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做事 欣赏 淡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xf E-mail:zc2623@qq.com

博文

关于研究意义的再思考

已有 359 次阅读 2025-8-12 16:57 |个人分类:关于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其实这个问题以前讨论过,今天又拿出来梳理的原因是,我们还有困惑。比如,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们会发现,有些东西的价值在变化。甚至是我们非常珍视的东西,最后发现全无意义。这也许就是人生的荒诞。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但有一个经验需要我们总结,就是避免全盘否定。因为一个细小的内容或者感受而否定整体,否定我们所珍视的东西,肯定是不明智的。这种情况无论是涉及情感,或是涉及学术研究,具有同样的启示。比如说,我们不能因为他人的态度而放弃自己或者改变自己对某种东西的态度,人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复杂到估计他自己都无法完全把握的地步,陷于主观是每个人最危险的境遇,在主观中,人会误解与这个世界的关系,甚至误解与自己的关系。我们始终在河流之中,而河流始终在流淌,这就是人生。

换个场景依旧这样,学术研究同样如此,冷板凳坐了足够久,最后发现根本无人理睬。这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我们的研究其实首先具有自我满足的需要,在满足自我求知需要的前提下,如果能够有幸汇入人类认知的洪流,并能激起别的浪花,使这条河流更波澜壮阔,那么就会产生围观甚至评判,而追求者们事实上需要这些,只是不同的人需要的程度不同罢了。这就是学术研究为什么要发表,自媒体为什么会流行,历史为什么最具有吸引力的根本原因。明白了这一事实,不是增加琐碎的人生羁绊,而是要提醒研究者们,我们自己对自己研究的态度最为重要,甚至是人生快意的基础。很难想象,我们根本没有搞清楚自己研究的价值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投入的学术研究。兴趣是儿童研究的动力,却不是成人的动力,成人需要给自己的研究赋予意义,而这意义首先来自个人,其次才有机会来自个人之外,或者说来自社会。

盯着研究物质意义的研究,估计快乐不了多少。当然有人说,他能够获得快乐,外在性的收获和力量的确可以带来意义,这是显然的,也不需要否认。因为,以何为快乐原本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不能主观地以一种标准去衡量这复杂的人世间。就同一个体来说,快乐的原因和根据也是变化的,随着人的心智的成熟,人们会选择不同的目标物,有些东西,需要层次理论是解释不通的。

问题又回来了。面对研究,我们到底该如何确定它的意义,我们自己确定的意义到底能起到多大的支撑作用?这些价值问题必需在我们开展或从事研究前想清楚,否则,后续的无聊感觉会波涛汹涌般泛起。研究的意义问题迟早会成为我们能否继续研究,坚持研究的关键性问题,解决不好,研究的动力和旨趣会彻底改变,甚至荡然无存。那时候的痛苦才更具有破坏性,提前警示起来,显然是明智之举。

理性而自信的做法是自己赋予它以意义,并与自己的人生意义切实挂起钩来,这建议几乎没有多少新意,却至关重要。接下来的,就是需要一个时间,需要一个冷静梳理研究与人生意义的事件,把自己的许多价值追求彻底打通,以避免多年之后的失落与迷茫。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451-1497403.html

上一篇:具体问题的重要性
收藏 IP: 60.223.105.*|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15 0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