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峰
闲看北大校长“耍性子”
2012-8-8 11:45
阅读:4536
标签:北大, 周其凤

北大校长周其凤最近公开耍了把“小性子”。

“我有我的性格,不想改,我65岁了,有人想通过一些事来改变我,说实话,不可能。”对舆论质疑他的各种“哭”和“笑”,在一次演讲中,周其凤鲜见地露出了脾气,“这是我的情感表达,你不喜欢,没办法,我不是演员,你可以不喜欢我,也不需要你喜欢!”(731日《广州日报》)

说实话,我对周校长其人也没有太深的好感,尤其他那软绵绵的性格和北大应有的气质很不搭,很让人为北大着急。但这次,他这个小性子耍得我蛮喜欢。中国的大学校长某种程度上缺的就是这种自我的性情,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位,大多数就像写好了程序的机器人,无论是面对公众舆论,还是官员、师生,很少有让人心里一动的鲜活感。

周校长的“小性子”至少让人们看到了他的真性情。在回应舆论的挑剔与质疑时,他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不是如同提线木偶一般,让一帮班底写好“台词”,请发言人郑重其事去宣读。他谈到这些事情时的开诚态度,就像一个诉说委屈的孩子,一个人只要不是对他抱定成见,我想多少也会被感动。

有这样的感动,还有什么误解不可消弭?至少,这种良性的沟通可以消除部分成见。我们的很多名流和官员缺少的正是这种沟通的诚意和能力,在“麦克风”和“摄像机”无处不在互联网时代,仍然习惯于做“鸵鸟”。他们担心舆论说他的坏话,但又不知如何是好,往往不是躲着舆论洪峰走,就是想方设法利用手中的权力资源去压制舆论,结果使公众人物和公众舆论之间的误解越来越深,最终形成两个完全割裂甚至对立的舆论场和话语体系。

校长有性格,大学才可能有性格。当然,对周校长而言,这样的“小性子”可以让人们看到他作为公众人物可爱与真诚的一面,但要弥合这所百年老校和公众期待之间的差距,作为校长,周先生或许还要有认真倾听的耐心和从谏如流的豁达。对个人的言谈举止,舆论可以挑剔,他有权利坚持,但我更愿意看到,对北大的优良传统,周校长也能如此坚持,并在这种坚持中重拾北大昔日之辉煌。

我甚至设想了这样一个场景: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利欲诱惑,面对行政权力的种种干预,面对日渐式微的学术权力,周校长也能有勇气耍一把小性子——“北大有北大的性格,不想改!”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显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992-60018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