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
对学问的敬畏是做学问的前提条件
2011-7-8 11:01
阅读:3210

 

       这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在哲理上,应该表述为:必须承认真理的绝对性。

       一般地说,具体的真理是同时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在具体真理的内核部分有绝对性,只不过是在把该真理外延拓展时,在具体真理的外延拓展部分有相对性。

       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从一系列已经发现和实验确立的定理出发搞外延拓展,在得到可靠的新的定理后再往前拓展。因而,一系列的定理(相对真理)由较窄小的内涵,逐步的扩展到较大的内涵。如果往未来方向看,就应该有一个(或少数几个)能包涵非常多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所有相对真理的总和)。在一个学科内,这是有可能的。至少,在物理学上,这条路线是明显的。

       尽管得到能作为绝对真理(所有相对真理的总和)的定理是理想式的,但是,得到相对性的“绝对真理”(很多相对真理的总和)却是正在发生的科学研究事实。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一般地说是“建立小统一场论”,而把那个大的、理想式的,称为“建立大统一场论”。用各种尺度(概括性的测度)的“小统一场论”的观点重新表达具体真理,并论证他们是“小统一场论”真理(定理)的推论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要做学问,他必须无条件的服从这条路线的基本纲领。

       但是,说来容易做来难。

       在看到用各种尺度(概括性的测度)的“小统一场论”的观点重新表达具体真理的各类文献后,很多人迷失了。他们错误的认为:具体真理也是相对的。

       在我国,情况更为复杂化。在1980S前后,由于大门的突然打开,在文献很不对称的条件下,对相对论的科普和推崇使得在学者中(尤其是半吊子学者中)出现了“一切真理(定理)都是相对的”这种认识。

       这种认识一直流传到现在。

       在思想上,既然“一切真理(定理)都是相对的”,逻辑上的自然推论就是:“任何具体真理”都是可以推倒重来的,是相对的。这样就把具体真理的绝对性抛弃了。

       在抛弃具体真理的绝对性后,一个人的思维就再也没有任何束缚了,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在我国,这是科技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在哲学上的愚昧落后。

       其表现就是:把胡说八道当成能力,把小心求证看成是无能;把东拼西凑看成是创新,把精确论证看成是数学游戏;把弄虚造假当成是先锋,把实事求是看成是落后。等等。

       因而,有人喊叫“我们要敬畏大自然”。但是,这不得要领。

       我们要敬畏的是“小统一场论”(或“大统一场论”)中的具体的真理,但不是没有得到证实的“小统一场论”(或“大统一场论”)的全部。

       如果搞不明白这一条,就最好不要去做学问。也就是说,对学问的敬畏是做学问的前提条件。

       尽管目前我国的科技界歪风邪气很多,但是,要看到:我国的人文精神财富恰恰就是对实事求是原则的坚不可摧。在哲学上,一分为二的(易学)思想在我国社会是坚不可摧的。

       因而,在我国,有这样的社会条件去容纳对“小统一场论”的追根溯源。

       就事论事的说,无论现在的科技界的歪风邪气如何登峰造极,它不可能把我国科学的未来推向错误的方向。这就是社会的力量在起作用。

       俗话说,物极必反。

       因而,可以预计:我国科学的春天快要来了。但是,是多少年?没有答案。

       大家要有耐心。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肖建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19-46294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