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启祥《关于“红楼梦语言”的答问》(2019.5.21;2019.9.25)
黄安年受权发布吕启祥文 黄安年的博客第2025年9月20日发布,第37016篇
【个人所藏资料 学术手稿XSSG093】
本文为吕启祥谈论《红楼梦》语言的一篇重要文章,迄今未在纸媒上公开发布过。文章缘于21019年5月7日晚21时许央视邓武发来微信:
吕老师好,
感谢接受采访,我们的同事将在21日上午8点半开车到您小区门口接您,采访后把您送回,请您携带身份证,并提供给我们您一张银行卡的卡号和开户行的详细信息。
下面是采访问题。
您认为《红楼梦》最重要的文字语言特色是什么?
《红楼梦》有名有姓的人物数百,作者是怎样铺陈和结构全书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和难得之处在哪里?
哪怕是书中一个小人物,作者往往几笔素描就非常传神,您认为他是怎样做到的?
您认为作者塑造了一个贾宝玉的形象,出自什么动因?
《红楼梦》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不是空前的?您本人最喜欢《红楼梦》里的哪个女性形象?为什么?
我们在片中准备重点谈一下香菱、晴雯(对比袭人)、黛玉(对比宝钗)、探春、凤姐、宝玉这几个人物,对这些人物,前面如果没有讲到,您能不能逐一为我们分析一下?
《红楼梦》和曹雪芹的伟大之处您认为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您自己研究《红楼梦》有哪些最主要的心得,可否给我们讲一下?
非常感谢!
邓武
**********************
吕启祥为次花费近半个月时间准备了文字稿《关于“红楼梦语言”的答问》,2019年5月21日接受中央电视台《曹雪芹与红楼梦》导演兼撰稿人邓武先生采访,2019年9月25日补写,2022年央视播出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327098
下面是文字稿全文
尝有友人相问:《红楼梦》语言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我一时语塞,怔住了,不知怎样答复。所谓简要,是简单,还应得其要领,实在是个难题。
有关“红楼梦语言”的论著不能算少,各种文学史、小说史也无不涉及。史著之中字数不多,往往难得其要;那些专论, 堪称详备,纵向发展、横向比较,言之有据,却少概括。至于有的专著,以风格美、哲理美、含蓄美、绘画美,或准确、简洁、生动、传神,等等分章列节,用小说中的例子明之。愚见以为,从百万字的《红楼梦》作品中,何愁找不出各种例证来说明论者设置的十几种“艺术美”,然而什么才是“红楼梦”有别于其他作品的特色、或曰高明于一般作品的奇处?仍不甚了了。
于是,只得老老实实地从作品出发,从自身的直感出发,当然也少不了从诸多文学作品的比照出发,来试作答复。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那就是“言浅意深”。即《红楼梦》语言的最大特色是“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或曰淡淡写来而有深深意蕴。
这并非笔者凭空想来,小说第二回中写雨村闲步至山中智通寺见“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之联语,因想“文虽浅近,其意则深”,该处有脂评“一部书之总评”,“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今借“文浅意深”作为红楼梦语言的总特色,可谓恰当。
试想,由于《红楼梦》的普及,其中不少语言已成为社会的流行语,无不具有言浅意深之致,如:“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 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大有大的艰难去处”等等。由于浅近,故容易上口;又因意深,而流传不息。
