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Cd疑难 (12) 证实
2025-1-12 12:43
阅读:758

       这是Cd疑难系列的最后一篇。写这个系列,自然是因为我已经能够百分百的证实了这个我所提出的类球谱是真正正确的。

    我提出了类球核和类球谱的概念,当然是基于Garrett等人的实验数据。但是直到今天,我可能依然是全世界在研究这个新概念的唯一的研究者。

    这是因为其它模型都不能给出类球谱,因为这个谱需要高阶作用。

    也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我发现了真正的奥秘。

    这给了我充足的时间。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组也在研究SU3-IBM,但是他们研究的主题是B(E2)反常,最近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在这个系列的后边,也会开始继续介绍B(E2)系列,因为我也会写一篇文章。(可能要隔几天)

    我以为2024年的最后两个月不能出来新的结果了,但是实际上又出来了非常重要的计算结果。

    科学研究就是这样,尤其是做一个没有人做的方向,就更是需要小心。讨论Cd疑难,需要极其高的观察能力,需要鉴别大量的实验数据,也需要注意到理论和实验数据之间可能从来没有被注意到的结果。

    第一个重要的结果是我的师弟,利用SU3-IBM,证实了以前理解的长椭球,实际上的确是刚性三轴核,支持了Otsuka的想法。这个工作实际上就否定了以前的IBM。

    第二个重要的结果,就是我的确发现了类球谱,不仅仅是最低的能级,可以达到很高的能级。实验和理论几乎一致,直接证实了类球核和类球谱的存在。当我在2019年初发现了这个奇特的可能性的时候,我那个时候是真的被震惊了。而当我在2019年的10月份给出这个能级的时候,我也被震惊了,好奇怪的能谱。

    虽然那个时候我开始有信心,觉得这应该是正确的,但是实际上没有太大的把握。

    我的信心来自于,这似乎是唯一的新的可能性了。

    在过去的6年,我不断的思考,不断地拟合,不断地研究实验数据,讨论了各种问题,这使得我相信,SU3-IBM是描述原子核激发行为的正确理论,而以前的观念是彻底的错误的。

    这样使我相信,SU3-IBM可以给出所有问题的正确答案。

    结果的确如此,我最终发现了类球谱的实验的证据。这个工作正在写,所以还不能具体介绍,等文章发表出来后,会专门介绍。

    从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到反复的理论拟合,到最后的我觉得是百分之百的正确,这是孤独而无畏的六年,是不可思议的六年。命运让人畏惧。

    我从来没想过,科学的创新居然是这个样子的。在科普中,在科学史中,所感受到的,和实际的情况截然不同。

    我回到科学网,把这些写出来,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体会创新的过程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当然,即使我写了这么多的博文,和真实的情况,依然相差太多。

    不管是科普,还是科学史,实际上都无法的做到真实。

    在我看来,真的只有各种巧合,唯一重要的是我对于科学的执着,以及现实中的牺牲和痛苦。

    我要做的就是接着算下去,还有很多要做的研究,这只是一个开始。往壳模型上的推广,和量子色动力学的关系,可能到我死亡的那一天,也没有都搞清楚。

    至于别的核结构的研究者,和我的关系不大。我没有,对别人说你的研究是错误的毛病。而且老的观点,可以说是一种粗略的理解核结构演化的简单方式,虽然在原则上是错误的,但是依然是有价值的。

    至于别的核结构研究者怎么看我,这就更不重要了。如果他们想理解,自然就会用程序重复我的结果,重复我的思路,就会相信,我的结果是真的正确的。如果不相信,那再说什么有什么意义呢?

    科学研究中,没有什么你也对,我也对的事情。随着实验数据的不断增加,正确的结果最后只会有一个。

    我相信,我是最后的那一个就行了。我的信心,不是来自于什么奇怪的道理,只是因为我的理论和实验数据符合的更好,这种精确度比以前的理论高了很多。

    从去年开始,我就一直在看开普勒,似乎就像看到了现在的自己。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01-146847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