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H64J98Y99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H64J98Y99H

博文

永远的邓红梅教授!——惊诧特聘教授自杀身亡 精选

已有 51599 次阅读 2012-10-23 16:44 |个人分类:高等教育|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特聘教授, 文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邓红梅, 中国古代文学

大约在2005年前后,我听说一位年轻貌美的老师被文学院聘为特聘教授,这在当时甚至有点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味道。一两年前,在一位热心的朋友举办的饭局上,我邂逅了邓红梅教授,当天的主角是杨海明教授、钟振振教授。席间,我请教了一个典型的门外汉才能够提出的幼稚问题,竟引得权威专家各有说法,我现场领教了著名学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风采。我说我的一知半解属于盲人摸象,邓红梅教授则宽慰我说,谁敢保证自己的见解不是盲人摸象,重要的是要能够自圆其说。她的温润、知性、靓丽与聪慧,让人印象深刻。
 
今天,2012年10月23日,我将听到的关于她的传闻抛给一位著名学者求证。据这位知情者介绍,撇开家庭因素,仅就工作与学术事业而言,她患有抑郁症多年,少年的恋父情结与其父亲的过世对其打击很大,其早年春风得意的成长历程与晚近高开低走的情势,与所在学院研究群体的融入不够,事业发展的瓶颈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尴尬、无奈与挫折,甚至与研究对象的神入和共鸣都可能是其致病因素。当下的文学院,曾经醒目惹眼、高调悬挂的“江南文枢,尽显风流”早被雨打风吹去,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粉刷墙壁真干净。一张白纸从此可以写最新最美的图画!一般人使用的“白璧无瑕”,早就了无新意,如果与善于咬文嚼字、穿凿附会的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打交道,用于文学院的环境刻画,可能使用白“壁”无瑕更为精准一点。当下文学教授著作等身,成就斐然,我看与剪刀糨糊无关,更与电脑的广泛使用无关,而是与他们浑身散发着科学主义的精神有关,与他们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有关。他们之中的一些人,真可谓是“一字不著,尽得风流”。他们30年前是不过是中国文化浩劫的幸存者,却被当时的舆论捧上天,号称天之骄子,人才青黄不接之际的历史机遇与先天营养不良的面黄肌瘦只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30年岁月悠悠,偏偏有些人始终乐不思蜀,仿佛他们就是人中翘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已经将他们修炼成精,他们似乎注定就是中国古代文学丛林的不死鸟!
 

曾几何时,黑云压城城欲摧。在文学研究的世界内外似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有时甚至让人不寒而栗,觳觫不已。知情者还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把事发当天的情况说清楚,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做到。如果要探究她为何会走到这一步,需要一部书的容量才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无疑,这位著名学者的话语与我的人生经验感悟耦合着、共鸣着。也许,她依然年轻清秀的面庞遮盖了她不懈奋斗的心灵沧桑。也许,一场突如其来的心理感冒如急风暴雨袭击了她本来就显得有点嬴弱的身躯。也许,早年的春风得意一帆风顺让她先天就缺乏抗击压力与挫折的心理疫苗。一个好端端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是因为她知识太渊博了,经历太丰富了,生活太完美了,她早就看透了世俗对她的怜爱?是她个性太要强了,面子太重要了,成就感太迫切了,她向来讨厌别人对她的怜悯?在那只可联想、臆测,甚至在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看不见的战线的角逐、博弈乃至搏杀中,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走得如此步履匆忙?我们没有理由断定她有孤芳自赏的倾向,我们也许可以推测她有孤掌难鸣的无奈,但我们无法否认她孤注一掷的决绝!她从此斩断了尘缘,远离了尘嚣,永远告别了熙熙攘攘的尘俗。所有的一切都随着她的离去,化成了一道难以揭开的文学之谜!
 
在我的心目中,文学就是广袤无垠、气势磅礴的巍巍文化昆仑,那里层峦叠嶂,云谲波诡,时而云翳笼罩,时而云蒸霞蔚,蕴藉无穷,气象万千!那里有鬼斧神工的神奇景致,有风花雪月的罗曼蒂克,更有出神入化的魔幻世界。在这片藏龙卧虎的热土上,山林之大,狡兔三窟,有魑魅魍魉出没;狐朋狗友,狼狈为奸,有沆瀣一气之实。社会的分工确实需要为学术而学术的人存在,但是,中国古代文学不需要假古董,不能为了出成果而制造所谓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成果。把抄袭收入进“集成”中,把剽窃纳入到“鉴赏”里,几度身份转换,俨然学界德高望重的翩翩君子,有些人不过是中国古代文学厨房滋生的文学蟑螂而已,他们必将刻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耻辱柱上!窃以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重要价值就是为了准确地再现中国古代文学文本,并信、达、雅地传达到今人,正所谓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国古代出土文献的搜寻发现者、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资料整理研究者与文本翻译者,当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的学术使者。他们肩负使命,任重道远。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价值之一就是他们还活在那里,他们就是立地书橱,随时供人们翻阅、检索、咨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者的存在,就像是催化剂,随时可以探询、激活古代的思想文化,衍生最新的思想产物与文化产品。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者恰恰起到了复活古人,丰富今人的文化纽带作用,铺设了一条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联系的桥梁。文化与文明,宛若火炬接力,薪火相传,一如山涧溪水,生生不息。一位博古通今、述而不作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可能就是最好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之一。当下量化成果的逼迫,特聘教授岗位的诱惑,学术奖励政策的刺激,官本位价值坐标的导向,严重扭曲了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本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本应博学、睿智、儒雅的学者竟变得那样暴戾恣睢,不可理喻。当下大学,不缺茅台五粮梦之蓝,惟缺真人还少家常酒!
 
