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官网对姚錱先生的介绍如下:网址http://casad.cas.cn/ysxx2022/ygys/200906/t20090624_1809568.html,姚錱(1915.10.18-2005.11.4),实验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家。江苏常熟人。193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系。1949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早期从事实验形态学和胚胎学研究。后致力于实验和人体肝癌研究,建立了甲胎蛋白免疫检测法,首先用于人群普查,为发现亚临床肝癌作出了贡献。发现了人肝癌新的膜相关胚胎抗原。1983年组织和主持了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有较好选择性的抗人肝癌单抗,经用放射性碘标记后已成功地用于无手术指征肝癌患者的治疗。开展了小鼠胚胎干细胞建系、诱导分化和转基因研究,转化生长因子b1基因过分表达的胚胎干细胞可定向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及微血管,可作为研究血管发生的实验模型。现主持猪胚胎干细胞建系研究。
图1:姚錱
1949年,姚錱获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Cytochemical Studies on Drosophila Development(果蝇发育的细胞化学研究),论文全文:姚錱博士论文.pdf。此文文摘收录在科睿唯安的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数据库中此文链接为:https://www.proquest.com/301127175。爱丁堡大学的ERA(Edinburgh Research Archive,可以理解为爱丁堡大学的机构知识库)提供此全文,记录为:https://era.ed.ac.uk/handle/1842/11639。
姚錱是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杰出代表,Cell Research,创刊主编。聊几句Cell Research,虽然略有争议。Cell Research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中国优秀期刊的代表之一,这毋容置疑。至于卓越二期没有进入领军,主要是吃亏在规模指标上,的确最近这些年Cell Research发文量没有明显增长,Article + Review没有上三位数。不过,如果将其姊妹刊Cell Discovery纳入一起考虑,结论或许不一样。但,Cell Discovery暂时没有CN号。中长期,此事怎么解?个人觉得,或许Cell Discovery可以考虑再次申请高起点?应该可以拿下!按照最早的思路,或许可以考虑Cell Research依然维持目前的发文量,或许也可以微涨,但Cell Discovery差不多到了要放量的时候了,大大方方挣钱,挣全世界的钱(当然,也要好好为全世界提供出版服务)!这样,姊妹刊组合起来,自我造血,这样的话是不是领军其实已经不重要了,50万/年还是150万/年,更是毛毛雨啦!卓越行动如果有三期,没准应该想方设法奖励这样有造血能力的姊妹刊组合!这也是导向,一期要JIF(当然也不是只要JIF),二期要发文量(当然也不是只要发文量),三期要什么?可以想想自我造血能力了?
图2:Cell Research创刊号封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3 1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