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教育效果,关键在于找准学生的“情趣点”(兴趣与情感共鸣点),并结合科学的教学设计实现教育目标。以下是具体分析及策略建议:
一、学生的“情趣点”分析
1. 现实关联性
关注点:学生对与自身生活、社会热点相关的内容更感兴趣(如就业压力、网络文化、社会公平等)。
案例:通过“躺平vs内卷”讨论青年价值观,用“淄博烧烤”“村BA”等热点事件分析乡村振兴。
2. 互动性与参与感
关注点:学生偏好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而非单向灌输。
案例:模拟“联合国气候峰会”辩论,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3. 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关注点:真实故事、榜样人物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如张桂梅、航天团队事迹)。
案例:用《觉醒年代》影视片段解读建党精神,结合学生家乡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
4. 技术赋能的新鲜感
关注点:数字原生代对短视频、虚拟现实(VR)、AI工具等有天然亲近感。
案例:用AI生成“未来中国”图像辅助理论讲解,鼓励学生制作“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短视频。
二、提升思政课教育效果的策略
1. 内容重构:从“教材体系”到“问题链体系”
方法:将理论转化为“问题链”(如“中国式现代化如何破解西方困境?”),以问题驱动探究。
工具:使用KWL表格(Know-Want-Learned)记录学生认知变化。
2. 方法创新:构建“三课堂联动”模式
第一课堂系统论:理论精讲+案例研讨(如用“芯片封锁”事件讲自主创新)。
第二课堂:实践项目(如“基层治理调研”“乡村振兴直播助农”)。
第三课堂:网络学习(开发思政类互动游戏、VR党史体验)。
3. 评价改革:注重过程性成长
方式:用“档案袋评价”记录辩论表现、调研报告、社会实践;引入同学互评和社区反馈。
案例:将学生设计的“社区垃圾分类方案”落地实施并纳入考核。
4. 教师转型:做“价值引领的导演”
角色:从讲授者转为学习设计师,策划项目式学习(如“重走长征路”研学方案)。
能力:掌握基础数字工具(如用Canva设计课件、用Moodle管理学习数据)。
三、典型教学场景设计
主题: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1. 预热:学生拍摄3分钟街头采访视频“你眼中的共同富裕”。
2. 课堂:
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数据图谱分析政策逻辑;
分组辩论“先富带动后富是否过时”;
AI工具模拟不同分配方案的经济影响。
3. 延伸:设计“校园共富行动方案”(如知识共享平台)。
四、关键实施保障
1. 资源建设:建立思政案例动态库(纳入最新热点事件及地方特色素材)。
2. 教师协作:组建跨学科教研组(如邀请经济学教师共研“双循环”专题)。
3. 技术支撑:开发轻量化思政教学工具(如H5互动测试、弹幕讨论墙)。
五、效果评估维度
| 维度 | 观测点示例 | 工具 |
|--------------|-------------------------------|--------------------------|
| 认知提升 | 能辨析历史虚无主义典型话术 | 情境判断题、概念图 |
| 情感认同 | 主动转发正能量案例的比例变化 | 社交媒体数据分析 |
| 行为转化 | 参与志愿服务人次增长率 | 实践平台数据追踪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胡业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486-148101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