作为总体特色,是无处不在的。无论写景、状物、绘人、结构故事,形成高潮,都有辞约义丰、一击多鸣之效。试闭目怀想园中之景,无不与人关合。“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湘帘垂地,悄无人声”,是写潇湘馆之春,也是写“情思睡昏昏”的林黛玉;“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这是写大观园之夏,也是写骤雨中画蔷的龄官;秋日赏菊咏蟹,更是写众女儿的诗情和兴会;严冬栊翠庵前映着雪色带着寒香的红梅,本是庵中人所植,顷刻又成为映衬宝琴的背景,梅的品格人的雅性俱在其中矣。书中所写之物,不必说玉石、金锁、药丸、佛手之属,即极细小普通之物亦很得神,顽童闹学时“从脑后飕的一声,早见一方砚瓦飞来”,砚台不是用于写字,倒成了手中兵器;“那风筝飘飘摇摇,只管往后退了去”,以仰观的心理感受写自然上升的客观物态,非拟人却真切。
写人之“文浅意深、辞约义丰”更瑧于炉火纯青的境地。历来人们喜欢举焦大的例子,即鲁迅谓之“寥寥数笔神情毕肖”,用极俭省的笔墨画灵魂。这里只用了几百字、不足两页就画出了这个“贾府的屈原”,往昔的功劳情分和今日的不屑迎合都深深地印入读者脑海中。这里还可举一个易为人们忽略的例子,七十六回写中秋赏月,强打精神,笛声凄清,更兼四更天气,夜深露大,众人熬不过先后散去,此时老太太睁开朦胧的双眼,“只有探春在此”。这六个字再平淡不过,然而有识之士却掂出了分量,谓六字可以“惊天地泣鬼神”,惟有探春对家族的命运忧心如焚,对你争我斗的乱局痛心疾首,此时此地只有她能体会贾母的心意,支撑这个本不团圆的残席。此六字用以刻划探春是不可移易、不可更改的,这才是美学意义上的“准确”。离开了准确,就谈不到简练,更遑论生动传神。小说中,即便是高潮是大场面,也淡淡写来,有一种举重若轻之概。
启功先生有言,“为文简浅显,做人诚恒平”。
“文浅意深”是语言的上乘境界,当然是提炼得来;然而“极练如不练”,红楼梦语言有提炼后的纯净,得天然之趣。
本文开头的这道简答题,如果容许再多说一句话来回答,那么还可以说,红楼梦语言的特色还在于:
第二,以盛写衰,以乐写哀。
《红楼梦》所写的盛况乐事、风流繁华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称得上登峰造极,而从中透出的惆怅之感、萧瑟之气、衰亡之兆却又透心彻骨、无可排遣。这当然不止是语言问题,但首先不能不体现为语言的异样风采。
人们通常会把目光落在秦氏之丧和元妃省亲这一悲一喜两桩大事上,其实,这二者都堪称贾府之“盛举”。我们要看取的是前者的盛极而衰和后者的喜中之悲,作家的笔力是如此集中,其反跌又何其深沉。秦氏是丧事的主角,辈份不高、年纪不大,丧仪的规格之高、排场之大却无以复加。写哭声则摇山振岳,写大殡则浩浩荡荡,如“压地银山一般”,既描其为白事,更显其份量之重,“一条街白茫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令观者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尤可注意的是作者用特笔写了一个细节、精致入微,那寿材“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简直是件珍奇异物,难怪无价。用此特笔是为了突显贾珍的恣意奢华,无所顾忌,身为族长率先挥霍无度,这样的家族,焉得不败?愈是奢靡,败落就愈发迅速、无可挽救。盛极必衰,登高跌重正是这节文字的内在肌理。元妃省亲对于富贵风流太平景象的铺排似乎用的是写“盛”的笔墨,然而同中有异,这样一桩“鲜花著锦烈火烹油”的喜事,其核心部分写来竟是异乎寻常的清净冷寂,等候的亲长已是通宵不眠“静悄悄无人咳嗽”,先导的太监走来都是“缓缓的”,元妃现身前细乐之声是“隐隐的”,及至见了面只垂泪无言“呜咽对泣”,所说的不过是极其家常的本色的慰藉之语。原来,外面那珠宝乾坤琉璃世界是妆点给世人看的,繁华的外衣包裹的是一枚骨肉离散暂聚永别的苦果。
小说中,每逢欢场,必致惊恐,乐极悲生,在所多有。如凤姐寿日、变生不测,怡红夜宴,花签示谶,等等。语言常常不止于表层的意义,而寓含盛衰之理哀乐之情于言外。
如果更多地从语言学的角度着眼,那么还应举出又一特色:
第三,大俗大雅,大开大合
《红楼梦》是雅俗共赏之作,笔涉广阔的社会生活,上至皇室世家,下至市井平民,读者闭卷合目,犹闻刘姥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这样本色的俗语,也不乏贾政草莽寒门“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一类场面上的文话。民间风习、阀阅势派,无不体察入微、描摹尽致,那大俗大雅的特色,人们容易体会。
