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我的2024.1.11-1.17记事本摘要

已有 442 次阅读 2025-4-8 11:20 |个人分类:个人所藏资料|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的2024.1.11-1.17记事本摘要

黄安年文黄年的博客/2025408日发布(第36263篇)

【个人所藏资料-个人日记GRSZZL-GRRJ699篇】

2004111—117(农历十二月二十--二十六)(来美后第33个星期)

 

2004111(纽约时间),星期日(农历十二月二十日),晴,温度Somers 地区F1°—F-19°(C—C);来美后第226,收到移民局收据第36天,今天继续低温

 

07:5452秒检查了90033份文件,没有发现病毒。

今天的天气依然为入冬来最冷日子之一。

 

 

玉圣:感谢你对文章的修改,我会重发的。这些年来我从你身上学到不少,看到了中国学术批评界的希望,能有你这样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也许是人生的大幸。准备出版的新作目录只是全书有多少字,是否分上下卷,另外如果已经发表过的作为目录列出可否省些篇幅?安年 >Subject: 关于大作>黄老师:>大作又改了几个字。新稿见附件。>         玉圣>        yysheng@public.fhnet.cn.net  

>          2004-01-11

 

黄老师:您好!谢谢您前天越洋打来电话,真是分外亲切。刚才从学术交流网上又读到您的大作--《一河之隔的两所大学,缘何反差如此巨大--从杨玉圣离开北师大到政法大学谈起》,格外激动。想来与您交往近二十载(从在山师大读书时写信向您请教算起),特别是1988年我到师大工作后以来,一直得到您以及师母在生活上的关心、学术上的支持。可以说,最近十五年来,在我流浪、闯荡学坛的苦难经历中,您是始终给我以理解、帮助和支持的。这使我在滚打摸爬中的寂寞之旅中,备感慰藉和温暖。此时此刻,再说任何感激的话或者再多书面的言辞,也似乎是多余的。因为,每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大恩不言谢",也是讲的这个道理。人过四十,已届不惑,虽然还有许许多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我相信倒霉的日子应该结束了。我现在不想做什么博导一类的东西,只想安心静气,读书,思考,写作。除了打算继续经营学术批评网、陆续开设"学术规范导论"、"美国历史与文化"、"美国文明史"、"美国宪政史"外,主要想翻译《反联邦党人文集》,用5-8年的时间写一本《权利法案史》,最近的打算是出一册综合性的学术评论集,以力求反映近二十年来的主要写作经历。(评论集目录,见附件)无论如何,有您这样的老师作同道,自己不仅不感到孤独,而且非常幸福。期盼您和吕老师今后一如既往,继续给以提携、批评。玉圣1月11日 11:38   

又及,大作已转发于学术批评网学术批评专栏,其中标题和个别字词略有调整(见附件),不知是否合适,请您寓目。

Bottom of Form

 

 

