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头大学一位副校长尽地主之谊,也算是“卖给”夫人的一个面子,参加了一次借汕大地盘召开的厦大校友年会,他说自己是厦大校友女婿,因为他的太太是与我同年从厦大毕业分配过来,财经专业的研究生。他很感慨,认为汕头厦大校友会特别有凝聚力,每一年每一次的活动都认认真真热热闹闹,比起他自己的母校中山大学校友会真是强 !强!强!
客观的来说,汕头中大毕业生很多,人多意见也难统一,搞个什么活动真不如人少的厦大校友会。一位当年支援汕大后留了下来的厦大校友打趣说,因为我们是汕(上)大厦(下)大,困住你中大!
同样是实话实说,我认为与厦门大学办学传统,与厦大校友总会的努力分不开,世墨兄兼任过总会负责人,也代表学校出席过汕头校友会的活动。
我熟悉的老一代校友,老学长们,一些人与先生是老相识,是长汀校区的老同学,他们对厦门大学的感情也最深,每一次校友会活动,彼此之间总有聊不完的厦大故事,对我这个小弟弟,居然也客气地称呼“秦国柱学长”。先生若到汕头,也一定会去见老同学与校友,一位在汕大生物系任过系主任的教师去世了,他是厦大支援汕大的汕头籍教授,后调入汕大,先生听说他辞世,便与我联系,要我以先生个人名义献上一幅挽联与花圈。
先生参加过汕大奠基仪式,再到汕大应该是我来了之后,见了面便要我领着去探望厦大当年毕业分配来的研究生,当年人数不算多,但经济系厦大新人相对较多,先生一一与之见面交谈。同班的邓同学还托我带上一大包茶叶,送给在汕大外语系任教的老同学,老同学的太太也是与我同年来到汕大工作,先生亲切地与他们聊些家常,他们读本科时先生是副校长,对先生也不陌生,只要提及“潘先生”,都知道就是潘懋元先生,对先生的探访后来也是津津乐道,我也很是以先生的及门弟子而骄傲。
我还真是师母家乡人的女婿,南昌县美丽乡间,一条大河从临川黄庭坚与汤显祖故乡来,抚河岸边耕读人家,祖上也辉煌过!
厦大汕头校友会成立很早,后来揭阳、潮州分出另设中心城市,但校友们不想分开,所以汕头校友会实际就是整个潮汕地区校友会。开会必唱厦门大学校歌,其词古雅其曲悠扬,年愈长则愈觉歌为吾辈之心声:“吁嗟乎!南方之强!自强!自强!”一百年来,一届又一届,一代又一代厦大学子牢记陈嘉庚遗训,为我苦难中华、小康中华、强盛中华,抚伤献策建功添光华!
一个突发事件也突显了校友会的意义与作用,一辆满载厦门大学学生的大巴在汕头海湾大桥附近发生意外,这是一批优秀学生,要去(或是返程)港澳地区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厦大老校友翁心桥先生曾是国务院香港联络办一位领导,访问过汕头大学,这次交流活动,可能是他联系的。市区校友会骨干获悉出事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动用各种社会资源予以救助与善后,因应对及时,车祸没有导致一人死亡,受伤的同学也在汕头大学附属医院得到了很好的医治与照顾,厦门大学领导非常感激,一再致电致函致谢。
我一度兼任了一个副理事长的虚名,实际工作都是市区几位热心学长在操持,母校有盛典,汕头校友会有地利人和之便,总是第一时间派代表前往献礼庆贺,各种活动从不落于人后,校友总会向各地校友会征集优秀校友事迹,我并不知情,校友会负责人把我推荐上去,编入了《南强之光》书中,这一定与我是先生学生有关,这让我时时感到有一种压力,不能愧对先生,不能愧对厦门大学。
黄本营学长毕业于厦大外语系,一辈子从军,从副师级岗位荣休,回到家乡,定居汕头军分区干修所,听他说起过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忘了他是已经毕业还是待毕业,响应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担任英语翻译,在朝鲜“联合国军”战俘营与美国老油条斗智斗勇,仁义礼智信,不卑该亢即亢!最后赢得美国老兵也是由衷地表情了对中国军人的“强!强!强!”
帝国主义在国门口架上几门大炮,便可为所欲为时代,终结于他们那一代老兵,新中国立国的拼死一战,厦大学子没有缺席!
潘世墨副校长代表厦门大学参加了一次汕头校友会的年会,会上他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对汕头校友会的工作高度又高度的肯定,也再次感谢了校友们对那次车祸的及时救助与滴水不漏的善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