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知其先生致信吕启祥(1990.11.26)【手写原文照相及电脑字体版】
黄安年文黄安年发布黄安年的博客/2025年8月22日(第37319号)
【个人所藏资料—学术信件(GRSZZL-XSXJ-483)
手写体学术信件是普及电脑使用前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载体。也就是说是21世纪前学者之间学术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因而手写体学术信件的整理也是学术研究和承传学术的重要基础工程。
考虑到时下使用电脑检测手段辨认手写体程度远低于对电脑字体的辨认度,不仅给审核工作带来新挑战,须有投入更多精力,而且多数读者特别是年轻群体对于手写字体辨认也很困难和费时。为此,我按照通常做法将通过将我国香港李知其先生致信吕启祥(1990.11.26)全部过录为电脑字体。这些学术信件涉及红学界关注的不少问题。信中如果个别字句我们难以辨认,只能以£格标明或跳过,期待高明解读。为了使得原件更加清晰,还做了必要的修补。希望为学友顺利阅读提供些方便,有兴趣的不妨对照检查,如果学友解读所缺字句相告,不甚感谢。我的博文秉承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嘉惠学界,唯此而己。
下面是信件原文电脑字体,如果发表后网友依然看不到,希望阅读信件内容,请联系科学网编辑部,或者尽快告诉我,或电话,或电邮:annianh@bnu.edu.cn
启祥学长大鉴: 敬复者,承赐嘉言,勉励仆著感愧无已。仆自退休以来,几及十载,每日除阅读写作外,余事不理,故稍能字斟句酌。叹味小说文字,而且《红楼梦》一书,又必得细心钻研,始可望了解一二者,故甚合脾胃,由是沉迷於斯,不能自救矣,窃以为研《红》之道, 除需活用汉文特性,尤需兼读明末清初之史事,观乎《红楼梦》第一回早已声言此乃“实录其事”之书,王梦阮、沈瓶庵於该语下评曰“四字有力”,盖所云实录者,显借谓清初四朝《实录》也。又开卷尝云“故将其真事隐去”,验之於内文百二十回中,确乎每回均有大量启人疑惑之叙笔,此涌彼伏,前后冲击,益信并非寻常本事之小说,无怪历来之评者索隐不绝,自王希廉、姚燮、张新之等以降,至今仍有可观之说者。总计不下十余家之众。蔡元培以身入民国,自是方便畅所欲言, 故今人咸视之为索隐宗师,实别於前清汉儒亦早已有先觉者,第不敢明言,只能口耳相传而已,前贤、汉学根基之深厚,远非五四时代之年青文人可望其项背故今之饱读者(四之一)
书之文人,企图以细西化之浅见抨击前人如炬之目光,定必冤案丛生;无明造孽,如此无可奈何者也。此后“红学”前景如何,恕难逆料。惟有一事可以肯定者,乃今日之“新红学专家”群愈多制造假文物、假破壁、假曹诗等“科学证据”,不独无助於研学,反易激励后世人间之警惕,是则“旧红学”能否“后发制人”之勇气,“化腐朽为神奇”,事虽未可卜,而“新红学”之丑态,将必暴露无遗焉。西谚有云:上帝要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近十年“新红学专家”群之文物“考据”层出不穷,宁非“自诒伊戚”者耶!反观“旧红学”索隐之答案,原不籍五四以后面世之手抄本文物, 仅凭《红楼梦》百二十回中之文字,迟早不难导人省察并非秦淮风月之自嗟传记。公道自在人心,初不必仰赖大人先生之妄断也。《红楼梦》不过一小说耳,能悟题旨者故可自得其乐,不解者亦无妨别有会意。“古之学者为己”,然有志追步前贤者,实不(四之二)
必为胡氏一文而读书也。近年国内时局问题不少:强邻处心积虑,黑手或隐或现,投械买办,借“民主”之名,吃里媚外,倒买贱卖,论操守比胡适尚有不如,风气异常恶劣,为稳定中国大局计,窃认为“红学”之争议,暂不宜多事张扬,盖恐各方翻案故事频生,贻民口实,加速盲动之内斗,定无助于全民合作安定也。有忠及此,仆今年全心阅读,暂不计划出版《三续》之作。“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激辩之议论,难谋宽松之气氛,宜乎可免则免,庶不至为外族乘机挑拨是非,加深不必要之争嚷,如此权宜之计,绝非在学术上自觉押亏,只屑自制之通而已。“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国家有乱,岂“红学”能独存哉。蔡元培素有能有兼容之大度见称於世,仆虽不敏,亦颇欲学效一二焉。另邮奉呈《石头记索隐(导读)》一册,惟未忆前曾寄赠该书与 台端否?若属重寄,烦转送研《红》同好者。仆与该书作者全无认识但觉 (四之三)
资料有用,故购得数百本存於家中以备赠人,此时尚有余书百册;加以拙著《红楼梦谜》存余数千册;另拙诗数百册,连同寒斋本已有逾万藏书,渐有书满之患,所幸全属心爱读物,日夕“四壁图书中有我”,生活殊为不俗。只是四处送书,不知有否讨人嫌耳,顺笔附言,拙著向来寄入大陆及我台湾,俱得通行无阻,皆因敝人未尝於著述中公开妄抨国是。台湾亦中国,大陆亦中国,知其固中国人也。焉有不保护中国形象之理?拙著言论,设或万一有与 台端见解不相属者,料亦只限论学之观点,必政治理论无干也。偶有新派文人,或以为敝见既褒蔡抑胡, 与 毛主席见解不同,因而攻击仆之猜谜著述,料彼辈无非假公济私欲借毛主席之片言只语以支持彼辈“自传说”之著述而已,因不足与言学术也。“新红学专家”群若不能老实回顾向小说内文索解疑点,则纵使能找一部《曹雪芹佚诗》,恐亦无法阻止索隐说之后有来者焉。匆此,便中读多赐教
敬候
撰安
仆 李知其顿首
一九九0 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四之四)
封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 100875
北京 北太平庄
北京师范大学 19楼 1门3号
吕启祥教授 台启
(吕写 91.1.10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5 0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