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文化很容易消失呢?
(王德华)
谈文化,有点不自量力。一直认为,文化是一很高深的领域,很深远,不是一般人能碰的。所以说一个人有文化,就是有学问、有修养,老家人称为知书达理。小时候,天天高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嗨,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就是好”,那真是一个无知幼稚天真的年龄,不懂什么是“文化”,什么是“革命”,不懂什么是“无产阶级”,更不知道“好”在哪里?老师教,学生学,唱得很热烈,那旋律至今也是熟悉得不得了,比当今的流行歌曲要熟悉多了。
有记忆的思考和讨论什么是文化,还是多年前去参加单位里组织的中层干部培训学习,在回来的车上我们后面几个人讨论起文化来。没有一个人把文化到底是什么说得清楚和明白,更没有谁一两句话就把文化说明白和透彻了。只记得有位老师说,文化就是“吃喝拉撒睡”,就是“一泡屎”。说文化是“屎”有点粗俗了,但“厕所文化”还是有的。曾记得当年大学的厕所里每个茅坑小门的里面,都是五花八门的语言,甚至是图画,那多数是一种宣泄,为的是一种心理满足。后来在国外大学和图书馆的厕所里,发现也有,并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校园文化很多,如课桌文化,也曾有人探讨过,也是一种表达,一种心理满足。各地旅游景点的“xxx到此一游”,当今公园里、庙宇里的“许愿墙”“许愿树”“许愿锁”等等,都是很流行的文化。
所以,当今社会的文化现象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眼花缭乱。官场文化,酒桌文化,二奶文化,小三文化,潜规则文化,脱文化,裸文化,露文化… …。娱乐界有娱乐界的文化,学术界有学术界的文化,教育界有教育界的文化,文人有文人的文化,民工有民工的文化,中小学生有中小学生的文化。也有建筑文化,乡土文化,市井文化,民族文化,草原文化… …
如何定义文化?如何精确定义文化?看来真的不容易。但是,这些文化现象就在身边发生着,作用可是不可估量的。不重视文化建设,不懂得文化的重要性,恐怕是管理者很糟糕的事情了。反之,如果管理者不但精通而且善于利用文化忽悠、愚弄大众,那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了。
在日本访学的时候,日本教授带我去山里看猴群的路上,在一个河边,给我讲了就是在那里,日本学者发现了猴子把山芋(或番薯?)清洗干净后再吃的习性,经过研究发现是小猴子先把泥土洗干净的,老猴子们逐渐学会的,后来就传播开了。据说这是文化起源的一个很好的例证,也是成年一代向年青一代学习习惯的一个例证。后来北京大学的学者在学术论文中也论述了这个现象,论文刊发在我国的《兽类学报》上。
我对文化没有研究,也不懂怎么研究。也大着胆子写过、讲过“研究组文化建设”,也在有些场合胡喊过“研究所文化建设”,这就是无知者无畏。宽宏大量的文化学者们在心里偷笑的同时,也会对这些狂妄者以“不知者不为过”的心态来安慰自己。
偶尔翻阅办公室里多年的文件和资料,发现师生互动过程中很多事情已经变迁了很多。有些事情,如参加国内外会议后要写总结报告等,我坚持下来了。有些事情,如阅读和修改论文稿件、并写出建议和意见等,由于没有坚持,这些年老生逐渐淡忘了这些事情,新来的研究生更是不知道这些事情了。说大一点,这就是文化的建设和消失问题。所以,我经常纳闷、也没有想通的是,为什么有些文化会这么容易就流失、消失、失传了呢?为什么建立文化艰难,消失却如此容易呢?
曾经想写点“文化建立难消失容易”的文章,想了想,写不出来。问题依然存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还有可能吗?一种文化能持续多久?流传至今的那些文化为什么会依然有生命力?
相同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些传统的所谓的“糟粕文化”生命力更强大呢?官场厚黑学、养生术、不老经…. 能源远流长的基础是什么呢?为什么当今的世俗文化能够迅速传播开呢?
说了半天文化,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盲。
不懂文化,可否说文化?
纳闷ing, 困惑ing (学新潮,标点如何加啊?)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德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63941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