玉圣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路是要自己走的。我自1978年回系到1998年20年,迄今25年,确实没有受领导到特别的恩惠,还是靠自己勤奋、实干、坚持、求新和机遇。如果保持身体健康,也许还可以再依靠自己的努力干上20年,不过需要大大地收缩战线。你现在还是方兴未艾,正因为这样,美国问题领域千万不宜放松,工作时尤其要注意身体,切莫透支,更忌过量饮酒。我没有别的优点,不抽烟、不喝酒,引为自豪。别睡太晚 安年在您的来信中曾经提到: >黄老师:>您好!>谢谢转来网友的疑问。其实,我与杨是一年评上讲师的(1990年,尽管他比我早一年毕业;当年评讲师,竞争也很激烈,孙平、王培华好象那一次就未评上)。我与杨的命运之判若天地,是从1994年郑做了系主任开始的,当年杨在病床上被任命为副系主任,并破格提为副教授,而我是1995年费了颇多波折才上的副教授。杨迄今为止好象有3本专著,但其实是一本(《罗马史纲要》、《古典罗马史》、《罗马社会经济史?》,其中第二本书署名与导师合写的,如果把这三本书比较一下,可能其中有大部分内容是重合的)。在我的印象中,从1988年以来,师大历史系评职称中最顺的人,恐怕只有朱汉国和杨(朱是连续破格副教授、教授、博导);出国最顺的是梅雪芹、张建华。就我而言,无论是评职称还是出国,都可能是最别扭的。>顺便说一句,就评职称而言,赵世瑜其实也是很不顺的,曹大为也被搞得很别扭;在评博导问题上,杨宁一是明显被整肃的。在龚-郑-杨的体制下,可以有把握地讲,第一,还不会逃出“武大郎开店”的怪圈;第二,顺之者飞黄腾达(如周启迪、王开玺、施建中等),逆之者,虽说死不了,但肯定活得不舒坦(他们对付大为、宁一是最露骨的例子);第三,虽说杨是弄世界史的,但除了会利用权力加强其所在的世界古代史(比如留下自己的学生,晁、朱两位原系主任都分别留过自己的女弟子,估计杨也不会例外),但对此之外的世界史不太可能重视,尽管也许会做点表面文章(他们已经在极力拉拢刘北成,把北成的津贴放在最高一档,每年3万五千,但刘仍想往清华调)。>我现在想想,其实自己在师大的命运几乎是注定的,其原因就在于得罪了郑(无论是作为系主任还是后来做了主管副校长),此人确实是一个惹不起、也躲不起的东东。在其中起了挑唆作用的,恐怕还有现在的系主任。但是,是非曲直,白纸黑字,是会让他们心惊肉跳的。这也就是我要在将来的评论集中特地把当初评职称问题上他们的手脚和嘴脸暴露出来的原因之所在>您在信中提出的篇幅问题,确实是一个麻烦。这些文章,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其中两部分分别选自《美国历史散论》和《学术批评丛稿》(这两本书当初发行量有限,而且现在都已脱销),另外一部分是1998年6月以来陆续写作的文章,还有一部分是记者的访谈和学者们的评论。加起来,总篇幅估计在100万字左右。初步想法是合成一册。当然会涉及出版经费的问题,准备再想想办法。争取在2005年上半年印出(其中有数篇文章要在今年完成)。>从我1984年发第一篇文章(《林肯评价中两个问题的综述》,恰好是一篇评论类的习作),至今学术类的作品,主要就是这部将来的评论集,再次是《中国人的美国观》,还有就是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15册)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续编)》(17册)。最近十年,下工夫最大的是学术规范、学术评论。今后十年,将收缩战线,围绕美国宪政史、美国文明史作文章,争取有所发现和贡献。然后,再用若干年的时间,用来修订《中国人的美国观》。当然,过去的已无可挽回,虽说走了不少弯路,碰了不少壁,但总算还算勤奋和用功,特别是结识、交往了像您这样的不少的师友,有共同的学术追求和共同的语言。今后的事情,也有可能“计划不如变化快”,但我大致已经明白了,首先,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其次,不当芝麻官。再次,不空想,多做少说。最后,提升生活质量,过有尊严的生活。>瞎说一气,希望黄老师别见笑。>问吕老师好!>玉圣>1月11日23:51>>>>======= 2004-01-11 23:33:00 您在来信中写道:=======>>>江月星河网友:>>>>杨共乐是2003年夏换届时才当上新主任的,杨玉圣被排斥申报教授门外自然和他当主任无关.我想人们引起关注的是,两杨同为1963年生,同为硕士学位毕业,又同在北师大历史系,两人的学术水平虽然不在同一专业,但是人们心里总有一杆称,为何在教授待遇上两杨的如此反差,一个评上了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一个连申报也不准,请你评评这个理,而他们遭遇的时间仅仅差一年,这里的评审机制的和程序公正难道没有问题?>>顺祝春节欢快>>黄安年于Soemrs,NY,USA>>>>在您的来信中曾经提到:>>>From: "江月星河" <yesway@sina.com>>>>Reply-To:>>>To: annianh@bnu.edu.cn>>>Subject: 黄教授,您好  

>>>北师大历史学系主任是杨共乐呀,为何您说历史系领导不重视世界史呢?

14:00—16:40,我们驱车去White Plains采购。今天是Y35岁生日,中午吃面,晚上祝酒。

 

 

2004112(纽约时间),星期一(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日),中雪,近中午停,下午又下小雪,温度Somers 地区F24—F37(C—C);来美后第227,收到移民局收据第37天,今天气温回升

 

07:5438秒检查了90359份文件,没有发现病毒。

上午先后与孙燕京、朱汉国通电话,了解不少有关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情况。

 

 

黄老师:谢谢鼓励!在学问上,您一直是我师法的模范,特别是您的执着、勤奋与学术敏感,我觉得在30年代生人的美国史学者中,为师当为第一人。此外,我还向您学习的是,多锻炼,尽量不抽烟,争取少喝酒。社科院历史所的一位朋友(李万生)在信中特地谈到大作,顺便转上。玉圣1月12日9:39 >玉圣>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路是要自己走的。我自1978年回系到1998年20年,迄今25年,确实没有受领导到特别的恩惠,还是靠自己勤奋、实干、坚持、求新和机遇。如果保持身体健康,也许还可以再依靠自己的努力干上20年,不过需要大大地收缩战线。你现在还是方兴未艾,正因为这样,美国问题领域千万不宜放松,工作时尤其要注意身体,切莫透支,更忌过量饮酒。我没有别的优点,不抽烟、不喝酒,引为自豪。>别睡太晚>安年  

