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长假休闲选择的逻辑与意向实证研究
一、休闲选择的逻辑框架
社会经济发展与休闲分层驱动 随着国民收入提升和休闲时间增加(2023年休闲时间较2022年增长39.38%),休闲需求从单一放松转向精神满足、社交互动与自我成长。例如,传统观光游逐渐被体验式、文化深度游取代,如博物馆、非遗体验等成为热门选择。共趣社群(如登山、摄影社群)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休闲分层,成员通过兴趣联结形成差异化活动偏好。
政策与基础设施的催化作用 高铁网络扩展(全国里程超4.5万公里)和县域旅游配套完善(如高性价比酒店、接驳服务)降低了长线游门槛,促进“拼假+多目的地”组合模式。免签政策(如马来西亚、泰国)直接拉动出境游增长,五一期间马来西亚中国游客订单同比增150%。
消费观念与代际差异 Z世代更倾向“沉浸式”“户外探险”等细分体验,订单增速是传统观光的1.5-3倍。而80后、90后则注重亲子互动与轻奢度假,县域酒店质价比+自然体验”成为热门。此外,健康意识提升推动防晒衣、溯溪鞋等功能装备销量激增,兼具实用与时尚属性。
媒介与社群影响 社交媒体(如小红书、抖音)通过“种草”效应重塑旅游决策,例如县城酒店体验视频播放量破亿,推动下沉市场热度。演唱会经济(如五一期间多地音乐节)带动“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的文旅融合模式,周边酒店预订量翻倍。
二、休闲意向的实证分析
目的地选择多元化
区域偏好:东部地区仍为核心目的地(占38%),但中西部小众景点(如原生态村镇、峡谷溯溪)吸引力上升。
类型分化:自然风光(23.63%)、美食旅游(20%)、近郊游(11.81%)成主流,红色旅游(2.12%)等文化类项目占比偏低。
行为模式转变
从“特种兵”到“度假式”:39.6%消费者选择慢节奏度假,仅28.72%仍偏好密集打卡。
本地化与微度假:48%大学生未出游,选择城市漫步(Citywalk)、近郊露营等“轻探险”活动。
消费决策特征
性价比敏感:71%消费者倾向250元以内的防晒衣,品牌折扣(如唯品会3折活动)显著影响购买。
美学平衡:冲锋衣选购关注科技面料(如DRYVENT、Omni-Tech),同时追求“多彩山系”“复古机能”等设计风格。
三、未来趋势与建议
产品创新:开发“高铁+本地交通”联程套餐,强化节点城市与周边景区联动;针对低线城市需求设计短线出境游产品(如东南亚免签目的地)。
技术赋能:利用AI模型(如DeepSeek-Prover)优化旅游路线规划,提供个性化推荐。
可持续性:推广县域生态旅游,结合乡村振兴政策打造“轻奢+自然”体验。
总结
小长假休闲选择呈现“分层化驱动”与“多元化意向”并存的特征,既受宏观政策、基础设施推动个体价值观与媒介环境重塑。未来需进一步关注代际差异、技术融合与可持续发展,以匹配不断升级的休闲需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5 1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