向谁谁学习,虽然我自己并不认同精明获利,又不能不做事不说话,也不想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但还是很担心会无意之举伤到别人的利益,所以与人交往总是事先打好招呼并广为传播:我没心眼儿,做事直爽,喜欢什么事情搁在桌面上,您一定多担待多提醒。

非常庆幸的是我碰上的都是好人,而且他们都知道和相信我的心是好的,是积极向上,是善良宽仁的,是想做真正的科研,是希望大家都好并尽力而为,所以我的那些无奈选择总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帮助。

2002年到2010年这青岛8年里,Almost前三年我是周末和寒暑假都在潍坊和儿子一起,工作日都在青岛,后五年是没课的时候跑青岛,有课的时候在潍坊上课读文献分析数据,请了保姆和婆婆一起操持家务,我只管我自己和孩子教育。郑老师的组会也从工作日调到了周末,为了照顾我这个三心二意的学生。

我熟悉潍坊青岛之间的各种交通方式,如有必须马上行动。总是以最省时间的方式奔向车站,卡着点儿进站,如果很偶然错过了火车,也能迅速想出应急方案。经常很繁忙,有时很焦虑,但还是快乐的日子总是更多些,因为我的身边总是些快乐的人。与老师同学们学习讨论跑步唱歌打球互相吹捧互相攻击,那些充满物理术语的调侃别有一番滋味,满满的美丽回忆。

(四)青年基金项目的创新性

不止一个人评价我很哲学化,生活工作中琐琐碎碎的事情都喜欢升华了去思考表达。不管这是褒是贬,我知道这是我的习惯,已然情不自禁了。我的科研工作也一样带着哲学的痛苦逆流而行,当所有的人都朝向高精尖、分离定量定性、痕量分析的主流大潮中去时候,我又一次非主流地做起了普通的荧光光谱,混合模糊识别,非线性浓度分析。

因为我的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当主流研究遇到瓶颈时,我们是否可以试试alternative的方法呢?对于原油检测(无论是溢油指纹还是石油勘探),样品和环境的特殊性、复杂性制约了很多检测方法的优势,需要异于常规的思路来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我认为我找到了荧光检测以前不是很准确的原因,就是浓度和油种都未知的情况下,油样的荧光光谱受浓度的影响甚至大于受油种的影响,而稀释到线性范围的传统做法,将油种内的高环芳烃信息都给稀释掉了,而仅靠那些易受风化影响的低环芳烃的信息不足以区分复杂的溢油样品。而且在未知油样的情况下,确定线性浓度范围的过程容易引起误判。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将浓度作为变量引入荧光光谱测量。我不去想法设法确定很难确定的浓度值,而是用光谱随浓度的变化趋势来定性定量,一旦某油样的变化趋势确定,那么具有匹配的光谱变化趋势的样品就是相同的油样样品。

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的物理思路就是这样的,改变将浓度稀释到线性范围的传统做法,把浓度扩展到非线性范围,并将浓度作为一维新的坐标引入光谱中,利用随浓度的变化光谱趋势(规律)来定性分析,也就是说我升维了,升了浓度一维。

我硕士的工作重点在于是非线性范围内利用谱形确定浓度值,是定量。青年基金是利用不同物质随浓度变化的不同规律做鉴别,是定性。我给这个光谱技术起了很多名字,希望方便理解:

1CSMFConcentration-Synchronous-MatrixFluorescence),这个名字是仿照三维荧光光谱(EEMExcitation-Emission-MatrixFluorescence Spectrum)起的,表明CSMF中含有物质的同步光谱随浓度的变化信息,英文文章都用这个名字。

2)浓度分辨谱同步荧光光谱(concentration-resolvedSynchronous fluorescencespectroscopy),类比时间分辨荧光光谱(Time-resolved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起的,最近被拒稿后重新修改投稿《中国科学》的文章用这个名字。

3)浓度参量荧光光谱(ConcentrationParameter Fluorescence Spectra)导师帮忙起的名字本来是浓度辅助参量荧光光谱,后来答辩专家说去掉辅助一词。

