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中央电视台唯收视率的末位淘汰制和百家讲坛的起死回生

已有 5439 次阅读 2007-11-13 08:00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央电视台唯收视率的末位淘汰制和百家讲坛的起死回生

 

黄安年文  发表:20071113

 

2002年底中央电视台推行的唯收视率的末位淘汰制一直引发争议,但是中央电视台对此我行我素,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电视台市场化倾向越来越突出,唯收视率的倾向愈来愈强烈,注意社会效益的导向越来越淡薄。别的不说,在几十上百的栏目中,先是“读书”栏目在收视率的末位淘汰制下被毙,接着定位学术精品的百家讲坛也面临快被淘汰的命运。该栏目为避免被淘汰而放弃了百家讲原定追求学术精品的风格而变为现在许多人所熟悉的在弘扬学术名义下娱乐化、大众化、评书化特色,虽然不断引发人们的质疑,但毕竟起死回生,挽救了一个栏目,只是中央电视台又多了一个大众文化节目。但是综观中央电视台的几乎所有栏目,时下既无读书精品也没有学术精品,这能适应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学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提高的要求吗?如果我们单纯追求收视率,那干脆在全国开禁凤凰电视节目,让凤凰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一决收视率高下如何。或者干脆在全国播放不加删节的《色戒》,则其收视率一定是全国之最的。如果你不导向规定每天晚上7点为全国雷打不动的新闻联播节目,其收视率又会怎样,我在广东的短时间时就明白那里的不少居民晚上7点是根本不看中央电视台节目中新闻联播节目的。

 

作为中央电视台还是需要一定的导向,要讲求社会效益,一味强调唯收视率则会把方向引入歧途,对于一些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但是符合部分群体需求和文化发展防线的例如读书、学术等栏目,仅仅强调唯收视率的末位淘汰制,这是很不平等的,无疑是将它们置于死地,有人说唯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不是没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可以用另一种当年批评资本家丑恶本质的说法,叫做唯利是图!我不理解的是号称社会主义文化的影视,怎么就不能容纳学术精品节目。在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几百个电视台节目中就有几乎是纯学术性电视节目,观看这个节目的收视率绝对是属于低收视率之列的,他们是靠唯收视率来生存的吗?现在百家讲坛中一些从事学术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也得伏伏贴贴、低三下四地被“改造”和“打造”成“媒体人”了,是什么强大的吸引力使得他们异化了?难道仅仅是被逼无奈为生存而博来迎合这个唯收视率?利益相关者心理十分清楚这个唯收视率的背后是及其具有诱惑力的名和利,为人民争名夺利固然有个名份,不过变成了“唯利是图”就变味了。美国是最市场化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能够做到的低收视率继续生存并有逐步扩大态势,我们社会主义特色道路为何做不到?我们的主管部门都在干什么了!难道是没有读书和学术的影视收视率才符合特色道路的口味?

 

百家讲坛为生存,要追求收视率,放弃了学术精品的定位,现在的百家讲坛不以学术精品取长了,而以迎合娱乐化、大众化为趋向了。这样的话由别人来说你有点不相信,百家讲坛掌门人也一再强调他门是所谓学术栏目,然而在了解内幕的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马瑞芳先生今年8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一书中是却说的明明白白的,请看下面的文字片段:

 

早期的《百家讲坛》“多请多为大腕、大师、泰斗级的人物,结果怎么样呢?不幸得很,收视率极低,栏目也面临末位淘汰。”“这样一来,《百家讲坛》在选择主讲人十,就不能只考虑学问多少、名气大小、水平高低、权威与否。”“首先要考虑的,还是他有没有‘观众缘’。有‘观众缘’,其他方面达标合格,本人也愿意,他就有可能走上讲坛,甚至成为‘坛主’。没有‘观众缘’,学问再好,水平再高、名气再大,也可能与讲坛失之交臂,因为他原本‘无缘’。”(易中天序“我看《百家讲坛》”,第4-5页)

 

