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大学、我的物理
【09级。学生作业。】
“我为什么要选择物理?”
我曾不止一次的这样问过自己,可是,都没有回答。
一直以为,这样的问题,是要等到40年以后,等到自己功成名就有所作为的时候再来回答,我便可以自信地说“基于对人类科学的某种尊敬,基于想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一番贡献”之类的大道理,或者说“我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之类似乎很令人信服的话,又或者更为真实些“没有为什么,只是当时大势所趋就选择了物理”。
可是现在,要我回答,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自己喜欢物理吗?喜欢啊!
喜欢物理的什么呢?物理的简单美。
那自己为什么会选择物理呢?真的简简单单是因为物理的美吗?
嗯,这倒真有一些难以回答了。为什么会选择物理?
现在想来(都已经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当初选择物理还有一个原因吧,就是觉得自己的物理学的还行,觉得自己不用费多大的劲就能解出难题感觉很爽,或许在物理上能有什么作为也说不定。
基于这种自信,和真正的是对物理简洁性的一种追求,当时同学聚会的时候,我说会选择与物理有关的专业吧,最终报考的时候,面对一大堆的眼花缭乱,更直接一点吧,就直接选择物理专业了。
是因为自己想找出一条宇宙的普适规律,是因为自己相信自己的好运气(好人品),所以才选择了物理的。
然而,真正到了大学,学到了物理的第一门专业课——力学,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各种各样的知识如洪水破堤般汹涌而来,令我窒息,招架不住。更为可怕的是自己在中学里构建的一套物理学习方法,根本就是个笑话,原来物理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儿,或者说,上大学以前的自己,压根儿就没有接触过真正的物理。
最喜欢的就是我们的力学老师张若筠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给我们讲的一句话:“学习物理,最重要的并不是知识点,而是身为物理人具有的一种品质。你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物理学家,但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物理人。”
就像前面所说的各种物理知识,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向我们涌来,这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所学过的不过是九牛一毛。物理也不再是简洁的了,而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定理,各种各样的物理量以前学习的数学知识完全不够用,微分方程线性代数,矩阵运算,复数,任意一种都不会是一朝一夕就能学透的,现在全部都试过用过了。还有各种各样的纠结在一起的这个公式那个常量,物理真不是一个好玩的东西。
然而,却也庆幸自己选择了物理,才发现了物理的别有洞天,物理的另一种美——有趣。
我找不到另一个词来形容现在对于物理的这种感受,只知道自己会有事没事的说“interesting”,只知道自己用简陋的工具(完全是生活中的器具)完成了实验(单摆,水波),自己和teammates讨论分析那个有趣的天文现象:太阳的8字形,自己,不仅仅是喜欢物理,还有自己已经从物理中感受到乐趣了。
这才知道为什么Edna给我们那些奇形怪状,看上去都无法下手的作业。她要做的就是把我们从机械的做物理题的状态拉回来,拉到真正的自己发现物理规律的状态上来。用她的话说就是把自己当作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推翻一切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从头开始,寻找物理规律。
当然也会有不安的情绪,比如自己到现在都没有怎么做过题,(和中文班的解题高手完全不能比),期末考试怎么办呢?当然了,这是后话了。
刚刚过了一个学期的手忙脚乱,这大学四年应该不会好过。但我想这也会是人生的一种财富,让我在大学阶段能够清楚的自己在庞大宇宙前的渺小,宇宙规律的深不可测,另一方面,自己有知道且有信心人类终有一天能够彻底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那改变的不仅会是物理,那还会是人类新纪元的开始。
所以,这大学的四年里,要做的,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必须培养物理的思维,一种物理人的品质,特有的气质,而这,恰恰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仅仅是在物理上),也是我缺少的。
选修物理学史真的是一个对的决定,当初学姐就告诉我,物理学史很好学,也很好玩,就选吧。所以我才能在课上听老师大讲物理的起源,物理和哲学的颇具渊源,牛顿和胡克的大师之争,和莱布尼兹的版权大战,光学两家的百年大战,以及后来的相对论,美德之大比拼。
从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希腊先贤,到牛顿,惠更斯,胡克,拉普拉斯世纪巨人,再到普朗克,爱因斯坦,波尔等一批上个世纪的时代骄子,我们几乎跨过了整个物理学史!
你能想象吗?这便是人类的科学发展史其场面的恢宏,气势的磅大邻人叹为观止。
这便是我学习物理学史的最大感受,就是一种气势的宏大,就在某一段特定的时期,当一种物理学的重大转折即将开始时,一批批的大师级的人物,为后人所知,所敬仰,所崇拜的人物,纷纷选择或建立一种自己所坚持的一种物理真理,并为这套自己的信仰去争论,去试验,去探索,去寻找自己合理的解释。
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如此,牛顿时代是如此,爱因斯坦的时代也是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在某个时代大师级的人物总是特别的多,因为那些思想的碰撞产生的火花与结晶,因为物理的发展转折总需要一些人来推动。
让我后悔的是,期中考试前的那一堂物理学史课,应该是讲热学发展史的时候,自己为了第二天的数学考试,尽顾着写数学作业了,结果那堂课也没怎么认真去听,错失了一次欣赏大师风采的机会,好后悔啊!
就像汤姆逊所说的,自己以前觉得,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修修补补和对规律的应用而已,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会事,物理学天空的乌云还很多,任一朵的解答都可能会引发恰如上个世纪的思想风暴。
另一方面,人与人的交流是绝对必要的。在当今的物理形势下,物理分的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自己不可能完成一项庞大的工作,这时候,合作和交流是我们成功的必要法则。
我这大学四年,注定要与物理相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5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