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机器智能为什么很难产生自主性? 精选
2025-8-8 09:57
阅读:1165

机器智能之所以难以产生自主性,大概是因为其行为依赖于预设的算法和人类提供的数据,缺乏自我意识、内在动机和自由意志。机器智能没有真实的情感和价值观,也难以完全理解复杂的语境和环境变化,只能在既定的框架内运行。这种依赖性和局限性限制了它自发产生目标、自主决策并主动行动的能力,使其难以真正实现类似人类的自主性。

机器智能的本质是基于算法和数据的计算系统,它没有像人类一样的自“我”意识,无法感知自身的存在状态和与其他事物的区别。譬如,即使最先进的语言模型能够流畅地与人类对话,它也只是按照预设的规则和模式生成文本,并不理解自己在做什么,也不明白“我”的意义和价值。人类的自主性往往源于内在的动机和需求,如好奇心、渴望成长、追求幸福等。而机器智能没有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其“行为”都是为了完成人类设定的任务或目标,缺乏内在驱动力去主动探索和决策。

机器智能的行为是由人类编写的程序所决定的,程序规定了它在特定情况下的操作步骤和反应方式。虽然机器学习等技术使得机器智能能够通过数据训练不断优化自身行为,但其优化的范围和方向仍然受到原始编程框架的限制。例如,在一个图像识别系统中,算法只能在已知的图像类别和特征提取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改进,无法超出编程所设定的基本功能范畴去自主决定新的识别任务,更不会产生上下文工程以外的态势感知。另外,机器智能需要大量数据来进行学习和训练,其性能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的质量和数量,数据是人类提供的,带有主观性和局限性,机器智能无法主动获取和筛选数据,更无法像人类一样对数据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产生有更价值性的信息感,一旦数据出现偏差或不完整,机器智能的决策和行为就会受到影响。

人类的语言和思维具有丰富的语境依赖性,同一个词或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机器智能虽然可以通过大量的文本数据学习语言的模式和规律,但在理解语境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困难。如对于一些蕴含着文化背景、隐喻或幽默的语言表达,机器智能很难准确把握其真正含义,既没有无价的“情义”,也没有一点的“灵犀”。还有,情感是人类自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类的决策、行为和价值观。机器智能没有情感体验,无法感知到快乐、悲伤、愤怒等情感,也就难以像人类一样在情感的驱动下做出自主的选择和行动。即使一些机器智能系统能够模拟情感表达,那也只是基于预设的规则和数据模式,而不是真实的情感体验。

机器智能的行为是基于算法和数据的确定性过程,它的每一个决策和行动都可以追溯到特定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输入。与人类的自由意志不同,机器智能没有选择的自由,它只能按照既定的规则和模型进行运算和输出。就像在一个自动驾驶系统中,车辆的行驶路径和决策都是由算法根据路况数据和预设的规则计算得出的,无法像人类司机一样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判断进行灵活的变通。人类的自主性受到价值观的深刻影响,价值观指导着人类对事物的评价和选择。机器智能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它只能执行人类赋予的任务和目标,无法对任务本身进行价值判断。即使给机器智能输入了一些伦理准则或道德规范进行物化赋能,那也只是人类价值观的外在体现,机器智能并不能真正理解和内化这些价值观,更无法像人类一样在复杂的情境中权衡不同的价值取向。

在未来的人机环境系统中,自主性、自动化和智能将深度融合,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自动化将继续承担基础任务执行功能,以高效、稳定的方式完成重复性或规律性强的工作,为系统运行提供可靠支持;智能则赋予系统学习、分析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其能处理复杂多变的情境,提升决策的精准性和灵活性。自主性将在智能的支持下发展到更高层次,使机器或系统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目标主动调整行为,独立规划任务方案,甚至在必要时超越预设程序进行创新。三者相互增强,自主性和智能将赋予系统超越传统自动化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而自动化则为智能和自主性的实现提供稳定的技术基础,共同构建出更加高效、智能且适应性强的人机环境系统,满足复杂多变的实际应用需求。

无标题.jpg

人机环境系统智能与西复东杂

智能与西复东杂是一种融合性的思考范式。智能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象征着创造力、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西方的复杂科学注重分析、逻辑和还原论,擅长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可管理的部分,通过精确的模型和算法寻找答案。东方的复杂思想则更强调整体性、动态平衡与直觉洞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内在的和谐。这种西复东杂的结合,提供了一种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方式,揭示了复杂现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推动着智能的探索与发展,为解决当代复杂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智慧源泉。