或许她看腻了春花秋月,看冷了世态万象,看破了滚滚红尘,观书观城观心理,阅人阅世阅文学,读乾读坤读春秋,耐不住世俗生活的寂寞,她甘愿穿越时空,与其熟悉的宋代词人李清照一起浅斟低唱、觥筹交举,着意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演绎得惊天地,泣鬼神,令耳闻目睹者吓得魂飞魄散?抑或,中国古代文学的前沿学术研究太艰深了,当一座座文学研究的古墓被研究者们挖掘殆尽,她愿意掏出心来,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一道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博士论文选题?一方面,人们试图探讨抑郁症的产生原因,另外一方面,对于患者的关怀与积极妥当的治疗值得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据知情人提供的可靠消息,2012年10月15日17时许,她在位于南京鼓楼区龙江小区龙凤花园的自己家中自缢身亡。不日,天安门广场也隆重降半旗志哀。如此高规格的哀荣恰恰为了悼念与她同日逝世的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西哈努克陛下。这或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吧。呜呼哀哉!呜呼哀哉!红颜薄命,天妒英才,这是人间的悲剧!这是文学院的悲剧!这更是其亲友的悲剧!耳闻目睹文学院抄袭剽窃的教授活得风光、滋润。“集美身垂范,求真道可师”,谁敢信誓旦旦坦诚自己所做所为像陈仲明的书法那样漂亮?古代文学个别教授不先求学术之真,不先求人性之善,唯先求浮夸之美、虚荣之美、掠人之美!“集美”先于“求真”的价值取向实在可怕!如果不是骚人墨客对于平仄风雅的斯文坚守,在学理的意义上我则更主张改成“求真道可师,集美身垂范”。先真而后美,真善美才顺理成章;先师而后范,师范乃水到渠成。不夯实“真”基础,不做足“真”文章,不下出“真”功夫,所谓的“美”便是空中楼阁,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文学环境治理呼唤当代城管积极参与,拆除违建,治理雾霾,还文学研究以碧水蓝天!文学院学术不端者工于心计,搏取学位精于瞒天过海、暗渡陈仓,申报课题惯于顺手牵羊、无中生有,出版著作善于偷梁换柱、树上开花,晋升职称长于浑水摸鱼、金蝉脱壳。走出文学院的学术不端者犹如病毒扩散,殃及无辜,他们对同僚笑里藏刀、远交近攻,对下属上屋抽梯、趁火打劫,把他们视为文学中的人妖未必恰当,但他们就是比文学美女更有作秀把戏,活脱脱地劣币驱逐良币,活活地逼死文学美女。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衣冠禽兽,道貌岸然。阴招、险招、损招,口蜜腹剑有真招,善心、善事、善治,水落石出多伪善。社会上假冒名烟名酒常以高价位骗财,大学里伪善名师名家多以高官位骗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潜伏在文学院的学术不端者的前世今生,真可谓“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言道,天下文章一大抄,直感慨抄袭剽窃也是高校生存一本万利的宏图伟业。而固守学术本位、本真的学者无论成功、顺利与否,往往都有其在劫难逃的人生宿命,这才是当下中国大学真正的悲哀!
 
红梅之名,容易让人联想到陆游的一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咏梅词。在我看来,如果从写意的视角,只需要转换一个字,即将两处“无”改为“有”,便可传神地表达出她背负特聘教授跌宕起伏的《命运交响曲》。我抄录并妄加改动如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有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有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孰料想她竟以宁为玉碎的唯美主义情怀,捍卫着特聘教授宁死不屈的尊严!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她一个不落,特别是在博士学位泡沫化政策之前,难能可贵,她是当时中国学位生产流水线上最不偷工减料、最货真价实的精工制作的限量、绝版产品之一!师出名门,天生丽质,少年得志,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鹤立鸡群,卓尔不群,璞玉浑金,堪比初唐四杰光彩熠熠,仿佛朱淑真李清照投胎转世!她以喜剧之美为自己15岁开始的大学生活完美开局,让芸芸众生、莘莘学子望尘莫及、自愧弗如,她以悲剧之美为自己赶赴文学院特聘教授饕餮盛宴之丰盈人生戛然收官。她宁可砸碎锅碗瓢勺,也要守望风花雪月!“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她那惊世骇俗的香消玉殒,浩然之气氤氲在文学的天空,纵是江河湖海也为之动容。唏嘘兮!她竟然从此成为永远的邓红梅教授!令人扼腕不已!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她依然活着!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邓红梅虽死犹生!扬子滔滔,悲怆呜咽;钟山巍巍,肃穆送别。她遽归道山,宛若嫦娥飞天,她展翅翱翔,向万里碧空。青春永无穷,清誉满寰中。聊发感慨,不知所云。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邓红梅先生一路走好!
沉痛悼念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邓红梅先生!
 
