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铁路华工概念的思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11月13日发布
在我看来,美国铁路华工泛指19世纪60年代以来参与美国铁路建设的华工及其相关人士。专指19世纪下半期建设几条太平洋铁路及美西相关铁路的华工。2019年5月10日,我们即将迎来美国第一条太平洋铁路的建成150周年,研究美国铁路华工需要聚焦在1865-1869年大批华工参加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上这个历史事件上。把握时机,聚焦发力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思路,在2019年5月之前聚焦发力,将有可能事半功倍,在我国路线图、时间表是很重要的。
从研究角度看,铁路华工和第一条太平洋铁路华工的概念是不一样的,铁路华工和华侨华人的概念更不相同,这些概念是绝对不能混同的,尽管对于研究侨乡机构的研究来说,第一条太平洋铁路、铁路华工、华人华侨,都是侨乡的亲人和研究对象。
实事求是地说,真正具有学术价值课题研究,不是泛泛地包罗万象地谈论美国华人华侨或者海外华人华侨的摄影作品或者游记感受、教育基地、电视媒体宣介等普及资料,而是精准阐述和建设太平洋铁路相关的人和事,探寻沉默的建设太平洋铁路的道钉们,在这个关系事实真相的问题上,对于专门从事研究和专业宣传的工作者来说,是不能也不该含糊其词的,我们不能将原本清晰的特定时间和对象的限定,随意地加以扩大和延伸,似乎美国铁路华工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历史真相是不能用相似、可能来解释的,历史真相就是历史真相,需要经得住历史得反复检验。例如大批华工参加中央太平洋铁路得建设究竟是在1863年、1984年还是1865年,我们有足够得根据指1865年,但是没有证据证明揭示1863年时没有华工参与,哪怕只有一个人,提供有证据显示1864年有少量华工参加,但是没有证据否定1863年没有华工参加,这就是历史学家尊重历史真相的严肃态度。历史真实需要依靠文献记载和当时得历史照片,历史照片在当年条件下难以作假,但是历史画作如果不是当时得写实作品,则时绘画艺术得再创作,不同视同历史依据,例如1863年太平洋铁路开工典礼上有没有华工或者华人在场,作者为赞扬华工的历史贡献可以画华工在场,但是事实真相不能靠这幅画来鉴别的,相反如果真有华人哪怕是热闹的华人在场,那不正好为1963年华工可能参加太平洋铁路建设提供佐证吗,那不否定了1864年华工开始参加建设太平洋铁路的论断吗?历史不能假设和推断,我们还是要根据史实真相说话。
建筑风格之类的事情更为复杂,例如无论在美国还是加拿大,在19世纪的淘金时期和建设铁路时期,是没有碉楼建设风格的,当然有防范印第安人的“骚扰”问题,只是主要并非采用建碉筑堡形式,然而大量事实说明在五邑的碉楼或者侨乡村落的建筑和华人华侨出资出力出思路建设家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问题是这些华人华侨并不仅仅限于美国加拿大,而是散见于东南亚,北美洲、中南美洲、欧洲和澳洲等地,虽然建筑大同小异,但是具体到五邑不同村落并非完全相同,真正要落实到这是主要体现美国铁路华工的建筑风格那就要用过硬的文献资料说话,要落实到人:是谁、何时、何地开建和重修,有无家谱、家书、海关档案、遗物遗址可以作证,如果不砸死这一条,要说明建筑和美国铁路华工的联系的说服力就差了。同样的道理在于日常生活习俗遗物的“考古”发掘,前提是确认无疑是美国铁路华工村落并选择最具可能的地点进行考古发掘(例如李天沛、李祐芹所在的水楼村),如果美国铁路华工村落不能首先砸死,那么发掘的遗物怎么证明就是在美国的铁路华工生活用具和家乡生活用具的关联性呢。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精准再精准,聚焦再聚焦,需要严格界定而不能宽泛解读。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08509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