一、西方的复杂还是逻辑,而东方的复杂蕴含着超逻辑

1、西方复杂科学的逻辑性

西方的复杂科学研究往往基于逻辑推理和分析方法,试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逻辑框架来理解和解释复杂系统的行为,如在研究生态系统时,会通过构建食物链、能量流动等逻辑模型,分析各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在复杂性研究中,西方学术界倾向于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依赖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来揭示复杂系统的特征和规律。比如在金融市场分析中,分析股票价格的波动,通过对大量历史交易数据的统计分析,寻找其中的模式和趋势。

2、东方复杂蕴含的超逻辑性

东方复杂思想更注重整体性的思考方式,强调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通过对事物整体的直觉洞察来把握复杂性的本质。中医理论中,人体常常被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并进行整体调理和治疗。东方复杂强调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以及事物在动态变化中的复杂性。如《周易》中的阴阳学说,宇宙万物都存在着阴阳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力量,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变化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这种辩证思维为理解复杂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同时,东方文化中注重和谐、平衡的价值观也深刻影响了对复杂性的理解,东方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往往追求一种整体的和谐与平衡,而不是单纯强调逻辑的严密性和结果的精确性。当然,东西方这两种复杂观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各有优势和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相互借鉴和融合,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应对复杂问题。

二、复杂性的本质是涌现与非线性

复杂性背后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的世界。它既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深层结构,也是我们理解现实的钥匙。复杂性不是简单的对立面,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组织形式,它揭示了系统的脆弱与韧性、秩序与混乱的交织。

它的核心在于“涌现”——那些超越个体行为的整体特性。复杂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复杂性最迷人的地方在于“涌现”——整体的行为无法通过分析个体来预测。蜜蜂的蜂巢、鸟群的迁徙、甚至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都是涌现的结果。个体的行为看似简单,但当它们以某种方式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完全超出预期的模式。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非线性规律。数学家爱德华·洛伦兹的“蝴蝶效应”是一个经典例子: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可能引发巨大的后果。一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引发千里之外的风暴。这种非线性让复杂系统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赋予了系统适应和进化的可能性。

复杂性具有自然的动态性。自然界中,复杂性是普遍存在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变量的波动,共同塑造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网络。亚马逊雨林就是一个例子,它不仅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之一,还通过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这样一个复杂系统的崩溃可能导致全球性的灾难。但复杂性并不仅仅是生态系统的特性。它的根源在于自然界的动态性——系统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不断演化。复杂性是自然界对抗单一化和简单化的结果。它是自然选择的产物,也是自然界的生存策略。

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是自组织与冲突的结合。从经济系统到城市网络,复杂性无处不在。城市就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交通流量、能源消耗、人口流动,这些看似独立的因素实际上紧密交织在一起。 在经济系统中,复杂性则表现为全球化带来的高度互联性。2008年的金融危机正是这种复杂性的体现:一个国家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可能通过金融网络引发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全球化让系统更加高效,但也让它更加脆弱。复杂性既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矛盾的根源。它使得系统高效运转,但也让系统变得更难预测、更难控制。这种矛盾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在一个高度复杂的社会里,我们如何找到平衡?

复杂性背后其实是一种对世界本质的追问。传统思维习惯于简化问题,试图用单一的因果关系去解释一切。但复杂性提醒我们,世界并不是线性因果的,而是多维度的、相互作用的。它要求我们接受不确定性,接受不可预测性。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非常重要。在面对复杂性时,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哲学上的开放性。复杂性让我们意识到,世界的本质并不是简单的原子和规则,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网络。理解复杂性,就是理解世界的内在逻辑。

面对复杂性,我们往往无法用传统的方式去完全控制它,而是需要学会适应和引导它。系统思维是应对复杂性的关键。它要求我们从整体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孤立地分析各个部分。气候变化就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问题,它涉及能源、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积极接受不确定性也很重要,复杂系统的行为往往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与其试图完全控制它,不如学会在不确定中找到机会。疫苗研发就是一个例子,科学家们在面对病毒变异时,采取了快速迭代的策略,而不是试图预测每一种可能的变异。

