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兴趣驱动的科研 精选

已有 9036 次阅读 2019-3-2 11:06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生, 兴趣, 科研, 兴趣驱动, 汗腺

兴趣驱动的科研

王德华

 

我们都知道科学研究应该是科学问题驱动的科研,而不是仪器设备驱动的科研,也不应该是实验生物模型(生物物种)驱动的科研。但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化,有些时候,实在没有发现或想出好问题的时候,做点仪器设备驱动的科研和实验动物驱动的科研,也不是不可以的。如果恰好身边有新的时尚的昂贵的仪器设备,或者所在的实验室有现成的实验动物(尤其是独特的物种),心血来潮想做点别的实验室做不了的实验(仪器设备或动物模型的原因),或者做点me-too式的工作(换一个研究对象),也许会有些不同的发现,或者有新的发现。只要有心,忙起来总是有收获的,也会体会到忙碌后的充实感和成就感。

理想的状态科研应该是兴趣驱动的。在科研职业化的今天,要达到这一步(境界)不是很容易。完全凭兴趣做科研,有时候生存下去不易。很多自己感觉有趣的问题,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或限制而不能去实现。所以现在有些现象很有趣,不少人每天从事的是自己不喜欢的(科研)工作。从生物学研究来说,有的人心性就喜欢大自然、喜欢野外观察(考察),却偏偏从事了实验室显微镜下的工作,也有的内心喜欢大熊猫、大象、鲸鱼等大型动物,幻想着有一天能够亲自去研究这些动物的有趣问题,现实却每天在阅读鱼虾昆虫等小动物的文献,有些人喜欢鸟类,却在做着啮齿动物的研究。虽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很多时候,要爱一行干一行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多数还是干一行爱一行,慢慢发现和培养所从事的工作的乐趣和意义。

几年前有次研究组组会上大家讨论一种啮齿动物(长爪沙鼠)的蒸发失水的散热作用,提到鼠类缺少汗腺。有同学观察到长爪沙鼠在高温环境下的时候,浑身毛发会湿漉漉的,“汗水”哪来的呢?。如果鼠类没有(或缺少)汗腺,动物在高温环境下就少了一种很重要的散热方式。有个学生刚进实验室不久,对这个现象很有兴趣。会后她说她想知道到底鼠类到底有没有汗腺,想探究一下。她查阅了相关文献,重新温习大学时期生理学课本上有关汗腺的相关知识(如外泌汗腺和顶泌汗腺的概念等),温习曾学习过的切片和染色方法。也很有趣,文献中关于啮齿动物汗腺的研究文献不是很多。她根据文献和相关书籍中描述的鉴别汗腺形态结构的方法,很仔细地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己做的鼠类各个部位的组织切片。

还记得她做实验忙碌的那些日子,每天做得很快乐,过得很充实。每次切片染色后,急切地拿到显微镜下看结果。有了兴奋的结果就马上告诉我。这样忙了一阵子,终于把事情慢慢搞清楚了,也按照学术论文的要求,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作图和做表,然后再进一步拓展和阅读相关文献,分析了啮齿动物汗腺的功能和意义,写成了一篇像模像样的学术论文。

我一直记得她做实验时的快乐,获得结果时的兴奋。我知道这是一个小问题,也不会有什么大的突破,只是稍有担心她在这方面花费时间过多而影响后面的学位论文的工作。学生很执着,坚持要亲自做做看看。

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而选择的自己有兴趣的问题,自己喜欢,所以做得快乐。这个过程对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让学生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就是兴趣驱动的科研。


      链接:狗没有汗腺吗?

链接:长爪沙鼠和布氏田鼠汗腺的分布和密度http://www.mammal.cn//CN/Y2015/V35/I1/80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1165159.html

上一篇:指导研究生的困惑:发表论文成了研究生的全部?
下一篇:研究生复试时哪些表现会“加分”?
收藏 IP: 123.123.251.*| 热度|

26 武夷山 郑永军 鲁学星 王从彦 晏成和 杨正瓴 王俊杰 李学宽 张成岗 高建国 刘立 吴斌 张海权 方琳浩 栗茂腾 刘全慧 孙颉 崔锦华 冯兆东 王庆浩 李雄 李万峰 农绍庄 王茂清 张强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6: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