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希凡为吕启祥所写学术专著出版推荐信(原件照相版2015.4.22)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年4月19日发布(第36338篇)
2016年6月吕启祥著《<红楼梦>校读文存》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其中《<红楼梦>校读文存》后记,写于2015年4月之末,2016年 3月再订,载《曹雪芹研究》2016年第4期第169-171页。收入吕启祥著《<红楼梦>校读文存》第476-47页,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年版, 2025年6月再版。
吕启祥后记中写道:
今年四月九日,接到院里函告“文库”划线在七十五岁以上,我已七十九,纳入其中。我多少有点意外,随即把此讯告诉了一直在关心我的希凡先生。他嘱我抓紧时间,把文库编好。我很快编就,写了前言,一并报告了希凡先生。
令我倍感亲切和不安的是,希凡先生已届八十八岁高龄,他有一年多不曾握笔写字了,在目力衰退、体力有限的情况下,为这本书写了推荐书,大稿纸整整一页有余,一格一字,一笔不苟。其中写道:
吕启祥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校订注释组到艺术研究院成立后的建所四十余年间,研究成就卓著,个人文集《红楼梦开卷录》、《红楼梦会心录》、《红楼梦寻味录》,以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独具特色的分析和评价,享誉红学界。同时,她又是红楼梦研究所两大建所课题----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新校注本《红楼梦》和文化艺术出版社初版的《红楼梦大辞典》编撰的核心成员。为历史新时期的红学基础建设,以及红楼梦研究所的建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书较全面地概括了她的文品、人品和学术人生。本书第一组文章“红学基础”“构成了本书的主体”,足见作者对《红楼梦》这部作品“特殊对象,实证工作的重视”,而这组文章又多数论述的是《红楼梦》新校本和《红楼梦大辞典》历次修订的认识和体会。它似见证了“前海红学”“对红学基础工程的坚守、充实、更新与提高”。《文存》对红楼梦研究所的工作以及未来红学的发展,都是有着启示和促进作用的。
对我而言,或有过誉。但希凡先生作为历史见证人和当年的科研领导和学界前辈,他是真诚的,他的认真评说,于我弥足珍贵。
下面是
李希凡信件原件的照相件
1
2
后记(北京曹雪芹研究版)照相件
1
2
3
后记(《校读文存》版)照相件
1
2
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