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生态监测方面工作及发展概况
在2003年以前,可以说世界上各国进行的基本为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针对大气、水、土壤、噪声、光污染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监测,而主要是掌握某区域上述的方面是否有超出规定的指标,即某些物质的含量是否超过标准,超过的为环境污染,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而进入到2004年以后,其他部分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陆续开展了生态监测工作(ecological monitoring), 那时候能开展这方面工作的国家还很少,仅仅为几个国家,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当然,加拿大现在还是注重于生物多样性的监测;澳大利亚的悉尼等单位也是如此,而墨尔本等地则后来主要开展的为生态监测工作。那么,生态监测,就需要改变以前的上述环境监测的那些仅限于环境因子的监测范围。而是以生态系统里的生物组成成分为主,如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情况,同时也要进行生态系统的另一个相对次要的组成部分:环境因子,即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的因素的状况的监测。进而构成了对某区域的生态系统的监测。
在更早以前,各国、各地也都开展过比如某个小范围的生态学研究,比如某个山地的植被生态研究,以及对其进行长期的调查,看其自然演替的情况如何。比如对某种动物的种群的观测研究等。但是这些都不属于生态监测的研究和测定工作,而是属于生态学领域的学术研究。由于人类的经济等活动对各地区的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仅影响到大气、水和土壤等的质量,如构成环境污染等,而且直接影响到当地生态系统里最主要的、起到支撑作用的组成部分植物的分布、发育和组成等状况,因而也就影响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物的种类组成、分布和数量等状况,而与前两者保持直接的作用关系的微生物也因此发生组成和数量等方面的改变,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近几十年的情况看,大多数地区是一种退化的状况,少部分地区保持好的或较好的状态。而更多生态系统变差的地区,将影响到全球的生态系统,因为生态是不分国界的。而那些较好的国家,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需要进行监测。以便随时做出调整人类经济等活动的方式,和加强保护和恢复的措施。因而,从2005年以后,更多一些的国家开展了生态监测工作,如美国、新西兰等国家,美国更侧重植被、陆地动物的监测,当然都会结合到上述的环境因子的监测;而新西兰目前则更多的侧重于水域的监测,主要对湿地的植被和动物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监测。
可能有的想问,如果大气、水和土壤的质量较好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其实完全不是的。比如一个地方的大气和水、土壤都没有污染,可是其树少,草也少,夏天气温很高,太阳出来很容易直接照晒到各类动物,因而更热;冬天风大、飞沙走石,很冷。空气因缺乏植被而很干燥,降雨少,旱,居住环境就严酷;加上由于植被少,也导致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就少,各类的凋落物也少,土壤微生物或动物也少或极少,因此土壤贫瘠,而且土壤水土流失严重或较严重,进而趋于荒漠化,因而也导致当地的农业欠收、明显落后;还存在其他一列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等较差或很差的问题。没人愿意去哪里多停留,更谈不上旅游经济(除极少数有古代的文物需要去看的以外)。上述综合因素也导致当地的经济状况较差或很差。因此,不是仅仅监测环境因子就可以保障当地的上述极为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方面能有好的组成和特征的,必须结合生态的监测,而且把原来差的生态学特征,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而进行不断地优化和改善,促进当地的生态文明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监测需要在某个较大的范围,建立起许多个定点的监测站点,形成一个网络系统。监测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同时监测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因子,把每天的环境因子的动态,以及每年的,或者隔几年的生物的结构、组成、多样性特征的动态变化结合起来,分析整个生态系统是朝着那个方向演进和其趋势,分析其原因,提出调整各项人类经营等活动的策略,以及保护和恢复的对策等,进而把各地区的生态系统进一步的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和优化,创造好的人居环境和保障各项事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我国主要是从2006年开始陆续开展了生态监测的监测工作,受到国家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最初为我国改革开放与建设的排头兵和窗口示范城市深圳市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上述系统而全面的生态监测网络监测站点系统建设及开展研究和监测工作,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10多年的努力探索、实践与奋斗,目前我国已经在各省陆续铺开了生态监测的工作,网络站点在不断地建立和丰富。这是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不断提高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走经济与生态、社会的协调、优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的系统工程。也很希望各地更多的中青年学者们能积极投入到这方面的工作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玉源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632-119874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