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孙儒泳院士
王德华
整整一天一夜了,心痛、发呆、愣神,手无着落,心急火燎,这是昨天一天的心情。今天终于能够坐下来写几句话了。
昨日北京大雪,雪花儿很大很密,白茫茫在空中飘落着,落到地上就融化了,地面上湿漉漉的。特殊时期,院子里只有零星出入匆匆的行人。
上午9:34分,在广州的师妹突然发了一个消息:“孙(儒泳)院士今早八点五十分在中山三院由于急性心肌梗塞走了!” 后面是几个大哭的表情符号。
这句话不知道看了多久,等楞过神来,才开始过问一些相关的事情。
窗外大雪纷飞,我望着南方,眼泪止不住流。
我亲爱的导师,我敬爱的导师,走了!
消息一传出,各种哀悼爆满了朋友圈。很快各种纪念文章也迅速传播开来。
孙儒泳先生是我国著名生态学家,是中国生理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是我国杰出的生态学教育家。他的著作、文章影响了我国几代生态学科研工作者,从科研人员、研究生、大学生,到中学生, 从学术界到社会各界。孙先生为我国生态学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个影响了中国生态学的发展和教育的人走了,铺天盖地的怀念他的声音是可以预见的。
作为孙先生的学生,我为我的导师感到骄傲和自豪,读着各种纪念文章,也被他的学术精神和学术追求深深感染。能够成为先生的学生,心里也倍感自豪。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指路人,他是我们学术路上的一座灯塔!
我的硕士导师、曾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的王祖望先生哀悼孙先生:“中国生理生态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教育家,我的挚友,一位纯粹的学者,就这样离开我们,悲兮,痛兮,孙先生一路走好!”。
孙先生的好友钟文勤先生哀悼孙先生:“沉痛哀悼孙儒泳先生!孙先生是我国动物生态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开创了我国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并为中国生态学会和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敬爱的孙先生千古!愿他一路走好!”
我在美国的师兄发布的哀悼消息:“孙儒泳院士是共和国建立以来,贡献最大的中国生态学家之一,也是中国最伟大的生态学教育家。”
孙先生的第一个博士后、留学日本回国的牛翠娟教授哀悼孙先生:“我的恩师,引领我进入生态学领域的引路人,生命中的贵人,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做人上,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最小的师妹哀悼孙先生:“能进入您的师门,真是幸运。感谢您,让我看到一种人生高度,让我知道真正的科学家和好老师是什么样子,这些都让我拥有明媚的青春记忆,并受益终生。… …”
我曾经的学生留言:“孙先生走好!他的《动物生态学原理》是我本科唯一一本老师还没有开讲,我自己就完全读完的教材。”
“人一生当中,遇到德艺双馨之人的机会不多,能从精神层面给予激励的更少,能在你身上打下烙印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孙先生便是这样的人。……于我而言,他就像灯塔一样,总能在迷茫困惑之际,帮我找到前进的方向。在我的世界里,先生一直都在!”
朋友在朋友圈中的哀悼:“…. 他是《动物生态学原理》的作者,我们专业的必读必考教材,为了考研读背很多遍。先生是这个学科的引路人,他的仙逝是动物生态学界的重大损失!”
“ 《动物生态学原理》是大学阶段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 《动物生态学原理》是每年必温习的著作。先生永远是动物生态学道路上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进!”
… …
关于孙儒泳先对我国生态学的贡献,参见我以前写几篇文章:
链接(2008): 我国著名生态学教育家孙儒泳院士
链接(2010):中国生态学领域的耕耘者和播种人— 孙儒泳院士
*******************
孙儒泳院士讣告
(引自:华南师范大学新闻网 https://news.scnu.edu.cn/30277?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生态学家、中国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孙儒泳先生因突发心梗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14日8时50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孙儒泳院士1927年6月12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51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95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1958年在国立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读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1951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生物系)。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同时被聘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儒泳院士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态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生态学会第三届理事长,北京市政府水产科技顾问团成员。《生态学报》和《兽类学报》副主编,《动物学报》和《动物学研究》编委,国际学术期刊《Physiological Zoology》编委等职。
孙儒泳院士是我国种群生态学和生理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他通过大量实验证明相距仅百余公里的地理种群在生理生态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为兽类地理物种的形成微小阶段提供了生理生态学证据,并提出了地理变异季节相的新概念。在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中,首次对鼠类宿主开展了生境分布、 季节消长、垂直分布和繁殖生态等种群生态学研究,关于雄性繁殖强度研究对预测数量变动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国家自然科学规划资助下开展了我国大家鼠属的能量代谢和水代谢研究,阐明了与栖息生境相适应的种间差异。上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工作从阐明我国鼠类的生理生态特征的种间差异、种内季节变化、年龄变异、地理变异等, 向生理适应进化和能量生态控制的机理等方面深入发展,并将研究领域扩展到水生动物生理生态学、行为学、保护生物学和生态系统管理等研究领域。研究成果获1983年北京市科技二等奖、1991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等。
孙儒泳院士在近60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成果丰硕,开设了动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实验、动物生理生态学、生物统计等课程。编著的《动物生态学原理》(1987年)出版后,获1992年第二届高校教材全国优秀奖和1992年全国教学图书展一等奖。他撰写和翻译生态学教材近20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影响了我国几代生态学工作者,为我国生态学的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主持的北京师范大学基础生态学课程2005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他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生态学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
孙儒泳院士一生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提携后学,为我国生态学科教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孙儒泳院士的逝世,是我们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生态学界的重大损失,他的学术品德和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孙儒泳院士永垂不朽!
孙儒泳院士治丧委员会
2020年2月14日
有关治丧事宜另行安排。
孙儒泳院士治丧委员会联系人:
张雁云,010-58805399,13426164940,zhangyy@bnu.edu.cn
阳成伟,020-85211372,15918633987,yangchw@scnu.edu.cn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德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121861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