那么国际上到底有没有人做这方面的研究呢?当然检索以上的名字是查不到任何非我的文章的(我没查到)。我其实是还是非常希望有人做,而且最好是外国牛人做了,我也可以参考文献里列出一堆Nature啊,Science啊,或者什么什么的,说明我的工作是国际前沿。但是这些想法确实是从我自己本着解决问题的目标从实验现象中自己想出来的,但我知道必须要好好查查有没有人做过。

慢慢地,我查到也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美国G.C.SmithJ.F. Sinski[11]1999年的文章中注意到了人工模拟柴油多环芳烃混合物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随浓度的增大产生的光谱红移现象。后来J. F. Sinski2004[12]2007[13]有两篇文章不同样品进行了现象描述,但是并没有利用这一现象来进行具体定性鉴别或定量分析和工作。还有就是印度的DigambaraPatra[14-17]2000-2008年做过4篇同步荧光光谱红移相关的工作,后来大概是做纳米材料去了,DivyaO. 2008年讨论一下同步光谱虽浓度变化的机理[18],之后没有文章。总之我没有检索到有人明确提出过可以将浓度作为新的维度(参量)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也没有在溢油指纹检测和地球化学领域对原油相关样品做过系统的研究和具体应用。

为什么他们看到了这一现象,没有继续做下去呢?我猜测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个领域内一直没有顶尖的科学家在做研究。从开始接触科学领域开始,聪明的学生都会取向高精尖的技术,谁会在大家都不看好的荧光仪上下功夫。我自己在这个领域中也走得非常不坚定,我也曾经下了很大的功夫想往荧光雷达、瞬态荧光或者荧光成像方向走,若不是因为海洋863项目更在意工程化实用性,更要求考虑海洋环境的特殊性,而不是仪器的高精尖,若不是机缘巧合以及不断的实验验证的支撑,我也不会在此领域里做进去,也不会一做就是12年,而且竟然有了强烈的愿望继续做下去了。

在全世界范围内科学家都在追逐SCI的氛围里,具体的实用技术的研究实在不太合算,既不高精尖,而且又非主流,很难发出高影响因子的文章来。而且工程方向虽然很有前途,但从机理研究到实用化工程化需要做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若是他们没有想到浓度分辨荧光光谱在溢油检测、石油勘探以及石油化工中有广泛应用价值,就很难有研究下去的动力和信心。

我英文文章2010[19]一发出,就收到了那位ProfessorJ. F. Sinski的邮件,评价说我的方法:be quite important as a big step forward in what may routinely be called 4 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in the future并问我是怎么实现的,说要准备做做实验,我简单了解释了一下他的问题。有时我会说我的CSMF3.5维光谱,因为信息最多的应该是四维光谱,也就是三维光谱(EEM+浓度一维,而为了简化数据采集和处理时间,我利用同步荧光光谱从实验上提取了三维光谱的主成分,所以可以叫3.5维。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评价还是很贴切的。后来也他没有再回邮件,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做没做重复实验,结果怎么样。

有一瞬间我很着急,因为虽然方法的专利[20]我已经申请,但我设计的样品池的专利[21]还没有提交,而且即使提交我也不想整国际专利,没那个金钱和精力,我很怕他们要做仪器了,可我又从哪里找到人支持我做仪器呢?后来我就平息了。因为毕竟我的文章已经发表了,而仪器他们可以做,我们也可做,而他们之前对石油相关应用领域的了解可能不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很多琐琐碎碎的小聪明和小技巧他们也不见得能想得出来。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还需要对自己方法的实用性再做详细的考察。因为老公自己干,我也深入其中了几年,深知一个想法做成现实成功的各种困难,所以如果不确定自己的方法有很大的市场前景,我不打算深陷其中。而且据我观察,人一旦为某事付出太多,那么即使发现做错了,也往往会继续欺骗自己和欺骗别人,更加夸大夸耀自己的工作,而当现实又必然不支持这些夸张和假象,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于是很难避免某些歇斯底里的心理疾病,也很难避免最后身败名裂。反正我的核心思想已经发表出去,核心专利也已经拿到了。