这里要对“大开大合”稍作解释。开者,开放包容之谓。即南北方言,俗语俚词,皆有收纳;文白兼用,韵散俱备,陈套务除。合者,整合提炼之谓。不经整合提炼,横向的吸纳和纵向取用就会显得芜杂生涩,正是由于作家的选择、驯化、熔炼,故《红楼梦》的语言具有全民性、文学性、整体性。
有的论者,看到书中有“渥”、“吃茶”、“面汤”、“盘缠”、“狼犺”一类南方词语,便推定作者操吴侬语,是南方人;也有的论者着眼小说中“扎筏子”、“挺折腰”、“垫踹窝”、“拿班做势”、“杀鸡抹脖”等等北方词语,便认定作者惯用北地俗语,说北方话,是北方人、东北人,等等。类此的论著甚多,究其实,并不科学。
首先,方言是发展变化的,今之方言历史上未必就是这样,也可能是一种通用语;再者,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主要是语音,其次才是词汇,往往发音不同词汇却是通用的。总之,抓住部分词语以推定作者是靠不住的,以此概括红楼梦的语言亦流于片面。通体而言,《红楼梦》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广泛吸收了南北东西的词语加以提炼驯化,熔入小说语言的整体之中。《红楼梦》不像某些用苏白或粤语、山东方言之类写成的小说,只有某个地域的人看得懂,而是普遍都能看懂的,具有全民性。即便是某些人们并不熟悉的歇后语,如“状元痘儿灌的浆----满是喜事”,“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画—都是好画(好话)”,因为在鸳鸯嘴里说出来,至急至气,对她嫂子谀上有强烈的反讽作用,因而读者很容易领会此语的含意,由于这样的用语准确生动地刻划了人物,而成为文学语言。或者说,经由作者的选取和驯化,使这类俗语具有文学性。这样的例子很多。
从纵向看,《红楼梦》破除了散韵夹杂互相游离的传统,其中的诗词曲赋均为小说的有机部分;不再用说话人的老套,开启了新的叙述方式。难得的是《红楼梦》并非文言小说却不失凝炼,有时文白兼用却转接自然。比如猜灯谜时贾政道“何疼孙儿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贾母回“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没的倒叫我闷。”前者何其文,后者何其白,绘人又对景。这类例子也很多,读者自明。
上述三点,似仍可在简答题的范围内。
笔者以为,倘千言万语地说下去,则不合提问者简答之约,亦有违《红楼梦》简约之旨;倘用某种程式去套,则会鸡零狗碎,不得要领。
凡识字的中国人,都会用字典辞典,里面的例句,往往就从《红楼梦》中出;想学中文的人包括外国人,又常以《红楼梦》为读本。《红楼梦》成为汉语的典范。中文的范本。《红楼梦》在中国文学、文化上固然是高峰,在语言学上亦堪称典范。近日读书,看到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1936年留学牛津,1937年即在伦敦依据《红楼梦》研究汉语语法。此事补正了我认知的缺失,过去知道《红楼梦》被辞典用作例句,并不知道语言学家的汉语语法研究所依据的仍是《红楼梦》。其实,《红楼梦》在语言学上的地位,人们的认识和评论是很不够的,深入地研究《红楼梦》语言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和用力的课题。
某年,因探亲而有暇,又因乏书而心静。手边仅有《红楼梦》,乃重读之,慕其用语之简约流丽、表现力强,独多四言短语,间或骈散兼出,益觉语韵义丰,不舍匆匆翻过。竟用笨办法从头梳理,抉出近千。兹择其要录出,附于文后,以作管窥。
锦衣纨绔 饫甘餍肥
茅椽蓬牖 瓦灶绳床
晨风夕露 阶柳庭花
高谈快论 云山雾海 仙形道体
补天济世 利物济人
乐极悲生 人非物换
静极思动 无中生有 念咒书符
昌明隆盛之邦 诗礼簪缨之族
花柳繁华地 温柔富贵乡
陈迹故事 适趣解闷 问世传奇
新奇别致 事体情理
歪诗熟话 喷饭供酒
追踪蹑迹 称奇道妙 喜悦检读
贪淫恋色 好货寻愁 谋虚逐妄
醉淫饱卧之时 避世去愁之际
口舌是非之害 腿脚奔忙之苦
指奸责佞 贬恶诛邪 伤时骂世
君仁臣良 父慈子孝 积功颂德
假拟妄称 淫邀艳约 私订偷盟
因空见色 由色生情 传情入色 自色悟空
观花修竹 酌酒吟诗
炎夏永昼 手倦抛书 造劫历世
既受天地精华 复得雨露滋养 脱却草胎木质
