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有点吓人,估计教授们要骂娘,但这不是我的话,据说是一位院士给中学生做报告时的雷人语录,原话大意是这样的:“除了北大的教授,其他学校的教授你都不必尊重他们,不要把他们当回事,他们可能什么也不是。”我是道听途说来的,不知这位院士是否真的讲过这些话。我不敢对这段话的对与错妄做评论,我若赞成,教授们会骂我,我若不赞成,那个院士会骂我,这个院士可是在科学网有博客的,似乎很久没发表博文了,估计正忙着到处做报告、做鉴定或指导工作呢。不过有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教授早就已经不是过去的教授了。不仅社会对教授颇有微词,身在高校里的学生,有多少发自内心尊重教授、尊重自己的老师?在研究生还很紧俏的年代,我读过一篇文章,有个硕士在外从来不说自己是硕士毕业,有人问其缘故,答曰:“很多X校出来的XX员在其名片上都印着硕士头衔,我羞于为伍。”
我们总是在有意无意间将教授、博士从普通人中分离出来,你将博士与农民工相提并论,博士们会说你在侮辱他们,教授被人打了,你客观地分析一下前因后果,有人说你冷血。博士、教授真的那么特殊吗?在我看来,恐怕是我们太自恋了一点。社会中的某一类人是否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价值观取向,二是这类人的个人形象。价值观是由物质与精神两者共同决定的,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与社会导向密切相关,谁来决定社会导向?这是不言而喻的。
我一直持这样的观点,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双重身份,一是职业身份,二是社会身份,所谓职业身份指的是你从事某种工作的特殊身份,社会身份则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公民身份,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身份。例如你是教授,这意味着当你在学校,当你面对学生时,你是教授,换句话说,你在职业场所你才是职业身份,而当你走向社会时,你与其他人一样都是社会普通一份子,即普通的社会身份。分清楚这两种身份有意义吗?我认为很有意义,从个人的角度讲,当你走向社会时,别总想着自己的职业身份,只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老百姓,当你面对各种事件时,不至于让你觉得你很特殊、与众不同,这样你就容易与不同职业的人融为一体和谐相处,这与总书记建设和谐社会的倡导是一致的。当你在职业场所时,你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职业身份,时刻提醒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打个比方,科学网的博主有着不同的身份,科学网好比一个社会,作为科学网一份子,大家都是一样的,在科学网规则许可的范围内,你想发表什么言论是你的自由,但我们每一个博主在现实中又有着特殊的身份,教授或者学生,当我们站在讲台上,坐在教室里,就不能像在网络上这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教授在课堂上就是传道授业,任何与之无关的事情都不应该做,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大谈特谈政府腐败等与课堂无关的话题显然是不恰当的。
说起东南大学陈教授被打最终致死的问题,个人觉得,这与陈先生是否是教授身份没有本质关系,大家何必总是忘不了陈先生的教授身份?难不成如果被打死的是农民就没关系了?我们还是应该淡化当事人的特殊身份,就事情本身评论是非。假如非得牵扯到教授身份,知识分子本应该是引领社会风尚的群体,陈教授作为有知识、有修养、有身份的人,更应该懂得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的道理,如果陈教授把他的车从拥挤的小区内开出来以免堵塞交通,那么陈夫人只要多走几步路就可以了,也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事情。因为陈教授的堵路,后面的人不耐烦了,可能嘴巴不干不净骂骂咧咧的,陈教授如果报以一个微笑、表示一下歉意,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对方大概不至于大打出手,我绝不相信在陈教授彬彬有礼的情况下对方会拳脚相加。 顺便说一句,据说陈教授的尸检结果是死因不明,作为一个因殴打致死的案子,这样的尸检报告绝对是说不过去的,不搞清楚死因如何断案?不过那是公安部门的事,咱老百姓只能拭目以待。如果我们淡化教授身份,把双方看着平等的普通公民,也许大家就不会将此事上纲上线到教授群体的社会地位问题,窃以为,这件事与教授的社会地位没有半毛钱关系,也远远上升不到精英群体与大众群体对立的严重高度。事实上,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当普通老百姓遇到教授时大多还是羡慕加尊重的,有哪位博主可以列举几个大众与教授对立的例子?
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别把教授当回事”应该作为我们每一个教授的座右铭,你可以把别的教授当回事,但切切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如此这般,教授自然不会成为大众的对立面。
相关专题:关注教授意外身亡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曹广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247-49671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