我承认我总是不愿意选择艰苦卓绝,那是因为我从组建家庭,与老公白手起家做生意,到做科学研究,虽然都一直是在父母老师亲人的帮助下,但却都是独立自主地走过来的,我需要为我自己的每一个决定挑起责任,我不承认自己懒惰,锻炼身体像我这么有毅力的人都不多,好像也没有人这么评价我,我只是总在平衡,我想把家庭事业理想都挑起来走好,郑老师对我的评价也总是不置褒贬:“你总想在一段时间里兼顾几件事情”,她说的对,只是我想:这个特点可以是科研人的缺点,也可以是科研人的优点,我希望当我做的科研也是必须综合考虑兼顾多方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不会顾此失彼自以为是,我希望我的本色也是有用处的。

再说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我没有很缺钱过,因为我不会让自己很缺钱的,虽然也没很有钱过,因为我不希望被钱主宰。我认为只要自己身体好,满足正常水准的生活很轻松,从大学开始做家教,我干过很多兼职工作,也跟老公在市场上打拼过,我从没有担心过自己会失业,做月嫂我觉得我都能胜任(家政就免了,没有挑战性)。我只是觉得做科学家和老师我从小的理想,是我最喜欢的职业。至于我对钱有没有欲望呢?我觉得至少小钱对我没啥诱惑力,因为我素食主义环保主义对物质享受没有什么非分要求。但我对做事的钱有愿望,“Get a livelihood, and then practice virtue.”我有很多理想,比方说聚集一批智人能人的科学理想啊,比方说办学校,做游戏软件,办科学主题公园用游戏引导儿童的教育理想……我希望有生之年有机会实践检验我的思考,但我把这些理想交给命运和社会去掌控,我希望自己的人生态度是“很努力,不挣扎”。我坚信对社会有真正的贡献一定会得到回报,也坚信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我知道现在中国科研圈子里,谁要说自己工作是原创,会惹人鄙视的,谁要说自己的工作没有人做过,大家立刻会认为这个工作不值得做,谁要说科学哲学思路与主流思路不同,会被人定义为民科的。所以我以前都不说,也就是偶尔底下在同学朋友的圈子拿出来开涮,开开玩笑。

其实我也不太在意争什么原创,“日光之下再无新事”,科学是发现自然的奥秘,技术是利用科学的规律,关键是你能不能给这种技术找到最适合它的应用领域,能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再往大里想,能不能提出新的研究理念,新的技术方向。

参考文献: 

[1]     吕敬慈,雍克岚.原油三维荧光分析中猝灭现象辨析.分析试验室,1998,11, 17(6):28-31

[2]      王春艳, 王新顺, 王延华, 高居伟,郑荣儿. 基于不同光谱技术的原油样品的荧光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6(04):728-732.

[3]      王春艳, 江华鸿, 高居伟, 张金亮,郑荣儿. 基于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确定原油样品浓度的新方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6(06):1080-1083.

[4]      王春艳, 邓美寅, 杨晓明, 张金亮,郑荣儿. 同步荧光光谱多点函数拟合确定原油样品浓度技术.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02):205-207.

[5]     李文东, 王春艳, 高居伟,郑荣儿. 油样品的可变角同步荧光光谱的计算机模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168-172.

[6]     王新顺, 王春艳, 戴琳, 孟继武, 郑荣儿. 锰原子的二步多光子与三步三光子共振电离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6(06):1003-1007.

[7]     郑荣儿,王春艳,李文东,高居伟. 一种获取最优可变角同步荧光光谱的方法, 20081月中国,已授权2005100050006.9.

[8]     郑荣儿,王春艳,张金亮,王新顺. 石油录井中岩屑岩芯含油量的测量方法, 20085月中国,已授权. 200510002087.7

[9]     王春艳, 用于石油录井的原油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研究. 2005,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论文

[10]  HuaiXin Lu, Jun Zhang, XiaoQin Wang, YingDeLi, and ChunYan Wang. Experimental high-intensity three-photon entangled source.PHYS. REV. A 78, 033819 (2008)

[11]  Smith G. C.,Sinski J. F.Red-Shift Cascade: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wavelengthshifts in 3-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petroleum samples. Appl.Spectrosc, 1999. 53:1459-1469.

