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马雷 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招生方向:科学哲学、科技与社会。

博文

锅碗瓢盆碟勺筷——学者种种 精选

已有 7432 次阅读 2009-12-17 09:22 |个人分类:思想火花|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对学者做一个严格的分类是很难的,但是要描述不同学者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倒是比较容易的,这些特点可以大致反映学者的某些类型。锅、碗、瓢、盆、碟、勺、筷,这些都是我们居家生活的必需品。这些东西各有特点,正好与不同学者的特点类似。我们试着看看吧。

锅:各种材料在锅里汇聚、反应,形成可口的菜肴。锅型学者显然有很强的创造性,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和观察材料中发现新的知识。这类学者出成果较慢,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年、二十年,但成果一旦出来,就产生很大影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碗:主要用来盛饭,从锅里摄取现成的一部分,供主人享用。碗型学者几乎没有创造性可言,但吸取知识和传授知识的能力很强。这类学者反应快、口才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前沿知识并传授给学生。

瓢:平时漂在水缸的水面上,必要时把水缸里的水舀到指定位置。瓢型学者没有创造型,不是科研人才,只是教学人才。这类学者是书虫,整天泡在书堆里,他们反应速度极快,领悟力极好,口才也好,能够及时完成交给的教学任务。

盆:主要用来盛物、洗菜。就创造性而言,盆型学者远不如锅型学者,但比碗型学者和瓢型学者要强些。其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混合、调配和梳理知识,为锅型学者的创造做好前期准备。

碟:主要用来盛菜,面上很大、很好看,但比较浅;在餐桌上,碟是最吸引食客眼球的。碟型学者具有及时发现新知识的能力,能及时分享新知识并展示出来,他们是传播新知识的先锋,是很受欢迎的人才群体。但这类学者比较浮夸和浅薄。

勺:勺从碗里获得食物,再一点点分配给主人;勺喜欢单干,两个勺子不能同时使用。如果说碗型学者喜欢第一手资料,那么勺型学者总是和二手资料打交道。碗型学者外语水平很好,可以直接阅读外文文献,即便是接触母语,也喜欢追根究底,寻找源头。勺型学者虽然不擅长接触第一手资料,消化资料却不含糊,总是一口一口来,有耐心,不怕麻烦。勺型学者喜欢单打独斗,不愿意与人合作,两个人合在一起,反而办不成事情。

筷:总是成双成对,一只筷子能力有限,一双筷子运用自如。除了这个特点,筷与勺差不多。从好的方面看,筷型学者具有很强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坏的方面看,筷型学者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太强。在消化资料方面,筷型学者与勺型学者具有同样的耐力。

以上从锅、碗、瓢、盆、碟、勺、筷分析了不同学者的不同特点,也反映学者的多样化类型。但是,我们决不能把现实中的某个学者与之对号入座。一个现实的学者可能综合了上述各种类型的优点,也可能兼具其缺点。就学者本身而言,人的天性决定其大致类型,切不可勉强。只要是一个诚实的学者,无论什么类型,都是很好的。学者群落是一个生态,多样化是这个生态的前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8826-279240.html

上一篇:相聚中华楼
下一篇:人生就像过山车
收藏 IP: .*| 热度|

24 李侠 武夷山 王晓明 王进 黎在珣 王晓峰 鲍得海 刘建彬 梁进 陈儒军 刘进平 陈绥阳 戴小华 许浚远 王继华 吕喆 伍光良 贾利军 贺天伟 葛素红 李泳 zhaowanfu FighterOne handsome02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