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子力学的教材中,虽然有些说法约定成俗,但是并没有被确认,所以这么说是不应该的。波函数并不是可以直接观测的量,我们观测到的是宏观仪器所测量的物理量的结果,以及分布的概率。但是不管是谁来教量子力学,即使不考虑诠释的问题,也天然的要对波函数赋予某种意义,这是必然的。否则就没法讲。

那么波函数在哪里?我们确认,微观世界是存在的,而且薛定谔方程揭示出,微观世界自己的演化是确定性的,所以是实在的。但是,必须要分清楚,这不意味着波函数在哪里。
在测量的时候,微观世界的信息会映射到宏观世界,被观测到。这个信息,就记录在波函数上,但是不是直接的。所以我们清楚,这个波函数一定与微观客体有关。所以薛定谔方程,是讨论波函数的,但是也意味着微观世界是存在的。
最常用的说法,就是这个波函数是标记在微观客体上的,微观客体用波函数来表示。这需要区分,一个是微观客体就是波函数,这可能是很多人的想法,一个是用波函数来标记微观客体。第一种说法其实是非常荒谬的,但是许多人,甚至是专业的量子力学的研究者所习以为常。这给了一个本体论的说法。如果这样,微观世界的实在性,就是宏观世界的实在性开个平方,这是胡扯。
教材中的说法,实际上是标记,就是宏观仪器测量微观世界的时候,能够被观察到的信息,被记录在了波函数上。波函数和微观客体是一种对应的关系。微观客体是实在的,真实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它们是什么。这种实在性,是通过波函数来展现的。
所以波函数不是微观世界,而处于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边界上。这是哥本哈根学派的意思。微观世界是确定的,宏观世界是确定的,但是两者的存在方式很不一样,当微观世界的信息进入宏观世界的时候,由于不是很兼容,出现了随机性。
有一些人,认为这个波函数在观测者身上,这是认识论的观点,不多说。还有一些人,认为这个波函数在整个测量流程上,这就是多世界的观点。有一些人的确认为这个波函数在微观世界上,这就是隐变量解释。有一些人,甚至有些超验,把这个波函数放在更虚幻的地方,比如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编好的程序,根本就不是真实的。
所以,某一种解释,必然是把这个波函数放在了某个地方建立起来的。但是我们几乎无法区分,因为我们只有通过实验的结果,利用我们的大脑感知、推理、猜测得到的,我们知道的是最后的信息,所以整个波函数究竟在哪里,可能真的是不清楚的。
生命就是出现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边界上,对于生命本质的理解也许能帮助我们理解波函数的本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01-150896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