[12]  Sinski J.F, Compton B.S., Nicoson M.C.,PerkinsB.S. Using 3-D Fluorescence’s Red Shift Cascade Effect to Monitor MycobacteriumPRY-1 Degradation of Aged Petroleum. Applied Spectroscopy, 2004. 58(1):91 - 95.

[13]  Sinski J.F,Exner J . Concentration Dependencein the Spectra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Mixtures by Front SurfaceFluorescence Analysis. Applied Spectroscopy, 2007. 61(9):970-977.

[14]  Patra Digambara,Mishra A. K. Concentrationdependent red shift: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of motor oilsby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can. Talanta, 2001. 53(4):783-790.

[15]  Patra Digambara,Mishra A. K. Fluorescencequenching of benzo[k]fluoranthene in poly(vinyl alcohol) film: a possibleoptical sensor for nitro aromatic compounds.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2001. 80(3):278-282.

[16]  Patra Digambara,Mishra A. K. Study of dieselfuel contamination by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spectral subtractionfluorescence.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2. 454(2):209-215.

[17]  Patra Digambara. Distinguishing motor oils athigher concentration range by evaluating total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as anovel sensing tool.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08. 129(2):632-638.

[18]  Divya O.,Mishra Ashok K. Understanding theconcept of concentration-dependent red-shift in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spectra: Prediction of and optimization of [Delta][lambda] for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scan.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8. 630(1):47-56.

[19]  Chunyan Wang, Wendong  Li, Xiaoning Luan, Qianqian liu, JinliangZhang,Zheng Ronge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concentration quantification ofcrude oil samples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using theconcentration-synchronous-matrix-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alanta, 2010.81(1-2):684-691.

[20]  王春艳,郭丽君,孟庆国.海洋溢油的浓度辅助参量荧光光谱油种鉴别方法,2011.1,中国,已授权200810238720.6

[21] 王春艳,张金亮,任伟伟,李文东,史晓凤,何卫东,唐明明.用于浓度辅助参量荧光光谱测量的新型荧光样品池,2014.02.26,中国,已授权ZL201210046732.5

这不是我文章的全部,只是博文中用到的部分,而且大家不都是在否定对SCI的过度追求吗?怎么还满眼里都是文章啊?

【未完待续】

今天早晨放出来,是因为我今天六节课,没时间纠结,哈哈……

 




基金申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659-778738.html

上一篇:给李小文老师的一封公开信
下一篇:可不可以平等对待呢?
收藏 IP: 218.57.175.*| 热度|

134 罗德海 陈小润 王善勇 刘艳红 陈安 李小文 马建敏 李学宽 李伟钢 王德华 周健 张忆文 张鹏举 金拓 木士春 刘立 戎可 李侠 陈楷翰 罗汉江 赵美娣 罗教明 王水 毕重增 曹聪 马春旺 张骥 焦飞 徐长庆 孙学军 占礼葵 杨正瓴 尧中华 曹建军 余海涛 官万兵 马兆武 麻庭光 王晨光 葛兆斌 王金龙 王云龙 周继磊 薛宇 刘伟 孟令龙 李笑月 孙彧 水迎波 王启云 魏武 林春波 赵云峰 王恪铭 强涛 周士贵 陈松战 李宇斌 李健 柳林涛 武夷山 耿小昭 张强 李天成 朱云云 刘俊华 刘全慧 王庆 喻海良 孙中华 董焱章 雷杰 王树松 陆雅莉 蔡志全 郑双好 杨月琴 吉宗祥 刘晓锋 潘寄青 戴德昌 龚直文 徐晓 肖海 朱丽红 李志俊 苗元华 鲍博 王伟 李泳 马磊 郭宪光 张雪峰 许洪光 李庆祥 朱朝东 朱明山 耿修瑞 王晓明 师应龙 庞晓炎 陈筝 廖晓琳 王国强 谢力 王林平 傅蕴德 杨生茂 杨顺楷 宋稳成 朱嘉宝 康娴 郑玉刚 张启峰 QDA2012 者仁王 fishman936 biofans greenleafCAA xqhuang iKingcn ybtr3929 dulizhi95 sleuth ncepuztf gaopeng0537 yunmu Majorite jiareng wliming xuexiyanjiu JIANHUN ccgoodluck dialectic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