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读林开亮老师的《杨振宁传 归来仍是少年》,纪念伟大的杨振宁先生
2025-11-13 17:34
阅读:809

        杨振宁先生去世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正在大连开一个我师兄组织的核结构会议。听到消息后,我感到震惊,也感觉悲伤。我记得前段时间,杨振宁先生刚刚过完他今年的生日,听闻还一切都好。悲伤,是真的感觉到,一个时代悄然过去了。

   今天的这个时代,有谁的成就能和杨振宁先生比肩呢?

   这段时间,我的心情一直有些难过,工作都有一些耽误了。前段时间,在科学网和贾连宝、张志东老师讨论贾连宝老师新提出的公式,是难得的快乐。

   林开亮老师最近新写了一本杨振宁先生的传记。我的同事是林老师的师弟,他给我的同事要邮过来一本书,好让我同事的儿子学习。我听闻后,也跟我同事说:“你让你师兄也给我邮一本书吧。”林老师听到我同事的话后,欣然也给我邮来了一本书,真是不胜感激。

feb66b09463ca6100a00ee24eea4e912_720.jpg

   我在14岁的时候,学了一套青少年百科全书,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从那个时候起,科学,特别是物理学,成为了我的信仰,也终究支持我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信仰,使得我走得很艰难。

   杨振宁先生的故事,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等读了研究生以后,对杨振宁先生的人生和成就,自然就了解的越来越多,心中的敬佩也是越来越多。他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是引导我一直坚持走下去的火把。

   杨振宁先生的两本传记,不管是杨建邺先生写的,还是江才健先生写的,我都看了不止一遍。我本人是研究物理的,而且,虽然没有太大的成就,但是了解的却比较多。我自己还比较喜欢科学史和科普方面的,所以对于杨振宁先生的了解,我可能比很多研究者都要熟悉。对于杨振宁先生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科学发展,我可能了解的也比较多一些。

f48c92e40bd9b912cd62d9e24f7b74ed_720.jpg

   林老师的这本杨振宁先生的传记来的正是时候,我今天认真的读了一遍,依然很是感动。我自己仿佛也回到了少年时代。我读着青少年百科全书,特别是那些伟大的科学家的传记,我又读到了杨振宁先生的部分。那种感动,一直影响着我三十年的感动,原来一直都在。

   这本书,的确比杨建邺和江才健两位先生的传记,要简洁很多。所以更适合学生来看,难怪林老师不是给他师弟邮过来,而是给他的儿子邮过来。我同事的儿子,是一个乖巧聪明的小男孩,读了这本书,我相信,杨振宁先生的伟大追求必然会震撼着他的心灵,正如三十年前震撼我的内心是一样的。

   我的过往,充满着遗憾和挫折。正是杨振宁先生这样的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不要放弃,要一直前行,要相信自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这本书中,一直在强调两个主题。

   第一个是对于国家的爱。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对于国家的爱,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一百年前的那段历史,是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耻辱。杨政宁先生就是从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那种感受,我相信绝对不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所能体会到的。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建国的时候,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获得了日本的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极大的促动了杨振宁先生的内心。

   人要争口气,不仅为自己,更是为了自己的祖国。

   杨振宁先生做到了。在1954年,他开启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的研究,影响了以后整个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在1957年,更是因为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发现,与李政道先生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当然还有其它的众多了不起的发现。杨振宁先生,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更是改变了国人感觉不如人的心态。

   杨振宁先生的爱国,是发自内心的,是他成长的动力,是他一生从无怨悔的初心。

   第二个,就是他内心的纯真。杨振宁先生能做出如此多了不起的成就,和内心的真实有很大的关系。他对物理的爱,是发自骨髓的。

   从他意识到自己最喜欢物理开始,物理就成了他生命中的活跃的音符。他是物理,物理是他。他追求物理,物理成全了他。他为了做好物理,到美国追随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费米,这可以看到他内心高远,以费米为自己人生的榜样。励志做出最好的物理。

   没有内心的纯真,这样的志向是不可能的。

   杨振宁先生成长于一个伟大的年代。对于国家的爱,对于物理的真,共同演奏出了他一生的执着。

   林老师的这本杨振宁先生的传记,特别适合学生学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必读书籍之一。一本好书,是足以改变人的一生的。特别是杨振宁先生的一生,大气磅礴,令人痴迷。

   我在以前的博文中,说过,当下的杨振宁先生的传记,丰厚的程度,还是和奥本海默的两本传记差一些。林老师的这本传记,当然不是弥补这个,但是他的确是适合学生来学习的一本好书。这也使得我开始有了萌发也为杨振宁先生写书的心愿。能否成笔,自然还要看后边是否能有机会。

   感谢林老师给我寄来的这本杨振宁先生的传记,这是让我感动的一天。我相信,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给自己的儿子、女儿买一本《杨振宁传 归来还是少年》。愿我们实现自己的心愿的时候,归来还是少年!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01-1510113.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