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吕启祥撰写《周汝昌先生小传》(底稿)【1988.7.11】

已有 513 次阅读 2025-7-26 11:29 |个人分类:个人所藏资料|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吕启祥撰写《周汝昌先生小传》(底稿)【1988.7.11】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25年7月26日发布, 第37068篇

 

【个人所藏资料-学术手稿XSSG091

 

手写体学术信件是普及电脑使用前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载体。也就是说是21世纪前学者之间学术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因而手写体学术信件的整理也是学术研究和承传学术的重要基础工程。

考虑到时下使用电脑检测手段辨认手写体程度远低于对电脑字体的辨认度,不仅给审核工作带来新挑战,须有投入更多精力,而且多数读者特别是年轻群体对于手写字体辨认也很困难和费时。为此,我按照通常做法将通过将吕启祥受命为院撰写于1988711日的《周汝昌先生小传》(底稿)过录为电脑字体。这些学术信件涉及红学界关注的不少问题。信中如果个别字句我们难以辨认,只能以£格标明或跳过,期待高明解读。为了使得原件更加清晰,还做了必要的修补。希望为学友顺利阅读提供些方便,有兴趣的不妨对照检查,如果学友解读所缺字句相告,不甚感谢。我的博文秉承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嘉惠学界,唯此而己。

下面是信件原文电脑字体,如果发表后网友依然看不到,希望阅读信件内容,请联系科学网编辑部,或者尽快告诉我,或电话,或电邮:annianh@bnu.edu.cn

 

周汝昌先生小传

周汝昌,著名红学家。曾用过的重要笔名有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清、玉言、师言、茶客等。男、汉族。籍贯天津市。出生于1918年4月。家庭出身地主,本人成分职员。无党派。

1938年7月,周汝昌就读于天津私立工商学院附属中学。1940年7月入燕京大学西语系,期间因故失学,1944至1946年曾在天津咸水沽公立第十二小学当教员。1946年至47年,又在天津海关任助理员,直至1947年7月重入燕京大学西语系复学,1950年至1952年在燕京大学研究院当研究生及西语系兼职教员。1952年5月起正式参加工作,任华西大学外文系讲师及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1954年5月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做编辑工作,历经廿余年,至1979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现仍在该院从事研究及著述。

周汝昌的文学活动始于中学时代,发表过杂文、论文。在大学和研究院读书期间,曾作过鲁迅《摩罗诗力说》的英译。晋 法机《文赋》和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等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英译,禅学与文艺的关系的研究。但其主要的兴趣和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上。

《红楼梦新证》时周汝昌的学术代表著作。此书草创于1947-1948的学生时代,初版即有三十九万字的篇幅,1953年由棠棣社出版,至1955年已销行三版,在读者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该书卷首语中开宗明义说:“这是一本关于小说红楼梦和它的作者曹雪芹的材料考证书”,对于红楼梦产生前后的具体历史政治背景及曹雪芹家世事迹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是继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之后新红学的一部力作,无论就其规模和份量而言,都超过了前二者。尽管在当时具体历史条件下著者主观上想同胡、俞区别开来,“努力寻找红楼梦的社会政治意义”,实际上在“自传说”这个基点上,新证不仅与胡、俞相一致,并且用全部考证工作发展了这个观点,使之体系完整。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新红学及其代表人物的评价尽管有不同意见和发展变化,而该书在材料搜集和考订功夫上作出的劳绩华人贡献,则一直为学术界公认。毛泽东同志对此书亦曾给予评价,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证的增订本,篇幅增加了一倍,增补了大量史料和按语,新添了有关“本子与读者”十篇文章,组成“附录篇”。全书达八十万字之钜。尽管在史料上不免仍存讹误,在观点和体系上也仍沿用旧的框架,但这个著作以其规模宏大涉猎全面材料丰富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当今治红学常备的一部基本读物,兼有工具性和学术性,也奠定了周汝昌本人在红学界的地位。

此外,周汝昌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期间,还作过《三国演义》的校订、注释和评价,《水浒传》的评注编纂、唐宋诗歌的评注等工作。出版过《范成大诗选》(1959作家出版社)、《杨万里选集》(为诗词文译注,1964年中华书局)、《白居易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曹雪芹》(1964年 作家出版社)等。

近十年来,周汝昌由出版社转入研究院,专门从事红学研究,不断有新著问世。《曹雪芹小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恭王府考红楼梦背景材料探讨》(1980.6上海古籍出版社)、《献芹集》

1885山西人民出版社,581页)、《石头记鉴真》(与周祜昌、周汝昌合著,书目文献出版社所出文献译考丛书,1985.5 300页), 1988年将出版最近完稿的《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在此期间,周汝昌参加国内外红学界学术会议和讲学活动也很频繁。1980年曾与冯其庸、陈毓罴同往美国威斯康辛参加第一次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同年在国内哈尔滨举行的第一次全国红楼梦学会讨论会上被选为中国红学会的顾问。1984年参加冯其庸为组长的专家组,赴苏联考察石头记列宁格勒藏本。1986年以鲁斯基金赴美,在威斯康辛从事研究一年。

除红学外,周汝昌还擅长诗词、书法。为中国韵文学会顾问。书法方面经常应各方行类题字,曾在《书法》刊物上连载《书法艺术答问》。由上海书画社出版。

1979年以来,周汝昌连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出席历次政协会议。几年前曾一度提出入党申请,后因各种原因本人不再提起。多年来,艺术研究院党政领导在政治上学术上都注意到尊重、支持和发挥他的专长,创造发展条件,安排适当位置,在生活上包括分配给高知楼住房和子女工作亦在可能范围内给予了照顾和解决。调入安排其女儿作他的助手。限于条件,也还由不尽人意之处,研究院领导上也注意到周汝昌本人长期以来与同辈专家或争鸣对方(如已故吴世昌先生等)关系紧张,对后辈学人则常有溢美之词,因而应在继续给以尊重支持照顾同时感到应助其调整好关系,珍惜已有的学术声誉,作出更多的贡献。

               一九八八年七月十一

1DSCN9511.JPG

2DSCN9452.JPG

3DSCN9453.JPG

4DSCN9454.JPG

5DSCN9455.JPG

6DSCN9456.JPG

7

DSCN9457.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495282.html

上一篇:吕启祥《关于红楼梦人物辭条的几点说明》(1988年手稿)
下一篇:周汝昌先生致信吕启祥【1988.7.7】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5: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