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人的体会和判断。
大概的论据如下:
1. 宏观上,关心学术环境者越来越多,对各种常见的现象开始反思,宏观上的、真正关心我国科学的人越来越多。尽管很多人没有直接的参与学术活动的权力,或者没有多少权力干涉学术活动,但是,这种关心形成的波浪是能够浮起学术活动大船的。
2. 微观上,搞学术活动的人只要条件大概具备,他们就会去搞。而我国的大多数高校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条件。尽管在学术评价上我国高校还流行形而上学的那一套办法,但是,除了没有鼓厉外,至少这是被多数高校容忍的。妄图以搞学术研究为借口,以收入、地位为条件的那类人不在此行列。也就是说,在我国,一个人如果专心于学术,大多数高校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条件,至少没有人专门的来打击你、或制止你。因而,大船是可以开动的。
3. 我国很多的离、退休科技人员非常热心于学术研究,这个力量虽然被很多人忽视,但是,其影响却是很大的。这里面的东西很复杂,主要是人文性的体验,关于科学研究的回顾和反思,这类思想和体验会传承给新一代的,因而正在形成中国特色的科研文化。注意到,这类人的研究是非功利性的。
4.现代科技文献的传播方式及相对自由的发表方式,使得任何人、任何机构(学会)无法阻止学术成果的传播。尽管他们可以宣布谁谁谁是错的、谁谁谁是对的,等等,也可以用没有得到权威的认可来否认来干涉科技文献的传播,但是,它改变不了科技文献传播的事实。因而,要消灭某门某派的科技文献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而,总的来说:我国的宏微观学术环境正在进入良性局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肖建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19-46599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