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黄绍湘著《美国早期发展史(1492-1823)》提要

已有 4186 次阅读 2010-10-9 08:50 |个人分类:美国书目提要(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提要, 黄绍湘著, 美国早期发展史, 1492-1823

黄绍湘著《美国早期发展史(1492-1823)》提要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01009日发布

 

书名:         美国早期发展史(1492-1823

作者:         黄绍湘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封面设计:    袁运甫

校对:        张式仪等

经销:         新华书店

印刷厂:      北京新华印制厂

版次:         19576月第一版

印刷:         19576月第一次印刷

页数:         516

开本:         1/32  850毫米X1168毫米 

印张:    16.5  插页6

字数:        403000

印数:        1-9000

定价:        2.20

统一书号:     11001·138

 

本书是黄绍湘先生继她的1953年《美国简明史》出版后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美国断代史专著。他在该书序言中写道:“本书叙述的范围,包括自1492年哥仑布发现北美大陆,1823年门罗宣言的提出,约三百余年美国早期发展的历史,所以定名为‘美国早期发展史’。全书以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线索,研究了北美殖民地的历史背景、印第安人的部族的分布与印第安人土地的被掠夺、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结构与阶级关系、美利坚民族的形成、美国独立革命的发展与群众运动、独立战争后经济情况的恶化与阶级斗争、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与加强、美国人民争取民主斗争的高涨与两大政党制度的形成、美国第二次对英战争后扩展以及工厂制的出现。”作者强调“本书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美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了人民群众在美国早期发展史中所起的作用。”作者把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对立起来,认为资产阶级的不少杰出人物,“在美国发展进程中,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他们毕竟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与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因而他们不可能是劳动人民的喉舌。”对于门罗宣言的评价持肯定态度,作者主张“应该用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当时的历史客观实际出发”。作者特别提出“本书的写出,应当感谢美国著名的新史学家丰纳教授大热心指导。”

 

全文目录

序言                                                                                                                                   1-7

第一章北美殖民地的历史背景                                                                                            1-39

第一节 地理的发现和殖民地掠夺                                                                                        1-21

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

地理的发现和殖民地掠夺

葡萄牙的海外掠夺

西班牙的海外掠夺

荷兰的海外掠夺

法兰西的海外扩张

英国攫取了成果

第二节 欧洲的宗教斗争对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21-32

宗教改革

再洗礼教徒

加尔文教

法国的胡格诺教徒

英国的清教徒

长老会教派和独立派教派

教友派

宗教斗争与移民

第三节 欧洲向北美洲移民的主流                                                                                              32-39

六、十七世纪欧洲商业战争与移民

英格兰移民

德意志移民

法兰西移民

爱尔兰人

苏格兰高地人

瑞士人及其他移民

移民的遭遇

第三章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与发展                                                                                     40-119

第一节 英国建立北美殖民地的情况                                                                                         40-66

独占公司

北美洲大陆的自然环境与印第安人分布及其社会情况

英国最早的北美殖民地

普利茅斯和“五月花号”

麻萨诸塞

罗得岛

康涅狄格

新英格兰联盟

马里兰

北卡罗来纳

南卡罗来纳

纽约

新泽西

新罕布什尔

宾夕法尼亚

德拉瓦尔

乔治亚

人口的增长与移民

第二节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                                                                      66-84

农业

土地制度

产业生活

第三节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结构与阶级斗争                                                    84-119

殖民地的政治制度

殖民地人民的政治权利

土地问题和赋税

社会阶级结构

殖民地的意识形态

殖民地的阶级斗争

第三章 北美殖民地的成长和英国与殖民地间矛盾的加强                                120-199

第一节 北美殖民地的成长                                                                                120-135

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1763年后英国与殖民地争夺市场斗争的尖锐化

第二节 英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矛盾的主要方面                                              135-157

纸币问题

土地问题

掠夺性的税收政策

殖民地人民的反英斗争

第三节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英国与殖民地间矛盾的加剧                                  157-199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对殖民地加强征税与镇压

纽约和波士顿血案

劳动人民在反英斗争中的作用

倾茶事件与英国的进一步压迫

第四章 独立革命战争                                                                                           200-289

第一节 革命阵线的组成与为宣布独立而斗争                                                       200-224

革命与反革命两大壁垒的形成

第一次大陆会议的召开及两条路线斗争

来克星屯和康克得战斗

第二次大陆会议

殖民地宣告独立

《独立宣言》

殖民地政权的瓦解与独立政权的建立

第二节 美国独立战争的展开                                                                                224-236

独立战争的一般分析

进攻加拿大战役

卡罗来纳战役

华盛顿由溃败到大捷

英国作战计划的失败

第三节 独立战争中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与战争的结束                                    236-280

各州政权与州宪的阶级性

大陆会议的战时措施

战时的经济情况

革命时期中的内部矛盾与反效忠派的斗争

思想斗争

争取外援

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巴黎和约

第四节 美国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                                                                              280-289

美国革命在国内的意义和影响

美国革命对于国外革命运动的影响

美国革命的局限性

第五章 资产阶级专政的加强与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高涨                                          290-384

第一节 独立战争后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加强                                   290-313

国际环境与向外发展

国内经济情况的恶化与阶级矛盾和斗争的展开

环绕土地问题的斗争

环绕纸币问题的斗争

薛司起义

第二节 强化资产阶级专政的制宪运动                                                                       313-329

费城制宪会议

美国宪法的本质

为反对宪法批准而斗争

人权法案

第三节 联邦政府的经济基础与政治措施                                                                    329-354

经济形态

工人的状况

民族压迫与种族压迫的加深

联邦政府的君主制倾向

确立保卫资本主义暴力统治的司法机构

实施保护关税

偿还债券,搜刮民财

设立国家银行,加强资本积累

征收国产税

第四节 美国人民争取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354-384

争取民主运动的发展

法国革命的影响

两大政党的形成与政治斗争的激化

在思想领域方面的斗争

威士忌酒事件农民起义

环绕约翰·杰伊条约的斗争

威士忌酒事件农民起义

反革命的恐怖

争取民主斗争的高潮

八○○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胜利

第六章 美利坚共和国的巩固与发展                                                                         385-459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的下降路线                                                                             385-402

资产阶级与种植园主统治的巩固

杰斐逊对司法院

路易斯安那的购买,向西扩张的里程碑

劳动人民的苦况与斗争

联邦党人的衰落

第二节 第二次对英战争与领土扩张                                                                             402-419

经济发展

第二次对英战争

战争中与战争后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

哈提佛会议

根提条约与战争的结束

第三节 战后经济变动与阶级斗争                                                                                459-516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战后经济扩展

政治措施

南北部在奴隶制问题上的妥协

门罗宣言

农民的破产与西进运动

无业阶级贫困化与阶级斗争

黑人争取自由斗争的高涨

附录                                                                                                                                     461-516

附录一  美国早期历史大事年表                                                                                            461-468

附录二  重要参考书目                                                                                                             469-474

附录三  重要统计资料                                                                                                           475-477

附录四 部分专有名词英汉对照表                                                                                          478-485

附录五 索引                                                                                                                           486-516

 

附照片15张为笔者翻拍自该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371262.html

上一篇:关于《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博士学位论文的评语(1995年
下一篇:王淇著《从中立到结盟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提要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