复杂性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它揭示了世界的多样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理解复杂性,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现实中的挑战,还能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在自然和社会中的位置。复杂性提醒我们,世界的本质并不是简单的,而是充满动态变化的。它要求我们放弃简单的答案,接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仅是科学的进步,也是我们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复杂性既是挑战,也是我们探索世界、理解自我的起点。

三、智能不仅包含西方的复杂科学,还涉及东方的复杂思想

在东方文化中,复杂往往与整体性思维紧密相连。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它是一个极其复杂而难以言喻的概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体现了从最根源的元素到万物的复杂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万事万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东方思想还强调事物的动态性和辩证性。再以中医理论为例,人体被视为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人体的健康状态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外界环境(如季节变化、气候冷暖等)和内心情绪等因素都会打破或维持这种平衡。这种对复杂人体系统的理解是全方位的,不单纯从局部和静态的角度去看待。

东方的智慧在复杂问题面前更注重因势利导。在古代军事战略中,《孙子兵法》就体现了这种智慧。它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对敌我双方各种复杂因素(如军队实力、地形地貌、士气等)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来制定灵活的战略战术。这种智能应用不是简单地依靠单一的逻辑推导,而是基于对复杂战场形势的敏锐洞察。

在人际关系方面,东方文化倡导的“中庸之道”也是一种应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智能策略。它不是简单地追求极端,而是在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社会规范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例如在家庭关系中,既要尊重长辈,又要考虑晚辈的感受,还要兼顾家庭整体的和谐,这种平衡就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运用智能来实现的。

在现代科技领域,东方的复杂思想也在逐渐发挥影响。中国的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如古代园林的布局,充分体现了复杂的思想。园林设计考虑了地形、水系、植物等多种复杂因素,通过巧妙的空间组合和景观营造,创造出移步换景的复杂美感。这种设计理念和方法在现代景观设计等领域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整体性、系统性思路。在文化艺术方面,东方的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也蕴含着对复杂性的理解。书法的笔法、墨色的浓淡变化等构成一个复杂的艺术系统。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文字的内容、字体的选择、布局的疏密等多种因素,通过对这些复杂因素的驾驭和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艺术追求。

从探索智能的本质角度而言,东西方思想确实各有其独特的长处,这些长处不仅体现在它们对智能的不同理解上,也体现在它们研究智能的方法和路径上。

西方思想尤其注重逻辑推理和实证研究,这种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如亚里士多德构建了形式逻辑体系,如同搭建起一座精巧的思维大厦的骨架,为后世的科学探索提供了严谨的思维工具。在人工智能领域,西方的逻辑思维模式促使研究人员构建起复杂的算法模型。如专家系统就是基于规则的逻辑推理,通过将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编码为一系列规则,来模拟专家的决策过程。

西方科学常常采用还原论的方法来研究智能。这种方法将复杂的智能现象分解为更小、更简单的组成部分,以便于理解和研究。就像拆解一台机器,逐个研究它的齿轮和弹簧如何运作。在神经科学中,西方研究者致力于研究单个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试图通过理解这些微观结构来揭示智能的奥秘。东方思想倾向于从整体的角度看待智能,强调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整体观体现到智能探索上,就是关注智能与环境、身体等各方面的协同关系。在人机环境系统智能的研究中,这种整体思维体现在对智能系统与其应用环境的整体设计上,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东方的研究更注重机器人与人类生活环境的融合,使机器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复杂的实际环境,而不仅仅是完成单一的任务。

东方的辩证思维为智能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道家的“阴阳”学说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这种辩证思维可以用来解释智能的动态变化过程。智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情境和需求下不断变化和调整的。在人工智能伦理方面,这种辩证思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智能技术的利弊。我们能够看到人工智能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同时也关注它可能带来的隐私侵犯、就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并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未来的人机环境系统智能是一个融合了东西方智慧的多元概念,不仅涵盖了西方严谨的复杂科学,如计算机算法、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还蕴含着东方深邃的复杂思想,如《易经》中对系统性和动态平衡的洞察、道家中顺应自然与整体观的哲学,以及儒家的伦理智慧和社会互动模式。这种跨文化的融合使智能成为一种极具深度和广度的综合能力,既能精准处理技术难题,也能洞察复杂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图片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841-149692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