> 

 

 

玉圣:这位万生先生我不熟悉,感谢转来的电子邮件。安年 >> 玉圣>>黄安年先生的文章我看了,觉得很好。黄先生身处师大而作此文,乃大义使然,可敬可佩。似可将此文作为你新书附录的一文。>>这两天我在象牙塔发了一些帖,介绍黄奇逸先生。有朋友为我担心。但话已经说了,已经招人恨了,多说一些也无所谓。(在网上发文章是否也有不一稿两投的规定?八号,我把修改后的文章发给你后,想起自己在象牙塔注册了,能发文章,于是自己将文章帖到象牙塔了。当然首发权在你的网。我想应该是不能两投的。以后注意。且请原谅。)>>我可能还要写点关于黄奇逸先生的文章。>>万生>>2004,1,12>>      

 

感谢你和你们班同学们的关心。我在美国联系孙子兵法,环境健身,继续学术交流,收集各种资料,准备5月回京。祝愿你们候年快乐黄安年 >黄老师>>见信好!值此新春来临之际,我代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级美国研究专业的五位同学提前向您和吕老师拜个早年,祝您们新春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一年就已过去。但是,您去年在我们教室身披军大衣、冒着严寒给我们讲课的情景现在仍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不能忘却。那段时间里,您真是辛苦了。>>黄老师,您现在还在美国吗?春节要在美国过吗?在外国过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定有不一样的感受吧。我曾在学术交流网上看过您发表的在美国的见闻日记,觉得你到的那个地方真美。此外,能在异国他乡与亲人团聚也真令人羡慕。>>>>黄老师,您现在也一定很忙吧。您有那么多的学术成果,真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看样子,我们年轻人真的好好用功才行啊。>>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吧。以后我们可能还会有一些问题向您讨教,还请你不吝赐教。最后,再次祝您以及您的家人新年愉快,万事胜意!>>   敬礼!>>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刘明政  

>                                                            2004113日写于洛阳

 

2004113(纽约时间),星期一(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小雪转阴,温度Somers 地区F3°—F3°(C—C);来美后第228,收到移民局收据第38

 

07:5652秒检查了90660份文件,没有发现病毒。

 

 

黄老师\吕老师\小宇并小儿郎:看见你们幸福的一家实在高兴,也感觉到幸福啦.小宇一点变化也没有,比十年前稍胖一些.黄老师头发花白啦.吕老师稍稍胖了一点,好极了.小胖子不像小宇,是不是像他爸爸?我们还行.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儿子身上.我还是老样子,一天忙不着边际的事,耽误自己.金宁宁也很忙.除我之外,他们都没有最近的照片,等春节时再照,那时再发吧.道安不具!孙燕京上  > 燕京:很为你们的成就高兴,祝全家春节好> 附件是几张照片  

> 安年

 

 

 

 在网上预订的SONY摄像机今天下午三点到货。

 

2004114(纽约时间),星期三(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夜下雪,温度Somers 地区F6°—F14°;来美后第229,收到移民局收据第39,今天是晓宇35岁生日

 

08:0252秒检查了105289份文件,没有发现病毒。

 

 

黄老师:谢谢传来您和吕老师与外孙的合影,其乐融融,好极了.转上我给浙大楼均信教授的回信以及他的来信,其中言及刘老师纪念文集事,楼老师还提到您.玉圣1月14日 13:59          >楼老师:>谢谢传来大作,已发布于学问人生专栏: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4525&type=1004>刘宗绪老师纪念文集之组织编辑与出版,有劳先生处甚多,我是很感动,也很感激的.只是因编委会中有一直跟我过不去的杨某,所以我不再介入有关工作,因为我觉得跟这样的人打交道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尤其是做了系主任(其实是"儿皇帝")后更有小人得志便猖狂之习气,我懒得搭理.恕我多嘴,宗绪老师生前最看不上的人之一是长期大权在握的龚某,而杨某恰是该公的亲信(杨某曾恬不知耻地自称为"干女婿",因其妻为此人的研究生;恐怕倒也有不打自招之意味,不然的话,很难设想他居然能做上系主任的宝座,因为在师大历史系,这个位子历来有很多人在激烈地争夺).>要过年了,向您拜年!>玉圣>1月14日13:56>>>玉圣:您好!>>    研究生的大作收到,写的不错,谢谢。>>    关于大刘纪念文集近日刘师母与杨共乐、刘北成、端木美等开了碰头会,我原希望他们,尤其是北师大将文章尽快给我,岂料杨刘两位大人大谈要什么高质量,而自己至今还未动手……甚至口吐狂言要想指挥法国史研究会,看来此人决不可交。恕不详谈,也不必与师母谈及。>>    关于拙文。我也是受约而为,水平不高,只是对老友的怀念,发给你参考。(略有增改)我看了网上黄安年谈你的文章,更有所知。黄先生曾代表大刘到我家看望,方便时向他问好。代问玉坤好。>>>>  祝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均信          致礼!        杨玉圣        yysheng@public.fhnet.cn.net  