“阎崇年不承认是‘开坛元勋’,但使百家讲坛在影视观众竞争战中起死回生,他是首功之人。”“百家讲坛初创时基本是‘大家讲坛’,以片头人物为代表: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时间简史》作者霍金、欧元之夫蒙代尔、古典诗词研究名家叶嘉莹。有意思的是,‘含金量’非常高的大家,组成个‘铁锡节目’。所谓‘铁锡’开始指播出时间‘铁锡’,是最不合适的中午。后来收视率也‘铁锡’,几乎在科教栏目垫底。我说‘几乎垫底’,是百家讲坛后边还有个真正垫底的‘读书时间’。电视观众才不管你主讲人有没有世界性的学术地位,才不管你有没有名气或有多大名气。你讲的不对我心思,我就打台,我一打台,收视率就掉下来。而中央电视台对栏目实施收视率的‘末位淘汰’。‘读书时间’以被淘汰出局,马上轮到‘百家讲坛’了。”“阎崇年走山百家讲坛,百家讲坛开始走下神坛。”“百家讲坛收视率渐渐蹿红,雪藏书斋五十年的阎崇年一举成名。”(马瑞芳《‘开坛元勋’阎崇年》,第17-18页)

 

 

附网上评论一篇

******************************************************************8

中央电视台的“末位淘汰制”利弊谈

????????

中国传媒经济学会客厅

 

? “末位淘汰制”流行于中国各行业管理中的一种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我们从从中央电视台实施末尾淘汰制谈起。

 

一、案例:

20049月,中央电视台的《读书时间》栏目,走过8个年头,终于寿终正寝,其直接原因是因为中央电视台采取收视率末尾淘汰制的缘故。

中央电视台于20029月开始推行的“栏目警示及末尾淘汰制”于近日得出结果,中央电视台12个频道中将有10个栏目从电视上消失,另有10个栏目受到警示。在停播和受到警告的栏目名单中,除了《中国人口》、《电视购物》、《商界名家》、《外语教学》、《农业新闻》等实用栏目之外,还有一大部分如《地方文艺》、《音乐再现》、《原声电影》、《戏剧绝活》、《音乐厅》、《外国文艺》、《世界名著与名片》等7个栏目。这些栏目,与目前社会上所不看好的“弱势门类”艺术有着直接关系,其比例高达35%

 

二、案例分析:

核心问题:“末尾淘汰制”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评判的标准决定评判的结果。如果以摇滚青年的标准来评判,那么摇滚以外的所有栏目甚至包括《新闻联播》也许都不是最重要的;而假如以戏迷的标准来评判,那么通俗歌曲和电视剧则显得有点多余。喜欢韩剧日剧的观众,也许恨不得一打开电视全是金喜善全智贤;而喜欢美国大片的,恨不能所有的频道只放汤姆汉克斯和飞机大炮飞炸弹乱爆。

2、照说中央电视台对收视率低观众反映差的栏目进行末位淘汰,使节目的质量和层次提高,这本身是一件好事。这起码反映出在加入WTO之后,面对越来越紧迫的形势和口味越来越刁的观众面前,中国电视的老大哥也开始有些坐不住了。

??3、将此话题大而化之到整个社会,我们会发现,是不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看书就应该把图书馆和书店干掉?是不是历史、哲学、数学等弱势知识因为选修的人越来越少而从此就让它们消失?很多报纸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已经彻底地取消了副刊,这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就目前不太乐观的电视文化现状来看,我们的电视其文化含量本来就不高,有文化品质的节目本来就屈指可数。央视这次大规模削减而不是改良文艺类节目使我们看到一些危险的征象。

 

三、结论

1、我认为中央电视台实施末尾淘汰制是失败的。

??2、原因:末尾淘汰制是适用于多部门或者多项目的组织,一些人积极主动工作,而另外一些人则被动工作。末尾淘汰制是激励所有的人都积极主动工作。如果所有的人都积极主动工作,则末尾淘汰制一般不适用。

 

四、思考、反思

“末尾淘汰制”作为一项制度,有其使用的条件,有的组织适用,有的组织不适用。“末尾淘汰制”到底还有有哪些其它适用条件?什么样的组织适合?什么样的组织不适合?

 http://web.cenet.org.cn/web/tangmaolin/index.php3?file=detail.php3&nowdir=&id=88880&detail=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0706.html

上一篇:李成志著《古币歌》(九)花钱、铜元部分
下一篇:赞李成志先生的《古币歌》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6: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