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H64J98Y99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H64J98Y99H

博文

“大师”不如“老师”

已有 3847 次阅读 2009-4-13 21:3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学术界

读了王鸿飞先生《大师都去做中小学老师》博文,它的标题基本就是它的文章,我就不去转述了。这自然让我想到将“大师”与“老师”作个比较。有一位因写文化散文而牛气哄哄的名人,用春晚小品王老赵这位名人的台词来说,所谓名人也就是一个人名而已。在全媒地带,这个人够有名的,不说名字大家都知道他,他所在的城市为了突出自己的文化价值,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地设立什么“大师工作室”。在我等俗人看来,工作室就是工作室,头上顶着大师的光环就像始终穿着那件“新装”一样一定很别扭。将来,你会拥有这些荣誉,甚至还一定会有别的其他荣誉。能否不到时候不要提前渲染,况且,有些事情是万万不能提前做的。可能是因为被众多拥趸捧起来了,也可能是因为高度的自我认同,他接受了。

当然,这位大师不愧是大师,一般的人要么爽快地接受,要么坚决地拒绝。这位大师的卓越之处恰在于他在非常个性化的风趣幽默中半推半就地欣然接受了。甚至,不排除他内心的窃喜。不用去查字典,他对于大师的理解和我们对于大师的理解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为自己寻找到了一条接受大师称号的理由或曰借口而已:在人的成长阶段,“大”比“老”要小,既然“老师”自己能接受,“大师”不过是退一步求其次吧。大师就大师吧。当然,我们也无妨顺着这个台阶,顺着这位大师的逻辑,推出我们的判断:既然“大”字的辈分在“老”字的辈分之后,“大”字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与修炼才能到达“老”字的份上,实在地说,“大师”不如“老师”!

其实,《大师都去做中小学老师》已经含有对所谓大师的失望与批评,这种切中时弊、有感而发的立意确实很好,大家的理解肯定没有什么问题。根本不是个别人所担心的所谓由于读者的歧义而让作者感到孤独。在当今语境下,标榜阳春白雪只会徒增笑料,连小学生都会说:想吐。只是作者将大师与中小学老师相提并论,让人搞不明白,这是贬损大师呢还是贬损中小学老师呢。我想,大师的毛病还是到大师身上去寻找,照射大师的X光只要对准大师就足够了,不要擅自扩大检查范围。不要动辄就将对部分大师的批评和中小学老师放在一起混为一谈。王先生“建议科学界的大学者们去做中学老师,人文学界的大学者们去做小学老师。”这里我有两点疑问。

一是大学者到中小学开开讲座或许能够让学生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担任老师未必合适,不是谁都可以担任中小学老师的,现任的中小学老师,他们才是真正的经过层层选拔与实践锤炼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他人无可替代,大师不要趾高气扬,不要忘乎所以,不要自以为是。陈景润当年就是难以胜任中学数学老师的工作,才专心致志地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类似的实例甚多。二是,怎么让科学界的大学者去当中学老师,人文学界的大学者反而去当小学老师?这里又犯有同样的毛病。科学界未必比人文学界高明到那里去,中学老师也未必胜任小学老师的工作。因为,社会有分工,术业有专功。你的脑子或曰我的脑子不比别人聪明到哪里去。关键还是干好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工作干不好,别人的工作,你可能会干得很好,也同样可能会干得更差。

我们可以高唱“我的太阳”,我们经常会说“我的老师”,但我们很少说“我的大师”。“老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所以,我们会感到亲切、具体,而“大师”恐怕是属于半神半仙的,像什么“堪舆大师”、“易学大师”、“气功大师”、“魔术大师”之类的。老师比大师谦逊,更比大师亲切。目睹那些或张牙舞爪或文质彬彬的学术不端教授,出于对浮躁时代大师的泛滥成灾的杞人忧天,出于对一位青年教师感同身受的感念与追忆,也更出于对中小学老师的整体赞赏与钦佩,我认为,“大师”不如“老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946-225976.html

上一篇:为谁辛苦为谁甜
下一篇:学术稿件质量判断的效力
收藏 IP: .*| 热度|

6 周可真 陈吉德 赵星 杨学祥 马昌凤 李丽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2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