          2004-01-14

 

 

上午是每周一次的例行吸尘活动。

昨天Z为我的学术交流网近5900()文件做光盘没有成功,今天晚上完成。

已经来了通知可以安装光纤电缆,这样上网速度可以大大提高。

1530—1615分冒着严寒冻耳沿上下坡路走,遇两人。

 

2004115(纽约时间),星期四(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早上中雪,上午晴有风,,温度Somers 地区F11—F-5(C-12—C-25);来美后第230天,收到移民局收据第40

 

08:0652秒检查了115790份文件,没有发现病毒。

 

                                                                                 

   

 

1040-1130分冒着严寒在两处上坡照相,未见一人,踏着深雪向上爬相当艰难。

上午和赵钟珉通电话。

 

2004116(纽约时间),星期五(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晴有风,温度Somers 地区F8°—F15°;来美后第231,收到移民局收据第41

 

08:0435秒检查了116140份文件,没有发现病毒。

04-01-16 08:15—09:15 Y和我带Jonathan去儿科门诊部常规检查。

26,长度28英尺,体重2011盎斯,头围43.2;打针为血友病及流行性感冒针中的一种,另一种待通知到货。有点认生,检查时哭,各方面好。医生嘱咐可以吃雨、猪肉、牛肉和羊肉,不要吃鸡蛋,检查水中是否含弗,否则要加含弗的维他命。下午3:15—3:35,在医院补打了一针,因为镇剂已到。

晚上L和上海的妈妈及哥哥通电话。

 

2004117(纽约时间),星期六(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晴有风,温度Somers 地区F21—F30(C—C);来美后第232天,收到移民局收据第42

 

08:0749秒检查了116530份文件,没有发现病毒。

 

 

剑鸣兄:贵校6月份的庆祝会议,若无时间冲突,我将前往,除了参加庆祝会之外,主要是想看看杨生茂先生、来新夏先生两位前辈。我之所以准备与会,还想会会山东师大的王某,我最近接连听到他在北大等场合造谣生事,可惜他也是南开校友。转上我的两封短信,兄可一览。如果与会的话,我拟提交一篇文章,暂定题目为《美国史研究的南开学派——现实性与可能性的探讨》。玉圣04年1月18日2:15  给《学术界》杂志社马立钊先生的信 小马:两天前,在北大一个小型的朋友聚会上,南开来的一位美国史教授说,贵刊今年第3期发表的王维等的"美国史论文写作的两个问题"一文,山东师大的一位叫王玮的教授说该文是假冒他们的名义,并且到处散布说该文是我推荐给贵刊的.但我未曾向贵刊推荐过该文.贵刊第3期发表的作者署名,恐怕确实有问题.因为该文曾由南大任东来教授推荐发布在学术批评网上(后应被批评者的要求而撤除),作者是南大历史系的世界史研究生(笔名"翟小倩"?)请留意此情况.并请你及时转告袁社长.    杨玉圣2003-07-23 13:00 给北京大学杨立文教授的信: 杨老师:过年好!节日快乐!昨天跟北大的几位朋友小聚,席间听说前些时候在北大的世界史研讨会上,山东师大的某位王姓教授在包括您在内的诸多师友面前公然无耻地造我的谣;尤为痛心的是,还听说我一向敬重的某一位北大的老师也在此公开场合对我颇多微词。这个会,事先没有通知我,已经开始了之后有朋友叫我去,我也就没有去凑热闹,因为自己不想自讨无趣。未料,某些无聊无耻之士居然借此向我泼脏水!人言之可威,人心之叵测,信矣!    杨玉圣  

   2004-01-18 15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481092.html

上一篇:《2003年科研成果情况的说明》【2004.1.6记事本】
下一篇:我的2024.1.18-1.24记事本摘要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0 1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