附:相关资料链接:
邓红梅,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66年生,1985年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1988年获苏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常务理事等。先后师承吴企明教授、钱仲联教授、杨海明教授等唐诗学、唐宋词学、明清诗文学专家学者,研究领域涉及中国词史、唐宋诗歌、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等多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词史。曾获教育部第三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主要科研项目:
1、“明词流变研究”,2001-200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   
2、“山左名媛词校注”,1996-1999,山东省古籍整理项目,独立承担。  
3、“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1999-2002,山东省古籍整理项目,独立承担。  
4、“明代词史论”,2001-2004,山东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基金项目,独立承担。
5、“女性词史”,1999-2000,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师出版基金项目,独立承担。  
6、“辛弃疾研究资料汇编”,2001-2003,教育部齐鲁文化中心项目,主持人。  
7、“南宋词接受史研究”,2002-2003,济南大学“中国词接受史研究”子项目,主持人。


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
1、《乱世流萍--杜甫传》(专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女性词史》(专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闺中吟-传统女性的精神自画像》(专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半边风景丛书》(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李清照新传》(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6、《婉约词》(评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
论文:
1、《朱彝尊的爱情词说》,《文史哲》1993年第5期。  
2、《朱淑真事迹新考》,《文学遗产》1994年第2期。  
3、《陈与义诗风与江西诗派辨》,《学术月刊》1994年第8期。
4、《女性词简论》,《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
5、《明词综论》,《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1期。  
6、《柳永词论三题》,韩国《东方汉文学》第16辑(1999年2月)。  
7、《唐宋词中的"生命意识"透视》,《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
8、《孤傲劲爽的顾贞立词》,《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9、《徐灿词论》,《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10、《辛弃疾与陶渊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11、《论辛词"好称渊明"的原因与价值》,台湾《宋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第2期。  
12、《水月禅境 山鹤幽情》,《名作欣赏》1999年第2期。
13、《词学视野中奇特的"两面人"》,《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14、《影响的焦虑 灵境的启示》,《现代语文》1999年第3期。  
15、《另眼相看中国传统文论》,《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16、《女性词史摘要》,《词学研究年鉴》2000年3月。
17、《韵”的呈现与宋代审美理想——对秦观词透视的又一角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18、《女性词综论》,《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
19、《词:一体两面——从宋人对东坡词的批评与东坡词论考察宋代的词体观》,《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20、《施、沈纤秾,方追秦、柳"——论明人施绍莘词与秦观词的异同》,《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4期。
21、《无底色映衬下的欢乐之乡——读辛弃疾<玉蝴蝶叔高书来戒酒,用韵>》,《名作欣赏》2004年第10期。
22、《虚论“邵康节体”诗歌特征及其对于宋代诗坛的意义》,《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
23、《李清照里籍考证中的新问题——兼与徐北文先生商榷》,《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
24、《唐宋笔记中民间隐语的特点》,《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5、《双卿真伪考论》,《文学评论》2006年第6期。
26、《论“格调”》,《文学遗产》2009年第1期。
27、《<杨花:漂泊者的心灵之象——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新解》,《名作欣赏》2009年第3期。
28、《谈王维诗歌的“禅”与“和”》,《  文学教育 》2009年第9期。
29、《词体结构层次新论》,《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30、《20世纪词学“联接处”的一座奇峰》,《中华读书报》,2010年11月24日第6版。
主要获奖成果:
1、《女性词史》,2002年获教育部第三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乱世流萍——杜甫传》,2000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朱淑真事迹新考》,1995年获山东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
奖。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946-625425.html

上一篇:基础教育问题多多,学校行风却得了85分,能得58分就不错了!
下一篇:教育还是摧残孩子?——盐城中学高中生被老师教育后跳楼摔断腿
收藏 IP: 117.89.49.*| 热度|

60 高绪仁 刘洋 王涛 陈安 李学宽 杨正瓴 王水 苏德辰 罗帆 王季陶 武夷山 贾伟 杨晓虹 王伟 鲍博 谢强 郭战胜 聂广 徐耀 张珑 刘广明 徐迎晓 吴锦宇 吴云鹏 姚晓 鲍海飞 柳东阳 周可真 乔中东 柳林涛 曹聪 周萍 王善勇 喻海良 樊晓英 李土荣 何长秋 余世锋 韦玉程 邢志忠 姜宝玉 王中任 盛弘强 王春艳 任胜利 杨海涛 李天成 刘璐 赵凤光 孔梅 唐久英 纪语 fansg htli Majorite christine luxiaobing12 ywh222 ahmen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