偷香窃玉 暗约私奔
烈日炎炎 芭蕉冉冉
粉妆玉琢 有命无运
癞头跣脚 跛足蓬头
倚门佇望 敝巾旧服
腰圆背厚 面阔口方 剑眉星眼 直鼻权腮
美酒佳肴 款酌漫饮 飞觥限斝
家家箫管 户户弦歌 飞彩凝辉
雄飞高举 充数沽名
竹篱木壁 接二连三 牵五挂四
抢田夺地 鼠窃狗偷
薄田朽屋 半哄半赚
若不了 便不好 若要好 须是了
乌帽猩袍 恃才侮上 担风袖月 屁滚尿流
侍汤奉药 守丧尽哀 山环水旋 茂林深竹
门巷倾颓 墙垣朽败
华冠丽服 穿红着绿 修方配药
小巧别致 轩峻壮丽 四通八达
孽根祸胎 一时甜言蜜语 一时有天无日
惜福养身 淌眼抹泪
诵诗读书 侍親养子 剪恶除凶
加官进禄 弄性尚气 生拖死拽 重生再造
徇情枉法 独根孤种 分忧解劳 土物人情
言和意顺 略无参商 行为豁达 随分从时
孤高自许 目无下尘 求全之毁 不虞之隙
悒郁不忿 浑然不觉
眼饧骨软 朱栏白石 绿树清溪
司人间之风情月债 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访察机会 布散相思 孽海情天
自采仙茗一盏 親酿美酒一瓮 素练魔舞歌姬数人
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
百花之蕊 万木之汁 麒髓之醅 凤乳之麯
千红一窟 万艳同杯
醉以灵酒 沁以仙茗 警以妙曲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 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天分高明 禀性乖张 告醉求卧
怜贫恤老 斋僧敬道 说东谈西
屏声侧耳 挺胸叠肚 指手画脚
罕言寡语 人谓藏愚 安分随时 自云守拙
大如雀卯 灿若明霞 莹润如酥 五色花纹缠护
杂学旁收 精致的淘气
作小服低 赔身下气 性情体贴 话语绵缠
朔风凛凛 侵肌裂骨 心内发膨胀 口中无滋味
脚下如绵 眼中似醋 黑夜作烧 白昼常倦
烈火烹油 鲜花着锦
纹若槟榔 味若檀麝
白漫漫人来人往 花簇簇官去官来
脸酸心硬 刀斩斧齐
举止舒徐 言语慷概 灯明火彩 客送官迎
设席张筵 和音奏乐 掩乐停音 车轻马快
爱势贪财 知义多情 瞻情顾意 運旺时盛
堆山凿地 起楼竖阁 种竹栽花
苔藓成斑 藤萝掩咉 清溪泻雪 石蹬穿云
石桥三港 獸面衔吐 一带粉垣 数楹修舍
绕阶缘屋 分畦列亩 喷火蒸霞
穿花度柳 抚石依泉 过荼糜架 入木香棚 越牡丹亭
度芍药圃 入蔷薇院 出芭蕉坞 盘旋曲折
上则萝薜倒垂 下则落花浮荡
异草或牵藤 或引蔓 或垂山巅 或穿石隙 垂檐绕柱 萦砌盘阶
崇节尚俭 恶繁悦朴 登楼步阁 涉水缘山 怡红快绿
庭燎烧空 香屑布地 人人力倦 各各神疲
扬幡过会 号佛行香 告老解事
毁僧谤道 调脂弄粉 老天拔地
土俗民风 直偷硬取 汤烧火热
亲不间疏 先不僭后 汤蜡钉朱
神彩飘逸 秀色夺人 人物委琐 举止荒疏
描鸾刺风 斗草簪花 低吟悄唱 拆字猜枚
词藻警人 余香满口 微腮带怒 薄面含嗔
凤尾森森 龙吟细细 苍苔露冷 花径风寒
朴而不俗 直而不拙 闺英闱秀 筵散花谢
夹枪带棒 倚栏追风 牛心左性
多凶少吉 无心中做出 有心人看见
竹影参差 苔痕浓淡 箫管悠扬 笙笛并发
钓名沽誉 国贼禄鬼 立身扬名 狂三诈四
人生情缘 各有分定 鸦没雀静
一人不靠 一言不听 坑家败业 挖心搜胆
茅檐土壁 槿篱竹牖 花吐胭脂 香欺兰蕙
金翠辉煌 碧彩闪灼
金铃玉佩 摇曳之声 起跪靴履 飒沓之响
抽头退步 穷追苦克 蹑足潜踪 减膳谢妆
远愁近虑 兴利剔弊 抖扬搜肺 炽胃扇肝
赚骗无节 呈告无据 举荐无因 种种不善 在在生事
柳垂金线 桃吐丹霞 叶稠阴翠 子落枝空
乌发如银 红颜似槁
挽翠披金 花遮柳隐 差轻人多 有要没紧
捣鬼吊白 呼三喝四 称三赞四 唠三叨四
察三访四 丢三忘四 调三窝四 横三竖四
拿三撇四 言三语四 恨五骂六 喊七叫八
指桑骂槐 横针不拈 竖线不动
扬铃打鼓 揎拳撸袖 朝更暮改
野鹤闲云 新残相间 红绿离披
寻张觅李 驱神召将 能说惯道 掐尖要强
趫装艳饰 语薄言轻 钗軃鬂松 衫垂带褪
观优闻乐 歇臂养力 酒勾往事 醉露真情
喉清嗓嫩 魄醉魂飞
明月清风 天空地净 烦心顿解 万虑齐除
洒泪泣血 辞达意尽 轩窗寂寞 屏帐脩然
写于 2019年9月底
照片13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21 1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