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不少科研课题验收鉴定会,发现有这样的问题,鉴定的第一个审查内容是“是否完成科研任务书要求”,表面上看这个问题好象是非常合理,但在多次审查后体会到,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如果科研任务书本身存在问题,也就是说课题在立项过程中就存在缺陷,课题组仍严格按照任务书要求,这样虽然按照计划完成了任务,但并没有把课题本身完成好,这属于先天不足。但按照验收标准,又不能说没有完成任务。记得前几年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基金标书与课题本身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基金标书主要的作用是审核课题组是否具备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而不是按照一个固定的规划完成实验任务。课题负责人应该而且应该积极根据科学发展的最新进展随时调整研究方案,不能也不应该拘泥于任务书内容。因为一个基金标书从开始申请到最后完成要经过3-4年的时间,如果这么长时间,一个科学问题没有任何的新进展,要么课题的创新性根本就没有,要么是课题的创新性实在太大,没有人能做得出,这两种情况都不应该多见。更常见的情况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国际上许多人同时在做。假如全部或部分问题已经被国际同行率先解决,比较理想的办法是在别人的基础再前进一步,但有时候很难再往前进,那么相对合理的方法是尽快转移课题方向。但在目前我们的课题验收形式下,课题组完全可以装聋做哑,毅然按照原来计划完成任务,这不过是属于重复别人的工作,但这种情况是不容易被鉴别,更不容易被处罚,因为课题组是完全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成了课题。
虽然科研课题验收与税收没有直接关系,我感觉有一定类似性。中国目前的税收情况是,高收入人群逃税严整,主要是我们国家的税收监督过程不完善,有许多途径容易让一些高收入人群逃税。我对税收不懂,但按照个人的理解,税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国家有收入来完成国家的职责任务,另一个应该是能者多劳,也就是说有能力赚钱的人多贡献,而能力弱的人就少贡献,这样很类似一种杀富济贫的味道,这样能让社会更和谐稳定,避免过度两极分化。可惜的是,现在我们一般工薪阶层收入完全暴露在阳光下,没有机会逃税,但那些黑色收入或灰色收入的人群,却非常方便逃税。解决税收不合理的问题当然需要许多工作要做,因为外行就不谈了。目前科研课题也存在向少数富裕人群集中的趋势,最近几天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主要问题是现在国家在科研上投入多了,大家的抱怨反而更多了,主要原因是贫富不均现象更严重了。这种贫富不均现象非常类似于目前我们的收入所得税,课题比较少的科研人员,为了完成课题,经费非常紧张,能按照计划完成就很不错了,出的成果相对比较少,这类似工薪阶层不能少交税。但经费很多的人,可以用多个途径的经费完成一个课题,甚至有课题完成了再申请经费的作法,这后一种方法很类似于套经费。我了解的情况是,这种情况真有不少。这都类似于高收入人群可以少交税。
因此课题验收要审核一个科研人员的科研效益,比较理想的方法是该课题组获得的经费总数量与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综合审核。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对课题的财务审核好象抓的越来越好,越来越严。如果对整体科研效益不注重,这会容易导致拉大贫富差距。
突然想到一个谚语:虱子多了不怕咬。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174-40695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